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0-03-23 09:49:03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剩余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雖然同過去相比總量不大,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三保障”問題基本解決了,但穩定住、鞏固好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孩子反復失學輟學,不少鄉村醫療服務水平低,一些農村危房改造質量不高,有的地方安全飲水不穩定,還存在季節性缺水。剩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殘疾人的比例達到45.7%。
未摘帽縣今年打算怎么干?扶貧產業怎樣培育好鞏固好,孩子反復失學輟學問題怎么解決,鄉村醫療怎么給貧困群眾提供更好保障,農村危房、安全飲水等問題怎么解決,殘疾人等如何兜底?圍繞這些問題,5個貧困縣負責相關工作的干部,向記者講述了他們將如何發力。
——編 者
養雞種木耳 腰包鼓起來
瞧,圍欄圍著,土雞撲騰,那是個雞群的運動場;竹竿搭架,菌棒支棱,這是個黑木耳的耳場。這里,是我們縣的老寨種養專業合作社。不起眼的合作社里,裝著65戶貧困戶250多人的營生呢。
融水不富裕,5年前貧困發生率高達28.53%,超過11萬人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地處山區,留不住人;戶戶單干,抵御風險能力弱;不少旅游資源白白浪費,減貧水平低。
雖然來融水還不到10年,但我這個侗族漢子已經把融水當作第二故鄉了。我一直在思考融水的出路在何方,后來想明白了——產業。不論是旅游帶、產業園,還是菜籃子、果盤子、蠶繭子、菌棒子,產業是鄉親們的錢袋子。靠著勤勞的雙手,讓錢袋子鼓起來,才是融水脫貧致富的方向。
現在,依靠旅游景區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不少貧困戶辦起了農家樂。憑借特色產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樂意來融水創業。老寨合作社創辦人之一的王富就是2015年回到家鄉創業的,現在合作社已初見規模。以往單干的農戶抱成了團,脫貧致富就更有奔頭。
這些舉措有收效,大家的口袋鼓了起來。旅游扶貧預計今年將會惠及3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而食用菌、中藥材、養殖等特色產業更是覆蓋了28285戶貧困戶,覆蓋率達97.74%。
如今,融水還有6634人尚未脫貧。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出臺產業扶貧獎補政策。在疫情期間發展產業的貧困戶,縣里將增加獎補標準,讓大伙獲得更多實惠。今年未脫貧戶最高補助標準會達到1萬元,而在3月31日之前發展產業且驗收通過的還可增加5000元補助。同時,縣里將會打造一批“微市場”“微田園”“微車間”,就地就近吸納更多貧困勞動力就業。
我們還會在鄉村旅游扶貧的路子上多走走,爭取把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融合在一塊,讓老百姓的滿足感再多些。我相信,融水一定能夠摘掉貧困的帽子!
廣西柳州市政協副主席、融水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楊恩維講述
本報記者 張云河整理
下細致功夫 防孩子輟學
近年來,赫章縣一直在狠抓控輟保學,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僅去年一年,全縣就勸返了106名輟學學生,其中絕大多數是因為厭學才導致輟學。
為什么厭學?我舉個例子。有個家住河鎮彝族苗族鄉雙河村的孩子,輟學前在村里念小學,后來到鄉里讀初中,但沒過多久就讀不下去了。我們追蹤摸排后發現,原來這個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基礎沒打好,老師有時一個人帶好幾門課程,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孩子底子相對差了些。后來到鄉里念初中就愈發有些吃力,最后直接跟不上,厭學情緒就產生了。
