來源:科技日報
2020-01-22 03:40:01
翻越戈壁和高原 探尋星空的奧秘
新春走基層
走進科研一線
實習記者 代小佩
1月14日,農(nóng)歷臘月二十,鼠年的腳步聲越來越近。眾人翹首祈盼新春之際,國家天文臺首席研究員鄧李才再次離京遠行。輾轉13個小時后,終于抵達青海省茫崖市冷湖鎮(zhèn)。小鎮(zhèn)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地處阿爾金山南麓的戈壁灘。
2019年12月份,鄧李才這樣往返了4次。每周四踏著星光起身出發(fā),周六再踩著月光返回北京。對尋常人來說,這實在折騰。但56歲的鄧李才像候鳥一樣飛了3年。戈壁深處的小鎮(zhèn)究竟有什么令他放不下?
答案在冷湖鎮(zhèn)以東的賽什騰群山,那里有正在建設的天文臺址。
穿越戈壁的“宇宙1號”公路
賽什騰是一片群山,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通往這片群山的路,橫臥在近萬平方公里的戈壁中,被鄧李才戲稱為“宇宙1號”公路。
從1月3日到15日,國家天文臺助理研究員楊帆已在冷湖待了整整12天。楊帆說,在“宇宙1號”公路開車不到10分鐘就會犯困,因為沿途景色太過單調。每次獨自開車去賽什騰之前,他都要喝上一杯咖啡,再備上幾罐提神飲料。
15日,鄧李才一行人奔往賽什騰C峰,那里海拔約4250米,1月份最低氣溫跌破零下20攝氏度。山頂上有氣象觀測點、粉塵儀、兩座圖像差分移動監(jiān)視器,以及一座直徑30厘米的光學望遠鏡。
這一次,團隊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安裝測試空氣質量的粉塵儀;二是把30厘米光學望遠鏡的性能調至最佳狀態(tài)。
鄧李才以每小時不到20公里的速度驅車前往山頂,車內(nèi)的人還是晃動不已。據(jù)道路施工隊的人描述,這條盤山路最小彎道半徑是6米,山路的縱向坡度最大為12%。在這條山路上,有四個點兩面都是懸崖,車子稍微一滑,后果不堪設想。
但鄧李才說危險是可控的。山路修好以前,他們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徒手爬山。上山需要3—4個小時,下山需要2—3個小時。
俯視高原的一間陋室
到達山頂后,一場鵝毛大雪悄然而至。
雪太大,無法開工干活,大家躲進了山頂臨時小木屋,吃上當天的第一頓飯。國家天文臺助理研究員陳孝鈿哆哆嗦嗦吃完一罐八寶粥,冷得直打顫。楊帆戴上雷鋒帽,貼上暖腳貼,穿好雪地靴,“全副武裝”后才走出門外把發(fā)電機打開。
兩年前修建的小木屋如今成了宿舍、倉庫、工作間和避風所。上山餓得不行時,大家就在小木屋里翻吃的。有一次翻出幾盒泡飯,雖然過期兩年,但大伙兒吃起來狼吞虎咽。
楊帆曾多次夜宿小木屋。有一回深夜,他聽到外面一陣陣嚎叫。下山才發(fā)現(xiàn),他經(jīng)過的那條雪溝,除了自己的腳印,還有狼的腳印。
為什么要冒險住在山頂?
有時是活兒太多來不及下山,有時是為了在夜里調試望遠鏡。鄧李才說,人的眼睛有近視、散光、青光眼等各種毛病,望遠鏡也有各種問題。而他們就像望遠鏡的大夫,在需要時給望遠鏡做手術,讓洞察宇宙的眼睛看得見、看得遠、看得更清晰。
眺望星空的一塊圣地
16日,鄧李才一行人再度上山。大家搶著時間安裝好粉塵儀并調試好望遠鏡后,已將近夜晚9點。楊帆靠著車燈,把大家平安帶到山腳。
鄧李才說,賽什騰是中國光學天文望遠鏡的理想之所。這里氣候干旱、海拔高、植被少,滿足了優(yōu)良光學望遠鏡觀測所需的條件——天光背景暗、空氣稀薄寧靜、水汽少、晴夜數(shù)多。
賽什騰位于戈壁灘,卻孕育著未來中國最大光學望遠鏡天文臺址。
國際恒星觀測網(wǎng)絡計劃(Stellar Observations Network Group,簡稱SONG)是這個藍圖中的一塊拼圖。SONG計劃瞄準天體物理核心課題,即直接探測恒星內(nèi)部結構和搜尋研究宜居系外行星。
青海德令哈是SONG的第二個全球節(jié)點,鄧李才擔任首席科學家。但這幾年,德令哈的天文觀測環(huán)境受城市燈光污染。為給望遠鏡尋覓新家,鄧李才團隊2018年初開始在賽什騰選址。
由于常年在高海拔地區(qū)工作,鄧李才患上高原性高血壓。為此他每天散步1小時左右,走了整整4年后,他驕傲地說:“我把高血壓走沒了。”
天文學是一門觀測的科學。原本從事理論研究的鄧李才,成了給望遠鏡選址的實干家。SONG中國項目啟動至今已過去11年,還在跟SONG項目“死磕”的鄧李才,已經(jīng)兩鬢斑白。
但探尋星空的奧秘,讓鄧李才不懼山高路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