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2020-02-03 10:59:02
除夕夜,繁華之處萬家燈火,人們在歡聲笑語中,齊聲為迎接新春倒計時:3,2,1……秒針輕微跳動一下后,瞬間三個表針重合——
“現(xiàn)在是北京時間十二點整!”
關(guān)中原野,一個空曠寂靜的院落中,一群年輕的武警官兵屹立在哨位上,守護著中國科學(xué)院國家授時中心授時部。
作為中國標準時間的北京時間,在這里完成校準,并通過無線電波發(fā)送到全國和世界各地。
從醫(yī)院到學(xué)校,從車站到機場,從銀行到商場,從雪域高原到南海島礁,從浩瀚太空到幽暗深海,每一次出行的平安抵達,每一次交易的圓滿成功,每一次科技取得進步,每一次探索實現(xiàn)突破,都與標準時間息息相關(guān)。標準時間,是無形的國之重器。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歷史就是探尋時間秘密的歷史:計時工具從日晷、漏刻、沙漏發(fā)展到機械鐘表、石英鐘表,再到如今的原子鐘;精度從節(jié)氣、晨昏、時辰到分、秒,再到現(xiàn)在的納秒。
時間的腳步,一刻不停。授時部承擔著永恒的歷史使命,守衛(wèi)北京時間的武警陜西總隊渭南支隊某中隊官兵在北京時間里生活,為北京時間服務(wù),他們的青春節(jié)律與祖國脈搏同頻共振,成為北京時間的一部分。
北京時間,見證中國時刻。在每分每秒的堅守中,“守時兵”守望著國家的飛速發(fā)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時間的聲音
北京時間6:30,麻雀被軍營的起床號聲叫醒,撲棱棱從樹梢飛起。
緊接著,集合哨響起,不長的隊列像是開了快進鍵一樣原地快速踏步,官兵扯著嗓子急促地吼著口號,讓站在隊尾的記者心跳加速。
站在中隊后院的操場上抬頭仰望,4座200多米高的天線塔直刺藍天。流云飛過,高塔仿佛微微擺動。
上午10點整,遠處傳來一陣報時的鐘聲。一公里外的授時部主樓上,鑲嵌著一塊巨大的鐘表。每到整點,清脆的鐘聲響徹整個“時間城”。中隊的小院也不例外,本就規(guī)律的日子,在一個鐘頭一個鐘頭的時間“界碑”和每天的18個軍號聲中,變得更加分明。
副班長楊士龍到中隊淋浴間洗完頭發(fā),只穿一件馬甲站在隔壁的理發(fā)室排隊。
辭舊迎新,從“頭”開始。這是年前最后一個周末。理發(fā)店老板趙小娥手中銀色的小剪刀,“咔咔咔”輕快地在年輕戰(zhàn)士頭上飛舞,黑色的小發(fā)茬兒如時間的碎屑抖落一地。
授時臺也有一把無形的“剪刀”,把每一秒精準切分成均等的一百萬段,通過一道道電波傳遍神州大地。精準的時間,轉(zhuǎn)化成動車高速行進的隆隆聲、長箭問天的呼嘯聲、“嫦娥”奔月成功的歡呼聲。
這些聲音,官兵只能通過屏幕分享。為了一個個斬釘截鐵、雷打不動的時刻,官兵的工作生活必須像鐘擺一樣精準,他們的時間,是日復(fù)一日上下哨位的腳步聲。
沒當兵前,在體校練拳擊的楊士龍常忽略時間的聲音,用他的話就是“渾渾噩噩,一天很快就過了”。現(xiàn)在,經(jīng)過2年多軍營磨煉,心漸漸靜了下來,他開始規(guī)劃和管理時間,養(yǎng)成了每件事都“卡著時間干”的習(xí)慣。
