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2020-03-18 14:20:03
參考消息網3月18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3月17日發表了題為《基層官員在武漢網格化抗擊新冠疫情的一線發揮帶頭作用》的報道,介紹了疫情期間武漢基層官員們用“網格”管理的辦法監測社區居民的狀況,他們所收集的家庭數據構成了武漢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控制體系的基礎,在抗疫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全文摘編如下: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開始暴發的中國城市武漢,身為一名基層共產黨員的丁先生說:“最近50天左右,我每天都工作到半夜,腳都腫了,三個給手機充電的移動電源電量都徹底耗光。”
35歲的他最近五年來一直擔任“網格員”,被分配到江岸區的一個社區,負責管理大約1000名居民。武漢市被劃分為一萬多個這樣的“網格”,丁先生是1.2萬名忙碌其中的一線戰士中的一員。
疫情暴發后,這些網格員增加了一項任務,要密切關注居民的健康狀況,并確保他們能夠獲得食品和藥物。
除了要了解每一名居民的體溫并給所有有需要的人發放體溫計之外,網格員還要請每戶家庭的至少一名代表加入所在網格的微信群,以便他們每天向網格員報告體溫情況。
丁先生說:“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斗中,我們可能創造了中國公共管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種局面:建立即時通信群,并讓這樣的群基本上覆蓋了武漢全部1100萬人口。”
他說:“回過頭來看,我驚訝于我們做到的事情。你知道這些日子光是談話就有多困難,更別說真的讓整個家庭在一個應用程序上發消息回應你了。”
丁先生的手機不斷收到社區居民發來的大量信息。通過手機上的即時通信應用,居民向他匯報體溫,必要時向他請求幫助,并通過他下訂單購買蔬菜及日常使用的藥品等。
丁先生和另外三名同事要確保這些居民的需求得到滿足,同時還要借助這樣的消息群向公眾發布疫情相關信息。
由于不再允許快遞員送貨到家,丁先生的團隊通常每天要給居民送200包蔬菜和藥品。
他說:“把這些東西送到居民家里以后,我的胳膊都是麻的。這項工作很辛苦,特別是有些家庭采購的是大米或食用油這種很沉的商品。”
他說,在給居民送藥時尤其小心,因為“如果我們弄混了一個訂單,有些老人就要面臨生命危險”。
對于丁先生來說,組建并管理這樣的消息群耗費了大量精力。每天晚上睡覺前給三個移動電源充電已經成了他的“第二天性”。
丁先生和同事建的微信群以及他們所收集的家庭數據構成了武漢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控制體系的基礎,世界衛生組織稱贊這一體系在“中國應對COVID-19(新冠肺炎)的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世衛組織工作組成員梁卓偉說,由于中國采取了擴大社交距離和隔離等古老而有效的措施,并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提供的幫助在社區層面得到了非常有效的貫徹,中國在COVID-19的研究上取得了巨大進展。
丁先生說,這全靠在每個社區挨家挨戶敲門這一“老套”的工作方法。
在武漢市江岸區黃石路漢口大藥房,惠民苑社區網格員豐楓把為居民購買的藥掛在身上(2月24日攝)。(新華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