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3-03 16:05:03
新華社天津3月3日電(記者張宇琪、白佳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天津市急救中心擔負起了天津市疑似和確診患者的救治轉運任務。在疫情的洪流之中,急救隊員們與新冠病毒近距離“接觸”,“擺渡”著一個個生命往來于醫院之間。
用于轉運患者的是特殊的負壓救護車,每輛車配備一名專職司機和一名急救醫生,24小時待命。司機師學斌和醫生陳瑞便是這樣一對“戰友搭檔”。
46歲的師學斌,曾參與過汶川地震和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的救援。新冠肺炎疫情來臨,他又一次請纓上陣。
“1月20日,急救中心的工作群里說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要報名進入‘移動紅區’,也就是駕駛急救車輛轉運病人。我當時正在值白班,沒多想就在群里第一個回復了句‘我先來’。”師學斌回憶。
于是,他和陳瑞開始了搭班工作。大年初一一早,二人就接到了轉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至天津定點醫院海河醫院的任務。
“出發前我們要進行二級防護,里面穿刷手服,再將防護服、口罩、防護鏡、帽子、兩層乳膠手套、鞋套等按順序穿好。”陳瑞說,近距離接觸感染者,做好防護最重要。
這名患者是一位30歲左右的小伙,也是天津確診的第十例。將患者從天津醫院發熱門診送往海河醫院的過程中,陳瑞一直在竭力安慰著患者的情緒。
“當時還不確定這個病的治愈率,和他交流時覺得他很害怕,說自己有點憋氣,不舒服,我們就一點一點安慰他。也不能刻意離他太遠,不能加深他的恐懼。”陳瑞說。
疫情中,負壓救護車被稱作 “移動的紅區”,每次轉運任務對急救人員來說都是一次挑戰。
“雖然工作很危險,但我們的防護措施很到位,不會太擔心被傳染。”陳瑞說,負壓急救車的特殊之處在于車廂內的氣壓比外部低,內部空氣會進行無害化處理排出,可以最大限度減少人員交叉感染。
穿著防護裝備開救護車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戴著口罩,熱氣從鼻尖冒出來,眼鏡便會起霧,怕看不到路,師學斌只能小心行駛。
運送完確診患者后,必須在醫院的指定區域對急救車進行全面的噴灑消毒,用消毒液對每個角落進行擦拭,不留死角,確保不發生交叉感染。然后在洗消區對急救人員從頭到腳進行消毒。師學斌說:“消毒之后防護服要放在指定地點處置,然后進入半污染區洗澡。反正出一趟車就要洗一次澡,一天洗四五次,洗得身上都皴裂了。”
“干我們這行的,基本就沒有固定的吃飯時間,也沒有固定的睡覺時間。疫情暴發后,我們一天最多的時候要執行6次任務,每次任務加上準備和洗消至少要兩個多小時。”師學斌說。
14天-16天的轉運任務后,他們將進行14天的集中隔離休息后才能進行下一輪工作。在隔離酒店,雖無法出門,但他們終于可以享受難得的閑下來的時間。
陳瑞的妻子也是醫生,疫情期間每天工作都十分繁忙,孩子就只能讓父母幫忙照顧,隔離期間也就成了陳瑞通過視頻陪孩子最頻繁的時候。師學斌也有了時間看書,或者通過視頻陪著寶貝女兒一起聊人生。
11個專用急救站點,16輛專業負壓急救車,24小時待命。這是疫情期間天津市急救中心的特殊戰隊。那些與師學斌和陳瑞一樣的急救人,在“移動的紅區”中,轉運患者,“擺渡”生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