交出一顆少年心,便能聽見更豐富的聲音。深夜哨位上,樹上突然傳來貓頭鷹的叫聲,遠處還有火車鳴笛通過的聲音,甚至是棉大衣的袖口上,不知是誰用圓珠筆寫下的7個音符,都能給戰(zhàn)士們帶來簡單的驚喜。這種常人無法收獲的體驗,也是時間對他們的贈予。
如果你能聆聽到時間的聲音,就不會被孤獨寂寞占領(lǐng)。在平凡的日子里,在日復(fù)一日的執(zhí)勤訓(xùn)練中,“守時兵”與時間和解,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樂趣。
軍號聲一響,犬房里的兩只小狗也很快停下嬉鬧,搖著尾巴,沖著門口方向像模像樣地叫上幾聲。楊士龍扔過去一個黃色的乒乓球,兩只狗娃歡快地拱著它滿地滾。
一個月前,授時部的工作人員給中隊送來兩只剛出生的小馬犬。楊士龍主動要求當幼犬的飼養(yǎng)員。一間空房子,一個裝制式皮鞋的舊紙箱,側(cè)面挖一個小門洞,墊上舊褥子薅出的棉絮,就成了犬房。
農(nóng)歷小年這天,中隊長劉坤雷從網(wǎng)上買的兩桶幼寵配方羊奶粉剛到貨,楊士龍便教會了它們用奶瓶喝奶。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精心照料,小馬犬長高了許多,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輕而易舉從紙箱子里一躍而出。小馬犬的到來和成長,讓楊士龍覺得這段時間格外充實。
一名新兵告訴記者,路過犬房時,在門口偷偷聽到副班長抱著小狗自言自語:“好好吃飯,快快長大,跟我一起去站崗抓壞人。”
離開中隊前,戰(zhàn)士們正琢磨著給小狗起名字。“就叫‘天天’和‘鑫鑫’吧!等它們長大天天忠誠守衛(wèi)時間,和你們一樣,在平淡的日子里也開開心心。”記者脫口而出。
時間的顏色
離2號哨位不到5米處,一樹盛開的金梅,捎來新春將至的消息。
四季輪轉(zhuǎn),投射在哨兵李凱眼底的,是再熟悉不過的景象,金梅怒放、迎春花開、櫻花繽紛……時間在顏色變換中悄然流逝。
“班長,你見過原子鐘什么樣沒有?”新兵郭遠東第一次跟班站哨,扭頭問道。
李凱愣了一下。原子鐘什么樣?這個問題似曾相識。
2年多前,李凱懷揣著當一名優(yōu)秀特戰(zhàn)隊員的夢想入伍。新訓(xùn)結(jié)束后,他被分到守衛(wèi)國家授時中心授時部的中隊服役。
他聽老班長說,從2號哨門口下樓走到地下室就是“鐘房”。北京時間就是鐘房里的銫原子鐘生產(chǎn)出來,再通過院里的長波和短波天線系統(tǒng)播發(fā)出去的。
“媽,想我你就看看手機。上面的北京時間,就是我守的原子鐘發(fā)出的。”李凱自豪地打電話告訴媽媽。可他一直也沒進過“鐘房”,沒見過銫原子鐘。
有一次,李凱問老班長:“原子鐘到底長啥樣?”
“以后你就知道了。”老班長面無表情地回答。
日子一天天過,時間變得灰蒙蒙的。李凱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和夢想越來越遠了:上哨、下哨、訓(xùn)練、睡覺、吃飯……日復(fù)一日,平平淡淡,李凱覺得自己的軍旅生涯簡直就像中隊門前那條穿過麥田和梨園的路,筆直地伸向不遠處的楊莊,一眼就能望到盡頭。
這種感覺讓人有些氣餒。站在哨位上,李凱有時憧憬著沖鋒陷陣的酣暢,有時幻想著胸前戴上軍功章的神氣。
