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來源:黨建網

作者:

2020-03-18 17:10:03

導 語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一次開創性的重要會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會議總結過去、立足當下、規劃未來,作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重大政治任務。為幫助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會議精神,我們圍繞《決定》中涉及的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邀請專家學者進行闡釋解讀。今天,我們推出“十三個堅持和完善”和“十三個顯著優勢”系列理論文章之五,敬請垂注。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汪全軍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展什么”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新中國成立70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法律領域的具體表現。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科學內涵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一方面,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為總抓手,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即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另一方面,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為總抓手,突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為總抓手,意味著全面依法治國的各項工作都要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來謀劃、來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科學內涵,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以及黨內法規體系之間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堅持民主立法原則,恪守立法為民的價值理念,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使每一項立法都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堅持科學立法原則,從實際出發,堅持立改廢釋并舉,更加注重立法質量,提高法律規范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堅持依法立法原則,嚴格遵守法定的權限和程序,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堅持上下有序、內外協調、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原則,進一步完善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把國家各項事業和各項工作納入法治軌道。

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重點和難點在于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情況下,國家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基本實現有法可依。此時,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就成為最緊迫的任務。建立憲法全面實施機制,樹立和維護憲法尊嚴。切實貫徹依法行政,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保證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筑牢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營造全社會積極守法的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自覺遵守者。

加快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離不開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法治監督體系包括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檢察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各種監督制度之間密切配合,形成強大的監督合力,確保法律的良好運行。立法權、行政權、監察權、司法權都是重要的國家公權力,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各級立法機關、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應當自覺接受監督,習慣在監督的環境下開展工作。通過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確保立法、行政、監察、司法等各項權力都能夠在法治的軌道上有序運行。

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離不開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切實加強黨的領導,提高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能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障。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著力建設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和人才保障。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科技手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建設一批高水平研究基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提供智力保障。

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統籌推進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黨內法規既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有力保障。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是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以準則、條例等中央黨內法規為主干,由各領域各層級黨內法規制度組成的有機統一整體。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全黨必須一體嚴格遵行。應當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加大黨內法規備案審查和解釋力度,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提高黨內法規制度執行力,要堅持以上率下,從各級領導機關和黨員領導干部做起,以身作則、嚴格要求,帶頭尊規學規守規用規。根據2018年8月底統計的數據,現行有效中央黨內法規220多部,部委黨內法規約240部,地方黨內法規約3700部,約占法規總量的90%。

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點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戰略高度來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圍繞為什么推進依法治國、如何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什么樣的法治國家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了全面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重大成就。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立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工作重點。

 (一)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

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憲法與國家前途、人民命運息息相關。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只要我們切實尊重和有效實施憲法,人民當家作主就有保證,黨和國家事業就能順利發展。因此,《決定》強調,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機制,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首先,應當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應當進一步明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進行憲法監督的對象、范圍、程序、方式以及后果等內容,使憲法監督具體化、規范化。應當進一步建立健全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參與憲法監督的制度機制,充分發揮協商民主的積極作用。應當進一步拓寬公民有序參與憲法監督的途徑,引導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憲法監督工作。另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憲法解釋程序機制。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據憲法的基本精神對憲法規定的具體含義進行解釋,既是憲法賦予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也是保障憲法全面貫徹實施的必然要求。應當進一步細化憲法解釋的提案主體、提案條件、審議程序、表決程序以及公布程序等,確保憲法解釋制度得以切實執行。

其次,應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一方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合憲性審查制度,確保憲法的權威。應當進一步明確合憲性審查的主體、對象、標準、程序以及后果等內容,增強合憲性審查制度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維護法制統一。應當增強備案審查機關的審查能力,保障備案審查機關的人員、經費,積極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開展備案審查工作。應當落實備案審查全覆蓋,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司法解釋以及規范性文件全都納入備案審查范圍。應當明確備案審查標準,進一步細化“相抵觸”的構成要件,為審查機關提供明確的指引。應當細化備案審查程序,明確備案審查的提出、審議、說明、決定、撤銷等機制,增強備案審查的規范化程度。

截至2018年11月底,制定機關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送備案現行有效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12397件,其中行政法規755件,省級地方性法規6083件,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3519件,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995件,經濟特區法規335件,司法解釋710件。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基本實現了有件必備。201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共收到公民、組織涉及規范性文件的各類來信來函4578件,可以明確為審查建議的有1229件,其中屬于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審查范圍的有112件,占9.1%。112件審查建議中,建議對行政法規進行審查的5件,占4.5%;建議對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的63件,占56.3%;建議對司法解釋進行審查的44件,占39.2%。

