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0-04-07 10:49:04
探索醫學人才培養的中國方案
醫生是牽系千家萬戶健康幸福的職業,醫療衛生事業是重大民生問題,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的重要任務。
對我國醫學教育的幾個基本判斷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筆者對中國醫學教育有幾個基本認識:
我國醫學教育的高校布局與國家醫療衛生機構是相適應的。我國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大致有三類,中央、省級設置少量承擔醫學科研、教學功能的醫學中心或區域醫療中心;縣(市)舉辦縣級醫院、鄉村衛生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市舉辦的公立醫院。國家醫學教育目前也有三類,“雙一流”高校、地方重點大學、地方普通大學及專科學校。這三類大學的人才流向與醫療機構相吻合。
醫學人才培養的層次與規模,基本適應國家協調統一的醫藥衛生管理體制。我國醫學院校有“雙一流”學校、地方重點大學與普通地方院校及專科,每年招生與畢業醫學生比例大致呈“金字塔”結構,與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與市級城市醫院、縣域一體化醫療機構的人才需求比例相匹配。
醫學人才培養的認證標準日趨成熟,有力推進醫學教育質量的提升。由教育部醫學教育認證專家委員會和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啟動并推動了中國醫學生規范化培養。認證標準涵蓋對醫學生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目標、知識目標、技能目標等10個領域,44個亞領域的內容。醫學生培養質量與人民健康需求相一致。那么,新時代怎樣培養一名合格醫生,怎么培養一名人民滿意的好醫生,是給醫學教育出的一道考題。
努力培養人民滿意的醫學生
中國醫學人才的培養,既有蘇聯模式下的5年制本科教育體系的影響,也借鑒了美國醫學教育模式4+4的有益經驗。我國高等教育正在進入普及化階段,醫學教育的國際競爭力也明顯提升,中國醫學教育越來越具有自己的特色。隨著《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的出臺,為醫學人才培養發展提出了“中國方案”,卓越醫生計劃,“新醫科”改革成為醫學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健康中國戰略面前,作為醫學院校要超前識變醫學發展趨勢,積極應變醫學模式變化,從而在醫學教育改革中主動求變。尤其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更加清晰認識到,醫學生應該更加注重培養的幾方面素質。
要更加注重培養醫學生的“德”,樹立正確人生導向。疫情中,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讓我們重新認識青年,他們在一線英勇奮戰,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疫情發生以來,無數個無畏生死,勇于奉獻,用生命守護生命的醫者,成了最美逆行者。作為大國醫者,鐘南山84歲仍舊奮戰在對抗病毒的第一線。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勇往直前的醫者大愛,以及無數個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戰士都值得我們深深致敬。醫學院校要積極探索和創新醫德教育體系,在培養體系上挖掘特色、在育人項目上創新模式,在理論教學上發掘案例,在實踐環節上情景體驗,構建全程、全員、全方位育人體系。讓青年一代醫學生能夠堅持正確的人生導向,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讓自己成為醫德高尚、醫術精湛、醫風端正、人民滿意的好醫生。
要更加注重創新精神,培養新型復合人才。醫學院校要主動適應醫學新發展、群眾健康服務新需求、健康產業發展新要求,推動“新醫科”發展,用新理念、新標準、新方法、新技術、新評估、新認證加快醫學專業變軌超車。促進醫科與工科、理科等多學科交叉融通,前瞻性布局新興醫學或醫學相關專業建設。主動應對國際醫學競爭,瞄準醫學科技發展前沿,對接精準醫學、轉化醫學、智能醫學新領域,開展“醫學+X”復合型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培養多學科背景、具有國際視野的醫學未來學術型領軍人才。及時將“互聯網+健康醫療”“人工智能+健康醫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等醫學領域最新知識、最新技術、最新方法更新到教學體系中。
要更加注重全科醫學,做人民的健康守門人。現代醫學教育趨勢正由“以疾病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促進為中心”轉變,在應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全科醫學人才等“健康守門人”匱乏的突出問題。健康守門人既是維護健康的始發者,也是臨門一腳的處理者,更是迎戰疾病的守護者。目前,我國全科醫學人才主要通過農村訂單定向免費臨床醫學生等方式培養。健康守門人要在不同醫療衛生機構中發揮角色,要加大培養力度,擴大培養規模,提高培養水平,建立本、碩、博不同層次的具有臨床醫學知識、預防醫學思維的全科醫學專業培養體系。
世界高等醫學教育正處于深刻的根本性變革之中,醫學教育的管理機構設置、布局、規劃需要新的思考,醫學學科的設置也需要有新的思考。作為醫學院校,要在醫學教育改革中積極應對,主動求變,持續深化教育教學理念,貫徹“以本為本”,確保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持續穩固本科教學秩序,落實“四個回歸”,鞏固本科教育的基礎地位;持續強化教學內涵建設,深化“醫教協同”,提升本科教育的主體地位;持續促進教學改革發展,推進“新醫科”,樹立本科教育的前沿地位。把培養人民滿意的好醫生作為天大的事業,努力寫好醫學教育改革的“奮進之筆”。
(作者:李思進,系山西醫科大學校長) 【編輯:丁寶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