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黨建網微平臺
2020-02-27 13:17:02
在農歷庚子年新春佳節來臨之際,湖北省武漢市等多個地區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并迅速蔓延至多個省、區、市,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當前疫情還在蔓延,疫情防控面臨不小的壓力和挑戰。這場戰爭注定是一場大仗苦仗硬仗,為切實加強疫情防控宣傳引導,著力營造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戰的良好輿論氛圍,黨建網微平臺推出系列評論,敬請關注。
統籌推進打贏經濟保衛戰
特約評論員 胡若癡
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疫情帶來的各種效應逐漸顯現,其中對經濟的沖擊和影響尤其不容忽視。防控疫情和經濟社會發展要統籌推進,要站在全國一盤棋的高度,在切實保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同時,統籌做好“六穩”工作,盡可能減少疫情防控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和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是黨中央、國務院對當前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
疫情阻擊戰和經濟保衛戰“兩手都要硬”
202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實現多個重大節點任務,因此,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也要打贏經濟保衛戰。當下,一些人就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持悲觀論調,例如認為“黑天鵝事件”后會引發各種“蝴蝶效應”,使中國經濟雪上加霜,必要時可適度調整GDP年度預期增長目標等。對此,我們應當客觀看待、正確判斷。疫情影響中國經濟毋庸置疑,但若過于悲觀,會形成一種“傳染性”很強的負面情緒,使消費者、企業產生悲觀預期、失去信心,進而抑制經濟發展。過于悲觀,還會被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利用,借機再次鼓吹“中國經濟崩潰論”,干擾、阻撓中國發展。打贏經濟保衛戰,首先要穩人民信心、穩企業信心、穩國際信心。為此,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多項決策部署,各部委接連發文回應,各地政府迅速行動,不斷向外界傳遞堅強信心。堅定信心的同時,我們也應警惕盲目樂觀心態,要密切跟蹤疫情進展,準確及時評估疫情對經濟增長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全面充分準備風險應對措施。
打贏經濟保衛戰,需統籌兩個戰“疫”前線
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是當前打贏經濟保衛戰的兩個戰“疫”前線。要在做好重點地區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注意抓好其他地區,尤其是北上廣深等人口流入地區的經濟社會穩定工作。疫情較輕、新增病例多日連降且建立起有效防控網絡和強大追蹤能力的城市應切實行動起來,統籌抓好維護經濟穩定發展的各項工作,尤其是要抓好涉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關系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必需品生產及其他涉及國計民生的企業要盡快復工,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生活的全面恢復。同時,需要正視并處理好復工企業因原材料、人員、防護物資、資金不足而造成的復工難題;要做好安全生產和防疫防控措施,做好因復工聚集帶來的潛在風險預防工作。
打贏經濟保衛戰,需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打贏經濟保衛戰,不可簡單粗暴地“一刀切”。政府應著力于解決關鍵醫療物資、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的調配保障,杜絕過度執法,努力維護市場環境和市場秩序。要在全國一盤棋的疫情防控總體之下,充分考慮各地區、行業、企業實際需求,營造寬松、有序的經商環境。要進一步增強政策有效性,從財政政策、金融政策、減稅降費、就業用工、社會保障等方面出臺應對措施,切實出臺能夠減輕企業負擔、增加短期流動資金等的針對性政策。應充分發揮市場對物價的調控作用,避免行政手段過度干預。同時,還需將各行業團結互助和企業自救相結合。疫情發生以來,多家企業采取主動向租戶減免租金等方式,為兄弟企業切實減少經濟損失,做出行業內部團結互助的典型表率。同時,企業應當積極“自救”,通過及時調整生產計劃,積極與上下游企業客戶協作、主動拓展線上銷售市場等形式,開拓新業務,做足“應戰”準備。
打贏經濟保衛戰,需知“危中有機”
疫情之下,當搶抓機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疫情改變了生活方式、消費習慣,消費結構發生變化,網絡消費經濟等順勢爆發,諸多新經濟、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新營銷模式不斷涌現,視頻會議、在線辦公、遠程協作、數字化管理成為很多單位復工的優先選擇,傳統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的步伐。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將推動包括5G、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內的數字經濟更迅猛發展,中國經濟面臨一次線上、線下徹底融合的結構重組。另外,此次疫情也暴露了我國在醫療衛生、健康等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民生領域所存在的短板,亟需加大醫療衛生、應急、鄉村和基層環境整治等方面的投資力度,大力發展健康產業,健全公共衛生防疫體系。這既是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是培育壯大經濟新增長點的需要。
打贏經濟保衛戰,需“內需”“外需”雙管齊下
疫情之下進一步擴大內需,推動消費升級,要做到四個結合。一是服務消費提質擴容和實物消費擴大結合,二是提振國內消費和吸引國際消費結合,三是加大醫療衛生等公共消費投入和穩定居民個人消費結合,四是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和加快釋放網絡消費、5G消費、健康生活消費等新型消費潛力結合。打贏經濟保衛戰,穩住“外需”至關重要。疫情爆發后,我國外貿形勢愈加復雜嚴峻,陸續有國家撤僑、實行入境管制,多家航空公司停航中國;另外,中國制造業復工延遲,影響國外企業正常生產,若長期如此,國外企業很有可能會重新布局全球生產基地,影響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因此,要積極支持外貿企業復工生產,加大貿易融資支持;要密切關注外資企業復工復產情況,推動外資大項目落地和新項目儲備;要出臺支持政策,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要積極主動對外宣傳我國疫情防控工作成績,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對外協調合作,為對外貿易發展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疫情是對國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是對我國經濟韌性的一次大考。“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團結一心,不斷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就一定能夠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一定能夠打贏經濟保衛戰,實現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既定目標。
(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教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