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0-03-21 08:46:03
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隨即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下發通知,全面整頓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和經營利用從業機構,清理許可證件及文書,取締一切以食用為目的的經營利用陸生野生動物活動。
在業內人士老佘眼里,該新規對整個陸生野生動物養殖行業沖擊很大,養殖戶的日子不好過了。不過,山東大學動物保護研究中心主任郭鵬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目前不少所謂的人工養殖,其實是依靠野外取種,這無疑直接導致對野生動物及生態的破壞,禁食野生動物很有必要。
那么,什么樣的動物可以食用呢?因此,全社會都在期待黑白名單。
目前,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磋商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一些地方也抓緊推出食用動物黑白名單。比如,深圳起草的《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可以食用的動物及其制品包括豬、牛、羊、驢、兔、雞、鴨、鵝、鴿,以及深圳市政府決定可以食用的其他家禽家畜;依照法律、法規未禁止食用水生動物。
業內人士表示,之所以制定可食用動物“白名單”而不制定“黑名單”,是因為我國僅保護類野生動物就有2000余種,如果制定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目錄,那么這份“黑名單”會非常冗長。實際上,上述深圳市起草的條例草案中9種可食用的陸生動物和未禁止食用的水生動物,已涵蓋了市場上的主要動物品種,也符合百姓的飲食習慣。
民間組織天地自然保護團隊建議,在監管方面,除加強森林公安隊伍的執法能力外,建議成立一支專司野生動植物市場監管的工商執法隊伍,不僅監管市場,還要監管飯店、酒樓。同時,應鼓勵成立各種形式的野生動植物保護組織,允許合法成立的社會組織對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濫食野生動物行為開展公益訴訟。
取締一切以食用為目的的經營利用陸生野生動物活動,是否會對脫貧攻堅造成較大影響?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表示,農村確實將野生動物養殖銷售作為特色產業發展,但并沒有成為支柱產業。“有關部門正在制定詳細的目錄,明確哪些動物不能養、哪些可以養。但不管什么情況,扶貧部門對上述特色產業一定要該關的關、該停的停、該轉的轉。給貧困村、貧困戶造成損失的,將通過多種形式給予幫助。”劉永富指出,總的來講,限養禁養野生動物不會對脫貧攻堅產生太大影響,特別是不會對完成整體脫貧任務產生大的影響。
“脫貧攻堅與野生動物保護并不沖突。”郭鵬表示,非洲、亞洲許多貧困國家的產品取得了國際性野生動物保護組織頒發的證書與標識,從而成功進入歐美市場并廣受歡迎。有鑒于此,我國偏遠貧困地區也可以開發野生動物友好型產品作為脫貧產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