根據公民審查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推動了最高人民法院對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進行修改完善。2018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對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標準和舉證責任分配進行了細化和完善,有關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此外,根據公民審查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還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的解釋將“馴養繁殖物種”納入有關“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范圍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公司法的規定(二)中有關公司股東董事清算責任的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有關“當事人對一審民事判決、裁定未提出上訴而向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的,人民檢察院不予受理”的規定、河北省人大常委會《關于促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燒的決定》中有關“露天焚燒秸稈沒有當事人的,由農業經營主體承擔責任,可以對農業經營主體主要負責人處罰款”的規定、《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關于“機動車在本市有道路交通違法行為逾期未接受處理記錄累積達到五起以上的,可以先予扣留機動車行駛證”的規定等,進行審查研究,制定機關對相關規定進行了修改完善。

最后,應當堅持憲法至上。一方面,廣泛開展憲法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尊崇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良好氛圍。應當創新憲法宣傳教育的方式,充分利用網絡社交媒體,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普及憲法知識。應當創新憲法宣傳教育的內容,認真編寫生動活潑、可讀性強的憲法宣傳讀物,積極創作具有廣泛吸引力的憲法宣傳音視頻,講好中國憲法的故事,讓憲法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機制。應當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建立公權力運行監督機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切實保障公民的各項權利。

2015年7月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關于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決定》,憲法宣誓制度正式建立。2018年3月17日上午,憲法宣誓制度實行以來首次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舉行憲法宣誓儀式。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習近平總書記,撫按憲法、緊握右拳,莊嚴宣誓。這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國家主席首次進行的憲法宣誓,充分體現了習近平同志作為黨、國家、軍隊最高領導人尊崇憲法、維護憲法、恪守憲法的高度政治自覺,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作為全黨擁護、人民愛戴的領袖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的政治品格和領袖風范,深刻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維護憲法權威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

(二)完善立法體制機制

完善立法體制機制,提升立法工作能力,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必然要求。“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的立法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一個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體現黨和人民意志的,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截止2019年11月,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律共275部。其中,憲法1部,憲法相關法44部,民法商法34部,行政法89部,經濟法71部,社會法24部,刑法1部,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11部。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國享有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的市、州共323個,包括設區的市289個、自治州30個和不設區的地級市4個。其中,274個被新賦予地方立法權的設區的市、自治州、不設區的地級市共制定地方性法規共計595件。

但是,社會實踐永無止境,立法工作也要不斷推進。我們必須清醒的看到,當前的立法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愿,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夠強,有的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還沒有完全消除。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國現行的立法體制機制必須進一步加以完善。為此,《決定》要求,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廢釋并舉,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要領域立法,加快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以良法保障善治。

第一,必須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是我國立法工作的三大原則。科學立法要求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法律規范應當明確、具體,具有針對性和可執行性。民主立法要求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依法立法要求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三者之間既相互區別又相互支撐,共同確保了良法的產生。

第二,必須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黨的領導是做好立法工作的根本保證,也是我國立法工作的一條基本經驗。在長期的立法工作實踐中,我們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必須繼續堅持。特別是,應當堅持和完善黨對立法工作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序,堅決落實重大立法事項的請示報告制度。應當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體現在法律法規的起草、審議、表決等各個環節。對于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等重要法律草案,應當由全國人大相關專門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組織有關部門參與起草。政府在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應當嚴格按照立法法規定的行政法規和規章制定權限與制定程序,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制度建設。公眾參與在立法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應當通過立法協商,充分發揮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在立法中的作用。

第三,必須堅持立改廢釋并舉。立法工作涵蓋法的制定、修改、廢止以及解釋等多個層面,不容偏廢。當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迫切需要但又存在立法空白時,應當抓緊制定法律。在監察體制改革過程中,全國人大及時制定了監察法,并進一步將監察官法納入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之中。當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發生重要變化或者因上位法修改而出現法律沖突等情況時,應當及時修改法律。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全國人大常委會及時修訂了法官法中涉及員額制改革等方面的內容。當現行法律已經完成歷史任務而失去存在價值時,應當及時廢止法律。在“營改增”的背景下,營業稅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因而國務院廢止了營業稅暫行條例。當現行法律規定的含義不明確并且影響到法律的適用時,應當及時解釋法律。例如,為了明確公民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如何適用法律的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婚姻法第二十二條進行了解釋。