時間一天天過去,哨位上風平浪靜。自己見到的還是那些熟悉的面孔,唯一不同的就是季節(jié)變化帶來的顏色更迭。翠綠的麥苗逐漸拔高抽穗淹沒了田壟,把原本泛黑的土地染成一片金黃色。李凱一次次從麥浪里穿過,走向哨位。
“咱部隊在這兒保衛(wèi)北京時間,已經(jīng)50多年哩!”授時部老技師黃福安即將退休。在這個大院工作了38年的他,見證了一茬茬“守時兵”的默默付出。他喜歡給戰(zhàn)士們講自己當通信兵時的故事,講中隊以前的故事。
一次黃叔帶著剛下隊的新兵到長波授時臺舊址參觀。“那年,授時臺的地下機房突然發(fā)生火災(zāi)。哨兵孫紅衛(wèi)和我第一個沖進黑煙搶救設(shè)備……”聽著黃叔的講述,看著地下室黃中透黑的煙火痕跡,李凱第一次觸摸到他守衛(wèi)的時間,也感受到自己堅守的價值。
在那里,李凱和戰(zhàn)友們還看到一頁泛黃的日歷。它忠實記錄下一次新舊更替——現(xiàn)代化升級改造完成后,長波發(fā)射臺搬遷到了地上更先進更安全的場所,迎來了快速發(fā)展的新時期。
直到現(xiàn)在,李凱也沒見過“鐘房”里的原子鐘到底是方還是圓,但哨位周圍的時令卻映在心里——
明黃色的迎春綻放之后,粉紅色的櫻花落盡之前,附近楊莊的武大爺會開著他的三輪拖拉機,把中隊的菜地一隴隴翻出來,手把手教他們點瓜種豆。
晾秋時節(jié),上哨的路上鋪滿金燦燦的玉米棒。村里的獨居老人瞅著變天要下雨,來不及收玉米,急得要掉眼淚。哨聲一響,他們馬上集合,三下兩下收好玉米,給鄉(xiāng)親拉回家。
飛雪的日子,金梅的花苞微微隆起成一個個小雪堆。
下哨后,李凱向記者透露了自己的三個小夢想:入黨、立功、當訓(xùn)練尖子。
事實上,在執(zhí)勤守衛(wèi)單位,立功的機會并不多。李凱覺得就算立功難,還可以努力爭取入黨、當尖子,只要自己守衛(wèi)的這個目標始終安全,個人立功的小夢想也算實現(xiàn)了。
又一名新兵跟著班長來2號哨執(zhí)勤了。“班長,原子鐘到底長啥樣?”新兵問。“以后你就知道了!”老兵想都沒想,笑著回答。
如果時間也有顏色,那么它的色彩只有用付出才能定義。
時間的味道
下哨了,下士劉松松卸下頭盔,換上白色炊事作業(yè)服來到廚房。聞到各色食材散發(fā)的不同味道,他的心中充滿成就感。
劉松松“廚齡”一年半。除了做飯,他一樣需要站哨。不同的是,他總覺得站哨的兩個小時過得飛快,因為除了守好哨位,他腦子里想得最多的,就是下頓給大伙做什么菜、哪個菜下次需要怎么改進。
只見他一邊把中午要吃的水煮魚切好備用,一邊和炊事員懷榮炳商量年夜飯的菜譜。炊事班長王家杰年前休假,廚房就成了他倆的地盤。今年除夕,劉松松想做一道硬菜。對他來說,這道菜有著特殊的意義。
去年,劉松松參加了武警陜西總隊的炊事員培訓(xùn)。第一次學(xué)做“霸王別姬”,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甲魚殺好,之后還特意洗干凈一塊甲魚骨頭夾進錢包,留作紀念。
直到現(xiàn)在,他還記得嘗到第一口“霸王別姬”時,那充斥舌尖的鮮美味道,“就像幸福感突然降臨一樣,那時我就想,以后回了中隊,一定要找機會給大家做一頓嘗嘗!”
“那雞湯要熬多久?”記者隨口一問。
“要看是什么雞。”劉松松沒有直接回答,他頓了頓說:“老母雞至少要熬一個小時,三黃雞只要半個小時。”
第一次在部隊吃年夜飯的場景留給劉松松最難忘的記憶。官兵圍坐一桌,中隊長舉杯:“以后中隊就是你們的家!”
