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3-02 17:02:03
新華社新加坡3月2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2日報道,新加坡科研人員針對本地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發現,患者發病初期癥狀雖然輕微,但卻是體內病毒量最多的階段,隨著癥狀發展病毒量逐漸減少,這意味著患者體內病毒量與癥狀嚴重度并不呈正相關。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指出,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一般先出現咳嗽、發燒等輕微癥狀,之后再惡化至肺炎等,但是當患者發展為肺炎時體內病毒量已顯著減少。
新加坡衛生部首席衛生科學家陳祝全曾在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疫情期間擔任新加坡衛生部醫藥總監。他指出,這種情況與SARS相反,SARS是隨著病情加劇患者體內才產生更多病毒。新冠肺炎特征更像流感,患者癥狀較輕微時體內有更高的病毒量。
病毒量高是否意味著傳染性較高?梁玉心說,這需要更多研究才能確定。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的是病毒基因量,但無法分辨活病毒和死病毒,而只有活病毒才能自我復制并具有傳染性。
關于無癥狀感染者是否會傳播病毒,新加坡伊麗莎白山醫院傳染病顧問梁浩楠認為,患者體內就算有不少病毒,如果沒有咳嗽等癥狀,病毒大致上會保留在體內。
陳祝全說,病毒主要通過咳嗽或打噴嚏時的飛沫傳播,無癥狀感染者除非是通過與家人共享食物或密切肢體接觸而傳播病毒,此外不太可能在社區傳播。
梁玉心也指出,目前可以找出本地多數病例之間的關聯,如果新冠病毒的傳播主要來自無癥狀感染者,那么很難找出這些聯系。
研究人員呼吁,公眾就算出現輕微癥狀也不能掉以輕心,也需要佩戴口罩并及時就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