第四,必須加強重要領域立法。立法工作應當與全面深化改革相銜接,加強重要領域立法,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應當加強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應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應當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法治化,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應當健全文化法律制度,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應當加快建設和完善社會治理法律制度,依法加強和規范公共服務。應當加快國家安全法治建設,推進公共安全法治化,構建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應當加強生態文明法律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產權法律制度。加強重要領域立法,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第五,必須加快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在立法方面,應當通過立法的方式明確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條件、方式、范圍以及后果,構建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在執法方面,應當通過法律的方式明確我國執法機關行使管轄權的具體機制,增強我國法域外適用的威懾力。在司法方面,應當明確我國法域外適用的基本規則,保障我國法域外適用的實效性。

(三)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

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價值追求。“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努力滿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新要求。因此,《決定》強調,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完善審判制度、檢察制度,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完善律師制度,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第一,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一方面,加強人權法治保障。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人權保障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在此基礎上,應當進一步完善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的法律制度,增強全社會尊重和保障人權意識,健全公民權利救濟渠道和方式。牢固樹立有權力就有責任、有權利就有義務觀念。另一方面,增強全民守法意識。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堅持把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模范守法作為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第二,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首先,應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當前我國社會發展進入關鍵期,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各種社會矛盾逐步浮上臺面,同時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權利意識日益增強,這對行政執法機關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嚴格依據法律規定的權限與程序,規范執法行為,提升執法水平。其次,應當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建立和完善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進一步細化裁量標準,控制自由裁量的范圍、種類和幅度。再次,應當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特別是應當加強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勞動保障以及安全生產等領域的執法力度,堅決打擊違法犯罪行為,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第三,堅持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司法質量和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在此基礎上,應當繼續堅持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首先,應當完善審判制度、檢察制度,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明確司法機關內部各層級權限,健全內部監督制約機制。明確各類司法人員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其次,應當完善律師制度。加強律師職業倫理教育,依法規范律師與當事人、司法人員的交往行為。加強律師事務所管理,全面提升律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對因違法違紀被吊銷執業證書的律師終身禁止從事法律職業。再次,應當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完善檢察機關行使監督權的法律制度,明確檢察機關對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進行監督的范圍、方式、程序。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重點監督檢察機關查辦職務犯罪的立案、羈押、扣押凍結財物、起訴等環節的執法活動。完善社會監督制度,規范新聞媒體對司法活動的監督機制,防止輿論審判。

(四)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

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加強對執法司法活動的監督,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門就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作了制度安排。在此基礎上,《決定》進一步要求,保證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得到依法正確行使,保證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堅決排除對執法司法活動的干預。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加大對嚴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實行懲罰性賠償制度,嚴格刑事責任追究。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夯實依法治國群眾基礎。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以及領導干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

首先,應當保證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得到依法正確行使。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都是承擔法律實施和監督的國家公權力,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保證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得到依法正確行使,應當明確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的權限范圍,厘清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之間的邊界,規范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的運行機制,保障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的運行效果,堅決排除對執法、監察、司法活動的干預,進而保證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

其次,應當加強重點領域的制度建設。一是應當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進一步完善公益訴訟制度,通過公益訴訟監督法律的實施。二是應當進一步加大對嚴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實行懲罰性賠償制度,明確懲罰性賠償的適用范圍、適用情形以及賠償標準。嚴格刑事責任追究,加大對嚴重刑事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三是應當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提高普法實效。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明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基本內容和服務標準,夯實依法治國群眾基礎。

最后,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以及領導干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以及領導干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關鍵少數,其對法律能否有效實施具有關鍵影響。在日常工作中,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以及領導干部應當成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表率。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以及領導干部應當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

三、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領導人民在不斷探索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法治建設成就。“法者,治之端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依法治國確定為當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執政的基本方式,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推動法治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法治政府建設穩步推進,司法體制不斷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歷史經驗表明,大國治理離不開法治。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有助于提高黨的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所面臨的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這些風險挑戰,有的來自國內,有的來自國際,有的來自經濟社會領域,有的來自自然界。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面對新形勢,我們必須把法治體系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黨和國家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運用法治手段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依靠法治手段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踐證明,只有把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善于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才能最終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法學院)

[責任編輯:楊凡、杜小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