除了鄉村學校辦學條件薄弱,缺少家庭關愛,留守兒童等也會滋生厭學情緒。這也導致不少適齡孩子輟學。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義務教育有保障是一道硬杠杠。得下足“繡花”功夫,做好控輟保學。
針對實際情況,全縣實行“雙線”責任制,行政一條線是指鄉(鎮)主要領導包鄉(鎮),班子成員包村(社區),股室干部包組,普通干部包人,并與目標考核掛鉤。同時還實行“七長”負責制,將任務逐級分解,落實到人。
這種方式確實有效果。就拿雙河村這個孩子來說,當時是一名老師和一名干部到她家走訪,苦口婆心做工作。“不懂可以多問,老師也愿意教”“不上學就成了文盲,長大打工都沒人要”,好說歹說,孩子才同意回學校。
工作這就完成了?并沒有!孩子勸返回校之后,包保責任人還得繼續盯著,尤其是在新學期開學的時候,不能松勁。每堂課老師也會點人數,缺了誰會直接跟相應的包保責任人聯系,馬上去找。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減少輟學率,得想法補充緊缺學科教師,解決教師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同時加快小學、初中向鄉鎮集中,初中、高中向縣城集中。辦得好的村小該保留還得保留,根據實際,不搞一刀切。
控輟保學是個系統工程,得一茬接著一茬干。勸返學生不是最終目的,關鍵是要“留得住”“學得好”,不然就沒有意義了。所以我們現在正想法子,盡可能地幫助孩子們,確保上學路上不落一人。
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委書記劉建平講述
本報記者 蘇 濱整理
筑健康防線 兜民生底線
“小病扛,大病挨,病重才往醫院抬。”過去,這里的村民生了病真是不好辦。村衛生室設備簡陋,醫療水平低。
地處南疆喀什地區的莎車縣,是新疆人口第一大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過去不少莎車貧困家庭的心病,也是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近年來,莎車縣不斷加大醫療投入力度,著力完善基層醫療服務體系,提升鄉村醫療水平,為脫貧攻堅筑起健康防線。
“以前,一張桌子、一名醫生和一個聽診器,就是村衛生室的全部。”前不久,我去阿熱勒鄉恰吐克村走訪,村民古麗米熱·吐爾孫笑著說起如今的變化,“現在衛生院有門診部和住院部,還能做彩超等檢查,變化大著呢!”
目前,全縣31個鄉鎮都有一所合格的公立衛生院,493個行政村都有一所標準化衛生室。每個村衛生室都配有至少80種以上常用藥品,村民可以使用社保卡購買。
過去,村民們得了急病,不太愿意去衛生院看病。近年來,我們依托“千名醫生下沉幫扶千村”活動,利用傳幫帶機制,提升基層醫務人員能力。如今,在村衛生室,村民們不僅能見到縣里來的專家,還能見到上海援疆專家。專家們定期開展義診、巡診,為群眾看病,也為當地培養衛生人才。從2019年9月以來,共有七批次1565名醫務人員開展基層幫扶工作,為基層群眾看病202910人次。
村衛生院硬件水平上去了,基層醫務人員能力提高了,但群眾看病時兜里沒錢,怎么辦?對此,我們對符合條件的城鄉居民提供“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服務,確保就醫關懷舉措真正惠及于民。同時,我們為貧困戶住院治療開通了綠色通道,貧困戶只需在門診提供身份證即可入院治療,減輕了貧困戶的墊資壓力,兜住了民生底線。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提升鄉村醫療水平,不能止于能看病,更重要的是要引導群眾樹立健康意識。
2020年,我們將繼續常態化開展全民免費健康體檢,通過采取追蹤隨訪、上門服務、簽訂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等方式,真正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轉診,讓廣大人民群眾真正享受黨的惠民政策帶來的“健康紅包”。
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副縣長張志軍講述
本報記者 阿爾達克整理
住上安全房 喝上潔凈水
“沒想到這輩子我也有了套城里的房子。” 前不久我去縣城安置點鐘屏街道木城社區走訪,搬遷戶郭柱昌拉著我,遲遲不松手。
縣城100平方米的電梯房,花多少錢才能入住?對會澤縣易地搬遷的貧困群眾來說,只需要1萬元。為了讓群眾有安全穩定的住房,政府舍得投入。
