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0-03-23 11:01:03
【一線抗疫群英譜】
光明日報記者 丁艷
“南陽轉往省醫的重癥新冠肺炎患者,都是我跟他直接交接。”河南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張曉菊口中的“他”,就是丈夫康誼,河南省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她轉診來的患者,都入住在康誼所管理的該院公共衛生醫學中心大樓內。重癥患者的轉診,夫妻倆做到了無縫對接。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河南省人民醫院成為省級定點醫院。康誼與張曉菊一個在隔離病區負責患者救治,一個奔走在全省尤其是南陽等重點區域防控一線,已經一個月未見。他們每天有限的聯系,也全是在商討患者救治。唯一的放松時刻,就是每隔幾天,由8歲兒子組織的“深夜三人視頻會”。
疫情來臨 攜手沖向一線
作為曾經參加過抗擊SARS的呼吸科專家,當看到武漢出現多例不明原因發熱患者的新聞后,張曉菊就每天密切關注著相關消息。
除了自己的專業跟肺炎密切相關外,張曉菊對武漢也有著深厚的感情。那是一個她求學、工作、生活了11年的地方。她與丈夫康誼均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她還在武漢協和醫院工作了8年。
1月20日,武漢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激增。夫妻倆電話聯系武漢的老師同學,詢問新冠肺炎患者的癥狀、病情發展、救治方法、轉歸等。這些準備工作在后來的救治中發揮了作用。
疫情來臨,康誼負責的科室和公共衛生醫學中心被設置為隔離病區,成為疾病救治的最前線。張曉菊負責的科室,一批批醫護精英被抽調參與南陽重癥病人救治、組成醫療隊馳援武漢……
張曉菊、康誼都是河南省人民醫院新冠肺炎防控專家組副組長,張曉菊還是河南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會診、培訓、協調……眾多防控細節需要安排部署。夫妻倆每天都各自忙到深夜,做好“開戰”準備。
火線救治 “持久戰”里有溫情
2月14日上午,河南省人民醫院聯防聯控-發熱患者遠程會診中心,康誼正跟同事對一位危重新冠肺炎患者連線會診。
患者方某58歲,2月5日轉入感染科ICU,精神狀態、睡眠、飲食較差,病情危重。救治他對專家團隊而言是艱巨的挑戰。連續72小時的搶救過程驚心動魄。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與高流量吸氧、V-VECMO等先進的搶救手段也用上了。
連日來,經常到深夜一兩點還在搶救危重患者,這令一向身體健康的康誼也感到有點吃不消。
公共衛生醫學中心在疫情防控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棟8層的樓房,設置有發熱門診、隔離病房、留觀病房、重癥病房等區域。
醫院先后組織3批醫護梯隊志愿者,定期輪換。第一梯隊的醫護人員早已換班休息了,首批進駐的康誼卻沒歇過一天。
來了多少人,收住在哪些病區……每天一大早,他都要先梳理一遍前一天接診的發熱患者,并把信息上報院防控小組。接著,跟兩個治療組開早會,掌握患者的治療情況和病情進展。之后到病房查房,重點關注危重癥患者。隨后,開展遠程多學科會診。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各地定點醫院沒有救治條件的患者被有序轉診至省級定點醫院。醫院感染ICU收治的患者明顯增加。
疫情伊始,張曉菊就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精心布局、調配科室人員,一些進入隔離病區,一些堅守門診、病房,一些支援湖北。
2月3日,張曉菊接到任務,赴南陽深度指導當地危重癥患者救治。南陽重癥患者較多,重任在前,她心里也有幾分忐忑。為不給當地增加負擔,她自備防護裝備。2月4日一大早,她開始全面摸底南陽所有危重患者情況。
兩天內,通過遠程會診,張曉菊和其他專家共同會診了8位危重癥患者和10位重癥患者。其中不乏伴有多種基礎疾病和孕期感染的患者。“危重患者隨時可能有意外情況發生,每天都像在打仗,心經常提到嗓子眼。”張曉菊說,這邊剛平穩,那邊又現危象,應接不暇。
“每天說很多話,多到現在不想說話。”張曉菊說。每到一家基層醫院,她要和當地一線、二線醫護人員及其他對接專家交流患者病情、溝通治療意見、商討下一步治療方案等。
“武漢的好幾個同學都感染了,最親密的朋友都在抗疫一線。”張曉菊說,連月來,她跟丈夫說的最溫情的話,就是叮囑他一定要做好防護,其他都是在探討新冠肺炎的專業問題。有時甚至會發生爭吵,爭論何時用激素,何時采用有創的呼吸治療等難題,但彼此之間的牽掛卻一點都不少。
《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23日 04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