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洋網
2020-03-18 16:14:03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文章強調,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國之重器。要把生物安全作為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平時和戰時結合、預防和應急結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結合,加強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和能力建設。
從C919大飛機到國產航母,從神威太湖之光到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一大批國之重器展現著中國的創新實力,提升著國人的自豪感。而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直接影響人民生命健康,直接關系著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從歷史來看,為治療天花而有“牛痘”,因流感而誕生青霉素,為對抗瘧疾而有金雞納霜、青蒿素應運而生……可以說,人類與疫病的“戰爭史”也是一部科技進步史。如今與新冠肺炎疫情對壘,部署推動科研攻關,正當其時,意義重大;強調“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國之重器”——這是重要論斷,也是堅定的宣言,飽含殷切期望。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我們要深刻認識到,我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始終是須臾不可放松的大事。立足當前,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著眼長遠,以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領域的國之重器防范化解風險,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大局穩定,其重要性無需贅言。
打造國之重器,要進一步用好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長期以來,從重大科技攻關、重大工程建設到重大災害防治,這一法寶的巨大威力得到一次次驗證。面對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領域科研攻關,尤其要集中優勢“兵力”,著力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加快推進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領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醫藥衛生等領域的國家重點科研體系——硬件上做好前瞻布局,資金上加大投入,加強戰略謀劃,不斷夯實根基,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領域戰略科技力量和戰略儲備能力。
打造國之重器,關鍵在人。人才是第一資源。基礎研究的突破也好,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也罷,歸根結底都要落實在人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不到一周就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并分離出病毒毒株;迅速篩選一批有效藥物和治療方案;構建了多個動物模型,為藥物、疫苗研發提供了重要支撐……一大批科研工作者以“戰時狀態”全力攻關,讓科學的“硬核”力量持續凸顯。然而科技創新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比拼的是速度,也是耐力,需要久久為功。各地各部門要加大尖端人才培養力度,進一步健全人才激勵機制,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好的環境。對科研人員而言,則要主動把握大勢、搶占先機、迎難而上。誠如馬克思所言:“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樹人、挖井人,馳而不息,才能實現重大突破,摘下重大科技成果。
打造國之重器,還要強化國際合作。不拒眾流,方為江海。自主創新是在開放環境下的創新,絕不能關起門來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尤其公共衛生安全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進一步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匯聚頂尖人才和團隊之力,強化國際合作,中國將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大力量。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不竭動力。隨著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領域的國之重器不斷涌現,中國更有底氣、更有實力戰勝大災大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