像老郭這樣的搬遷群眾,會澤縣超過10萬人,其中8萬多人屬于貧困群眾。會澤生活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群眾,超過24萬;除了高寒冷涼山區,還有干熱河谷地帶。從山頂搬到山腰,交通不便、高水平教育醫療保障也不容易實現。推動“山上”問題“山下”解決,才能解決貧困的代際傳遞。
易地搬遷,得尊重群眾意愿:站慣的山坡不嫌陡,有的群眾不愿搬;進城買菜得花錢,有的群眾不敢搬。全縣扶貧干部反復入戶做工作,群眾終于同意挪窮窩。今年6月底前,全縣所有易地搬遷群眾都將入住。搬遷后,老郭在家附近工地就能打工,妻子在附近的草莓基地可以務工。
會澤不少貧困戶仍住著幾十年前的老房子。我們一戶戶查,找出了75139戶農村危房并進行了改造加固,終于在2019年實現了農村危房改造“清零”的目標。
雖然金沙江的一級支流牛欄江從會澤穿境而過,但會澤縣不少地區卻嚴重缺水。雨碌鄉陽山村山腳就是牛欄江,可長期卻只能靠小水窖蓄水,因為山高谷深,山頂山腰的群眾“望著大江沒水喝”。翻山越嶺找水源,真金白銀鋪管道,如今陽山村84戶群眾也喝上了安全潔凈的自來水。
這幾年,我們會澤縣持續推進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項目建設,確保農村飲水安全。2016年以來,會澤縣共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015件,累計解決了43.7萬人的飲水問題。我們的扶貧信息系統顯示,全縣均已達到“水量、水質、取水便利程度、供水保障率”的規定標準,實現了安全飲水有保障。
建好更要管好、用好。2019年全縣再次對2700多個農村飲水項目逐一排查,排查出管護運行問題項目98件,均已整改。今年還將實施164件鞏固提升項目,進一步提高季節性、資源性缺水地區的供水保障能力。
云南省會澤縣扶貧辦主任劉林講述
本報記者 楊文明整理
盯特殊群體 抓保障到位
春節前我去看望生活困難的殘疾人,見到一個小伙兒,癱瘓著,讓人很擔心。見到我,小伙子淚眼婆娑:他在外務工墜樓致殘,還有一個七八歲的孩子,現在只能依靠親戚照料,自己也無人照看。怎么辦?保障不能缺位。農村低保幫扶350元,殘疾人生活費和補貼180元,他的生活應該沒問題了。再把他的孩子納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政策,一個月打到社保卡里900元,生活就能得到保障。此外,我們還給聯系了5000元慈善補助。
縣里現在有低保戶50519人,比前兩年增加了兩萬多,基本做到了對特殊困難人口的覆蓋。除了低保,對殘疾人有護理補貼,困難殘疾人還有每月100元的生活補貼。現在最讓人著急的還是精神殘疾人的保障工作。前幾天見到醫保局長,我們就在商量,怎么在醫保報銷之外,保障精神病人的生活。目前看來,民政口給予臨時救助是比較管用的辦法。每年底精神病院來結算,讓縣里的50多名精神病人都住進醫院,這個必須得做到。
前幾天又見到了大橋敬老院的老人們,41位集中供養的老人在那里過得不錯。有專人洗衣做飯,還有每月500元的生活費,生活問題基本可以解決。另外分散供養的864位老人都住進了新房,有村里幫扶干部在,可以放心生活。
當務之急,今年得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情況統計完整,為父母因各種原因不能盡到撫養責任的家庭送去保障,讓孩子們每個月都能拿到900元補貼,他們是美姑縣的未來!另外,我們還要做好特殊困難人群的動態管理,實現應保盡保;一定得做好臨時生活救助,對遇到重大疾病的貧困人口給予不低于3萬元的救助。
相信通過努力,全縣剩余的3.2萬余名貧困人口、近千名孤兒和4000多名殘疾人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讓他們衣食無憂。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民政局局長阿則爾布講述
本報記者 王永戰整理
圖片說明:
圖①:楊恩維(前排中)到融水旅游扶貧重點項目苗韻迷城督導項目進度。
劉 通攝
圖②:劉建平(右)到社區看望貧困學生。
李學友攝
圖③:張志軍(右)在村民家中,聽取村民的意見和需求。
受訪者供圖
圖④:劉林(左)與古城街道青云村貧困戶共商脫貧辦法。
朱林波攝
圖⑤:阿則爾布(左)在詢問貧困老人的生活狀況。
資料照片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23日 13 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