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黔東北“牛村”的“牛算盤”

來源:新華網

作者:

2020-03-05 23:26:03

新華社貴陽3月5日電 題:黔東北“牛村”的“牛算盤”

新華社記者李銀、楊洪濤、鄭明鴻

驚蟄春雷響,農夫閑轉忙。而對于武陵山區坳田村的肉牛養殖戶牟欽朋來說,卻一向未能“偷得半日閑”。

清掃圈舍、鍘草、拌料……在自家的肉牛養殖棚里,他每天都戴著口罩重復著這一套“規定動作”。

“牛每天都要‘吃飯’,我們咋可能閑著呢?”他說,這些牛都是“寶貝”,在家養牛比背井離鄉打工劃算多了。

他算賬說,過去在沿海地區做焊接工,一年能收入10多萬元。3年前,他回家種植優質牧草,發展肉牛養殖,“買二三十頭小牛,養一年育肥后出欄,每頭牛能賺1萬元左右,一年下來能掙二三十萬元”。

坳田村是貴州省德江縣平原鎮的一個小山村。村子不大,卻是遠近聞名的靠牛脫貧、靠牛致富的“牛村”。

“全村330多戶,家家都養牛。”坳田村村主任董勇說,僅靠養牛一項,全村1200多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有1萬元左右。

這一切得益于多年前的一次“無心插柳”。

上世紀90年代,坳田村的村民靠種玉米、水稻維持生活。農忙之余,部分村民做起了牛生意。

養牛大戶袁國強,20多年前靠販牛賺錢。“當時經驗不足,買牛的時候買貴了。”袁國強說,沒辦法把買來的3頭牛牽回了家,先養著,過段時間再賣。

一個多月后,牛“肥了一圈”,每頭賺了100多元。

嘗到甜頭的袁國強不再做“牽牛”的生意,他貸款3000元,開始發展肉牛養殖。

袁國強的“意外之喜”在村里不脛而走,村民們紛紛效仿,開展散養肉牛。漸漸地,養牛成了坳田村的新景象,村民的腰包逐漸鼓了起來,也吸引了像牟欽朋這樣的村民,回鄉打起了“牛主意”。

然而,坳田村的“養牛路”也并非一帆風順。

董勇說,剛開始,因為不熟悉市場規律,加上缺乏技術支撐,有的養殖戶時有虧本。2007年,在德江縣農牧技術人員支持下,村里決定種植優質牧草開展規模性養殖,培育短期肥牛。

沒想到,這個決定讓更多村民參與養牛,坳田村開始真正變身成為“牛村”,“牛算盤”也越打越響。

“現在養牛技術非常成熟,防治疫病更是‘小菜一碟’。”董勇說,村里已經形成了“牛—糞(沼)—糧(菜、茶、花椒)”循環經濟模式。

坳田村的養牛致富佳話,引起了德江縣的重視。2017年以來,全縣共投入2.86億元發展肉牛產業,通過推廣能繁母牛(肉牛)代養、建立養牛園區、“公司+牧草基地+農戶”等模式,肉牛存欄達13.6萬頭,帶動2.16萬戶農戶增收致富。

[責任編輯:楊凡、汪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脫貧信心和腰包一樣充實!”——疫情下江西扶貧產業復工復產決戰脫貧見聞

題 “脫貧信心和腰包一樣充實。”——疫情下江西扶貧產業復工復產決戰脫貧見聞。江西出臺《關于有效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贏脫...[詳細]
新華網 2020-03-05

全民戰疫·勝千言|落日余暉下的身影,刻骨銘心

[詳細]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官方微博 2020-03-05

無人機助春耕 疫情之下“黑科技”農機迎機遇

無人機助春耕疫情之下“黑科技”農機迎機遇。3月5日,杭州市余杭區徑山鎮小古城村,“80后”村民陳杭正操控植保無人機給自家的麥田施肥。在...[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03-05

來自地球另一半的真情表達

[詳細]
中聯部新聞辦 2020-03-05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