和戰(zhàn)友們一樣,劉松松把中隊當作自己的家。給家人做飯,自然每頓飯都特別用心。每當休息時領(lǐng)回手機,別人忙著聊天打游戲,他卻喜歡在網(wǎng)上搜菜譜和看做飯的教學(xué)視頻。翻開他的手機相冊,保存的幾乎全是食譜和平時做過的菜。
家在廣西貴港的梁長班,此時懷念起媽媽親手做的釀豆腐。上次休假回家,媽媽讓他在一樓客廳歇著,自己上二樓廚房去忙。
樓上廚房里母親揮刀剁肉的聲音,一聲聲全進了樓下看電視的兒子耳朵里。母親什么時候把炸好的方形豆腐泡中間挖開,什么時候填進剁好的魚肉餡,又什么時候再上鍋蒸熟,梁長班都聽在心里。他是中隊的狙擊手,耳朵和心思都格外靈敏。
時間不僅賦予食材千變?nèi)f化,更賦予軍營人生酸甜苦辣,學(xué)會與時間相處,善于品咂時間的味道,對官兵來說,是一個永恒的哲學(xué)問題。
指導(dǎo)員張永濤的微信名字叫“漸漸流逝的青春”。已經(jīng)在中隊任職5年多的他,以這種特殊的方式為自己的“守時”生涯留下一個注腳。
時間成就食材的味道,也豐富了人生的滋味。
時間的重量
長波發(fā)射臺大院的四角,4座紅白相間的高大信號塔靜靜屹立。每隔10年,授時部會重新為信號塔刷上一次油漆。
上士李金明上哨時,眼看著信號塔不久前又換上了鮮亮的顏色。
上一次見到工人爬上200多米的高塔刷漆時,李金明才是個新兵。他的老班長張福田還沒有退伍。
如今,中隊老兵、二等功臣張福田已轉(zhuǎn)業(yè)回山東省老家8年多,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員。老班長回老家工作后,每年還會回到部隊駐地——因為他找了個蒲城當?shù)毓媚镒鱿眿D,過年要陪媳婦回娘家。
1月18日下午,老班長張福田又一次回到中隊。他的整個軍旅生涯都在這里度過。除了李金明,中隊現(xiàn)在的官兵大都只在榮譽室的照片墻上,見過這位獲得過“全軍士官優(yōu)秀人才獎”一等獎的老班長。
“我當兵12年,沒當官,也沒發(fā)家致富,但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做生意的人,趕時間去賺錢,醫(yī)護人員搶時間去救人。當兵嘛,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咱守時間的兵,更要記住啥時候該干啥,這是一輩子的事。”張福田站在哨位旁邊,給圍攏過來的新兵們講了自己的故事。
當一天好兵,很容易;難的是十幾年當好兵,退伍了還是一名好兵。2019年8月,強臺風利奇馬襲擊東營,張福田和其他政府工作人員一起連續(xù)奮戰(zhàn)3天2晚,轉(zhuǎn)移了2個村的村民。
早在長波授時臺設(shè)計方案論證時,錢學(xué)森就說過“要建設(shè)我們國家的一面大鐘”。因為,哪怕一微秒之差,也會讓即將對接的衛(wèi)星擦肩而過,從此相忘于宇宙。
如今,這面可以提供微秒量級高精度授時服務(wù)的“大鐘”,完成了我國歷次“神舟”飛船發(fā)射、“嫦娥”登月探測、“北斗”衛(wèi)星導(dǎo)航系統(tǒng)等重大任務(wù)的時間保障任務(wù)。
一次次重大任務(wù)圓滿完成背后,是一代代“守時兵”在哨位上的默默堅守——
望著春節(jié)夜空中璀璨的煙火,班長李金輝站得筆直。連續(xù)幾年春節(jié),他都挎著7斤多重的鋼槍在哨位上“跨年”。如果用這個重量為基數(shù),計算一名戰(zhàn)士當兵站哨幾年甚至十幾年的負重,那數(shù)字一定是驚人的。站哨絕不是一件浪漫的事。但“不浪漫的事也需要全情投入,一旦你知道它的價值”。
說不清是時間融合在堅守中,還是堅守浸潤在時間里。那一年,也是冬天的夜哨,大雪紛紛揚揚。李金輝去接哨時,地上的積雪才到腳踝。等他下哨回隊時,一腳踩下去,積雪一下到了膝蓋。回去的路上,他竟也滿心歡喜,在戰(zhàn)友剛走過的雪地上,并排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腳印。
時間的重量,無法稱量,但在強國強軍的時空坐標中,你會找到它的存在。
第一次站10點到12點的夜崗,新兵石志博特別緊張,軍姿保持得格外標準,在-3℃的嚴寒里,手心里還直冒汗。他想起,新兵連野營拉練時走過村莊,一位老奶奶伸手從布袋里掏出大棗和核桃,硬往他們手里塞:“娃們受寒了,寶貝啊寶貝,都是奶奶的寶貝!”
下哨后,石志博忽地停住腳步仰頭,冬夜低垂的璀璨星斗躍動入眼中,“班長你看,滿天都是星星!”李金輝抬眼看了一下,卻沒有答話。
不遠處,還有幾顆最亮的“星星”,規(guī)則地閃爍著紅光和藍光,分秒不停地向著深邃的夜空發(fā)播著北京時間。
版式設(shè)計:梁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