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3-31 17:57:03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 題:黨員,就是沖鋒在前的理由
新華社記者俠克
王寶增是北京天壇醫院感染科主持工作的副主任,身材瘦削的他已經年過50。每逢歲末年初往往是流感高發期,但從去年年底開始,來自武漢的消息讓他提前緊張起來。
“做了幾十年的傳染病工作,職業的敏感性讓我感覺到‘不明肺炎’可能沒有那么簡單。”2019年年底,王寶增有意識地關注、了解武漢當地的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在京發生初期,王寶增所在的發熱門診患者數量不斷增加。王寶增介紹,以前出一次門診大概需要連續工作四五個小時,由于疫情原因,曾一度達到八九個小時。
新冠肺炎疫情之初,發熱門診的防控工作成為重中之重。王寶增說:“首先要避免來就診的患者在發熱門診發生交叉感染,同時還要保證在出現新冠肺炎患者時不能發生院內感染。不僅如此,還要保證發熱門診的醫務工作者不發生感染。”
為了確保每一個環節沒有疏漏,王寶增和護士長一起,重新完善了感染樓內的防護設置,制定了更為完善的防護方案;同時,對所有在感染樓內工作的人員進行多次培訓,從防護裝備的穿脫到設備消毒,事無巨細。只要他和護士長有時間,他們甚至要在半污染區“監督”醫務人員穿脫防護裝備。
“疫情開始以來,取疑似患者咽拭子的人,總是王主任。”感染科護士辛楓說,取咽拭子時需要醫生正面面對患者,從患者的咽喉深處提取檢材,層層密封后送往檢驗機構。操作時醫生會近距離接觸到患者呼出的飛沫,風險極大。
取樣時,王寶增提醒患者摘下口罩,用力張開口,仰面抬頭,兩人的面部距離不過二三十厘米。當壓舌板深入咽喉,有些患者會有比較強的干嘔反應,呼出的氣體和飛沫會更多,但為了減少對患者多次刺激,王寶增不能歪頭躲避,只能繼續操作。取好的咽拭子被立即密封,裝進紅色標志的袋子,迅速送檢。
進入隔離病房時,王寶增戴了三層手套,每取完一名患者的咽拭子,他都要換掉最外面的手套。“主要是為了避免導致下一位患者造成感染。”王寶增說。
對幾位患者取樣完成后,經過嚴謹而復雜的消毒、脫衣,王寶增走出隔離病房。貼身的衣服已經濕透,嚴密厚實的醫用口罩在他臉上留下深深的壓痕。
疫情發生以來,王寶增就和家人分開居住。“我一直從事傳染病防控工作,經歷過SARS以來的歷次疫情,算是經驗豐富。其他的同事年齡都比我小,可能沒那么多經驗。”王寶增說,“雖然我已經50多了,看著挺瘦,但是身體保持得不錯。同時,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更是科里的中堅力量,我不上誰上。”
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天壇醫院在確保醫療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滿足患者就醫需求。醫院從2月26日起創新設置了4個“過渡病區”。急診患者經過搶救、手術后需住院的,均需先收治在“過渡病區”,經過2次核酸檢測為陰性后,再轉入普通病區繼續治療,不延誤急診患者的救治時機,同時防止院內感染發生。此后,這項舉措在全市范圍內的醫院進行推廣。
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不忘湖北前線。北京天壇醫院院黨委選派12名醫護人員參加北京市屬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隊員們在病魔面前毫不退縮,勇作最美“逆行者”。
今年農歷除夕,北京天壇醫院院感處副主任護師石月欣在工作中度過了59歲生日。1月27日,正在工作的石月欣接到醫療隊集結的命令,當天深夜,她已經跟隊員們一起抵達武漢。
石月欣是此次北京市屬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136名隊員中年齡最大的。到達武漢的第二天一早,石月欣就和同事們一起來到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對原有的普通病房進行改造。在醫療隊和當地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1月29日下午,首批13名確診患者住進改造后的隔離病房。
硬件改造、接診流程逐步理順,石月欣的工作重點轉移到醫護人員身上。她一次次身穿防護服站在半污染區里,迎接一批批醫護人員,現場督導他們脫防護服、消毒,嚴格得近乎苛刻。“他們都像我的孩子一樣,我要保證他們都平安回家。”她說。
談起為何如此“高齡”仍奮戰在武漢抗擊疫情第一線,石月欣笑道:“我是一名黨員,這一個理由就足夠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