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微信公眾號
2020-03-18 19:29:03
◎ 陳曦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吳長鋒 龍躍梅
3月14日,在湖北荊門漳河水上機場,全球最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正式啟動相關科研前的保障工作。
疫情期間,忙碌的不只AG600。浦東生產線第一架ARJ21飛機132架機在浦東機場完成首次生產試飛;上海光源和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不停與病毒“廝殺”;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核心研發基地緊張施工;人造小太陽有序推進年度各項工作;中國散裂中子源提前一年半達到設計指標……
全國各地,一批“國之重器”鉚足了勁,迎難而上。
穩
瞄準既定目標步步為營
“根據復工指南,我們落實了各項防疫措施,完成復工備案后,2月25日正式復工復產,目前正開展樁基施工,力保項目竣工交付目標。”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核心研發基地項目負責人王東介紹,由于項目工程量比較大,原計劃春節期間不停工,但是隨著疫情的發展,按照天津市一級響應的要求于1月28日停工。
施工現場,樁基施工機械林立,物料碼放整齊,地面苫蓋著綠網。測量體溫、登記信息并核對、掃描濱海新區建筑工地智能化管理系統二維碼、通過消毒走廊、刷卡進場……3月16日一早,返崗復工的工人們穿著工服、佩戴口罩和安全帽從不遠處的宿舍分幾批陸續走來,履行完上述程序后進入工地開始一天的工作。
“雖然因疫情耽誤了近一個月工期,施工單位進行了重新排期,增加工人工作時長,搶抓時間,盡量按原有計劃完成任務,盡快高質量的完成施工。”王東說,項目施工于今年1月中旬正式啟動,預計2021年底前具備竣工條件,接下來,將合規穩步地開展建設工作,把停工的幾十天搶回來,確保項目按時交付使用。
王東介紹,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是科技部推動建設的第三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由中科院與天津市政府共建,核心研發基地項目總建筑規模約17.7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9.27億元。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該所重大科研項目也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
穩字當頭,一些“大國重器”都在穩步推進。
C919大型客機10105架機已于3月5日在南昌瑤湖機場開展科研試飛。3月6日,浦東生產線第一架ARJ21飛機132架機在浦東機場完成首次生產試飛。另外,位于安徽的“人造小太陽”,結合實際組織科研和管理服務工作,有序推進年度各項工作。
順
克服疫情影響項目建設順利
中國散裂中子源近期捷報頻傳:
3月15日,中國散裂中子源迎來2020年第一期運行開放的首位現場實驗用戶。該用戶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正在散裂中子源利用中子成像技術進行考古方面的研究。
2月28日,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打靶束流功率達到100kW的設計指標,并開始100kW穩定供束運行,達到設計指標時間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半。
春節假期后,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條件下,中國散裂中子源調束人員克服各種困難,加速器按計劃于2月3日開始了最新一輪的束流調試工作。在前期大量準備工作的基礎上,經過近一個月的精心調試,達成了束流調試的目標。
“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敬意”。3月11日,東莞市委市政府獲悉后,第一時間發來了賀信,讓中國散裂中子源全體人員備受鼓舞。
在東莞不遠的江門,一個大科學裝置也在順利建設中。
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建設工程已于日前復工,全力搶抓建設工期。目前,實驗站的實驗大廳洞室僅差最后一個關鍵部位的開挖,年底前實驗站整體基建工程基本完成,明年將進行科學實驗的安裝。
準
拿出看家本領與病毒精準“廝殺”
一些“國之重器”發揮自身在各方面的特長,與新冠肺炎病毒在“短兵相接”,精準“廝殺”。
早在二月份,為了應對新冠病毒,上海光源緊急組織,讓原本在關機維護期間的上海同步輻射光源提前開機。來自張江的一束“最強光”照在新冠病毒身上,打開了病毒結構的黑匣子。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齊建勛、施一是上海光源的用戶之一。
這個研究團隊主要針對病毒感染這三個環節中的關鍵蛋白,進行結構解析。通過上海光源的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研究團隊對幫助病毒組裝的S蛋白和N蛋白進行了分析,用于研制更快速的病毒檢測試條以及為抗病毒藥物的研究提供幫助。研究團隊還發現,新冠病毒轉錄復制復合體蛋白亞基的氨基酸序列與SARS病毒的相似性達到90%以上。
安徽穩態強磁場中心,自獲悉了病毒的基因序列后,劉青松藥物學團隊迅速自主啟動了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究項目。
團隊的科研骨干全部取消了假期,抓緊時間進行項目的調研、設計以及資源調配。該團隊在經過仔細審慎的評估后,制訂了臨床應急可嘗試用藥草案。草案以各種臨床特性已知的老藥為主,且有一定真實世界的使用證據,或者科研文獻數據支持。
目前聯合科技攻關團隊正在根據部署,加班加點地開展與疫情相關的應急藥物研究。
大國重器 大顯身手
龍躍梅
在建設科技強國的征途中,大科學裝置、大科研攻關項目等是“國之重器”,是一些尖端領域的壓艙石和穩定器。在國際競爭中,手里有一批“國之重器”,就掌握了科技創新的主動權。
在疫情防控中,一批“國之重器”大顯身手,積極參與到疫情科研攻關,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憑借自身的獨有優勢,為疫情科研攻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發揮出了無可取代的價值。疫情期間堅守在“國之重器”的科研人員,在做好防護的同時,投入到了緊張的研究和試驗中,不斷搶抓時間,爭分奪秒,展現出了拼搏奉獻、嚴謹求實的精神,為疫情科研攻關作出了積極貢獻。
如今,疫情防控形勢出現積極變化,許多工作逐步走上正軌。這些國之重器也要上緊發條、馬不停蹄:已經運行的要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繼續建功立業;正在推進科研攻關的要克服困難,按照計劃全力推進;在建的要保證安全、搶抓時間,力爭盡快建成投入使用。
大國重器有著獨特的標簽、獨特的優勢、獨特的影響。國家為大國重器建設注入很多的資源,有些對癥下藥將解決現實問題,有些著眼未來所需將深刻改變科研格局……正因如此,外界對它們特別關注和期待。
大國重器,就要有大家風范,需要不斷昂揚向上,大顯身手。 【編輯:王詩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