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4-01 17:39:04
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1日電(記者曹志恒、馬鍇)在絕大多數人眼里,山上放羊和下山種瓜這兩種營生似乎沒有太大差別,然而,對于世代生活在新疆帕米爾高原上的柯爾克孜族牧民而言,這一轉變,不僅幫助邊境少數民族群眾跨越了高原,還創造了新的歷史。
兩年前,斯提瓦力迪·司馬義和蘇來曼·司馬義兄弟倆還是高原上的貧困牧民。在中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異地搬遷政策扶持下,兩家人先后搬遷下山。
“弟弟2017年先搬下來,住進了安置小區,還分得一個扶貧溫室大棚。”哥哥斯提瓦力迪說,“讓我驚訝的是弟弟學會了種甜瓜和蔬菜,當年收入就有2萬多元,第二年就順利脫貧了。”
2019年春天,哥哥也下定決心搬遷。“誰不想過現代文明的美好生活?”斯提瓦力迪說,高原環境惡劣,醫療衛生條件差,前些年爸爸就因為突發心臟病,無法及時救治去世,“要是現在,完全有可能搶救回來。”
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城郊的昆侖佳苑和絲路佳苑兩個異地搬遷安置小區,安置了從帕米爾高原山區搬遷下來的1萬多貧困人口。安置房通了水、電、暖,小區內還建有醫院、幼兒園、活動中心等。“很多牧民做夢也沒想到會過上這樣的新生活。”
安置區的旁邊,是一片現代化的設施農業基地。隨搬遷牧民一起下山的阿克陶縣恰爾隆鄉干部玉素甫·托乎提別克說:“684戶搬遷貧困戶,每戶都分到一個蔬菜大棚和免費種子、化肥,另外還有技術人員上門指導。”
異地搬遷之前,哥哥就曾在山上種過田,但山上種地和山下完全不同。山高谷深,只能在山坡上、河谷邊找一小塊地,種點玉米、豆子之類的作物,蔬菜、水果是想都別想。“有時候山里的雨下得急,山洪或者河水漲起來,一下就啥都沒了。”
以前日子過得苦,很難吃到新鮮蔬菜和瓜果。“每次下山賣羊,在巴扎上吃碗拉面,菜里面有辣椒、西紅柿、白菜等各種各樣的菜,就覺得很好了。”
哥哥勤快能干,種大棚甜瓜也十分上心,他努力地向弟弟和園區的農業科技人員學習種植技術。開春后,他家的大棚種下的甜瓜苗長到一人多高,有些已經掛果了。
眼下正是給甜瓜藤掐尖的階段,好讓養分全部集中在已經結成兩個拳頭大小的瓜蛋子上。斯提瓦力迪一刻也不想離開,累了就在簡易床上躺一會兒。“大棚里的溫度、濕度一變化,就要做相應的調整,要不然就會影響瓜的產量和品質。”他說,每一個甜瓜就像一只小羊羔,只有精心培育,才能茁壯成長。
因為種瓜技術好,弟弟蘇來曼成了遠近聞名的“甜瓜王”,鄉親們紛紛請他當技術指導。蘇來曼告訴記者,兄弟倆種植的甜瓜是早熟品種,4月底就能上市。因為這個時間段,南疆的大田瓜還沒有熟,所以大棚甜瓜很搶手,最好的每公斤可以賣到15元。
今年蘇來曼和妻子又租了兩個大棚種甜瓜和豇豆,他還在安置小區兼職保安,爭取有更多的經濟收入。蘇來曼風趣地說:“以前在山上放羊,我和妻子經常因家庭瑣事爭吵不休,現在都忙著掙錢,沒有時間吵架了。”
柯爾克孜人世代生活的帕米爾高原,依然是兄弟二人魂牽夢繞的故鄉。大棚的活忙完了,蘇來曼還要抽空上趟山,山上的草場和牛羊還是他家的財產,“以前有50只羊,搬遷的時候賣了一半,還有25只留在山上的合作社入股了,年年都有分紅。”
看著今年的甜瓜長勢好,品質也不會差,肯定又能賣個好價錢!哥哥盤算著:今年把技術學好,明年也租種兩個大棚,就算是政府提供的免費肥料和其他補助不再有,自己也有信心,“政府給的幫助夠多了,我自己有力氣,靠勞動能賺錢。”他擼起袖子,展示著自己粗壯的胳膊。
小女兒圖爾迪古麗堅決支持爸爸的想法。已經是新疆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三年級學生的她,見證了家鄉短短幾年的巨變:“對于世代游牧的柯爾克孜族,異地搬遷扶貧不僅是從上山放羊到下山種瓜的轉變,它將幫助中國邊境少數民族跨越高原,創造新的歷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