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4-08 15:17:04
新華社拉薩4月8日電 題:從搬遷者到致富者——雅魯藏布江畔小康村見聞
新華社記者黃豁、吳瑞、陳尚才
桃花怒放,柳樹新翠,春日的雅魯藏布江河谷生機盎然。
明媚春光中,35歲的村民次旺平措給記者算了一筆收入賬:裝載機租賃一年收入15萬元,政策性補貼、旅游收入5萬多,去年家庭收入超過20萬元。“與在墨脫的生活相比,不知好了多少倍。”
這里是西藏林芝市米林縣羌納鄉西嘎門巴村。由于生存環境惡劣,2003年6月,墨脫縣甘登鄉的40戶140多人搬遷到此。經過多年的發展,這里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走進村民貢桑家,200平方米的小樓充滿民族特色,現代設施齊全。旅游高峰時期,每天就有三四批游客來此做客,體驗門巴族的文化風俗。
“我們與旅游公司簽訂了合同,打造文化廣場和民俗體驗。14戶體驗家庭月收入3500元,其他參與家庭月收入3000元;文化廣場上每個攤位日銷售100至300元。”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珠扎說。
西嘎門巴村位于219國道旁,前往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必經此地,不少村民借此吃上“旅游飯”。
為增加群眾收入,村里還采取“公司+支部+群眾”模式,將1200畝土地流轉引入林芝銀豐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村集體累計增收19萬元,群眾累計增收72萬元。同時,村里引進種植車厘子2000余棵,預計2020年產量達到6000斤,群眾可增收30萬元。
2018年底,西藏25個貧困縣(區)在完成考核驗收后,正式宣布退出貧困。這其中就有米林縣,包括貢桑家在內的29名貧困村民也在這一年全部脫貧摘帽。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3萬多元。
村民白瑪丁真家曾是貧困戶,剛搬遷時,對自身發展不著急。“我們是搬遷戶,覺得政府會管我們。”他回憶說,“后來,看見別人跑運輸、搞旅游風生水起,我再也坐不住了。”如今,白瑪丁真家住進了二層新樓,開了家庭旅館,還將裝載機、挖掘機外包,年收入20余萬元。
“說來說去,還是要靠自己。”珠扎說,如今村民自我發展動力越來越足,都積極尋找致富門路。
受益于精準扶貧、小康村建設等政策,全村群眾翻新或新建了住房,實現了自來水入戶、人畜分離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環境優美、生活富足,我們對未來的發展愈加有信心。”次旺平措說。
2019年,米林縣持續推進脫貧鞏固提升工作,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現代休閑農業等產業,不斷鞏固提升脫貧成效。截至年底,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1.98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為7843.63元,分別同比增長了13.49%和57.75%。
作為一個藏族、珞巴族、門巴族雜居的小康村,各民族團結幫扶、守望相助,已成為村民共識。
從事藏紙制作近20年的多登,多年前入贅到西嘎門巴村。在他帶領下,村里成立了藏紙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成集藏紙、藏香生產和旅游參觀體驗為一體的項目,讓30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
“沒有團結什么都沒有,有了團結就有了合力。”珠扎介紹,在動員群眾流轉土地、發展庭院經濟和文化旅游時,村民們都積極配合,相互幫忙。
藏族姑娘卓瑪當年在林芝打工時,認識了憨厚的門巴漢子貢桑,嫁到了西嘎門巴村。村民用自己的方式祝福這對新人,蓋新房時大家都來幫忙,帶著卓瑪上山采挖松茸、藥材等。“我們家庭婦女一起采挖蟲草、松茸,大家在攤位上相互幫忙賣土特產。鄉里鄉親,相互幫扶,共同致富。”村民白瑪次吉說。
西嘎門巴村的農牧民群眾,靠著自己的雙手扎根雅魯藏布江畔,從昔日的搬遷者成了如今的致富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