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20-04-17 14:15:04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倪浩】17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受疫情沖擊,中國2020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滑6.8%,是1992年中國采用國民賬戶核算體系(SNA)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這個數據是否能為中國經濟所承受?中國是否還應該為今年GDP增長設定目標?《環球時報》對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進行了專訪。
以下是專訪內容
環球時報:6.8%的降幅是否符合您之前的預期?這個數據能否被承受?
姚景源:從一季度前兩個月的經濟數據來看,我們已經感受到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嚴重沖擊了,這種影響是前所未有的。疫情傳播之快,傳播之廣,特別是防控之難,都出乎意料。工業生產在2月份基本處于不同程度的停產狀態,人流和物流受阻;投資、消費、出口也都是負增長,一季度經濟下滑已在預期之中。
-6.8%,這個數據是1992年有數據以來的最低點。我們一定要認識到這場疫情對中國經濟所帶來的嚴重影響;另外,我們也應該看到在這場突如其來、前所未有的公共衛生事件考驗之下,中國關于14億人口的民生基本得到了保障,社會在有序運行。而且一些涉及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一季度仍在增長,體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抗風險的能力。
中國經濟改革開放40年以來,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了全球第二位。雖然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下滑了6.8%,但是中國一季度的經濟總量仍然有20萬億的規模,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數據。所以我覺得中國經濟目前最大的事不是經濟增速,GDP高一點、低一點都不是大問題。
環球時報:3月份主要的經濟數據出現了明顯回升,如何預計中國經濟在二季度的表現?
姚景源:是的,我們應該仔細分析一季度三個月份的數據,要把3月份的數據跟前兩個月進行動態分析和比較,來研判未來的發展。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通過對疫情的有效控制,并及時推動社會復工復產。到3月底,90%的企業已經實現不同程度的復工復產,經濟開始迅速恢復。3月份,三駕馬車中投資、消費、進出口的指標與前兩個月相比都出現了大幅的回升,降幅在明顯收窄。
通過動態比較,可以預測二季度中國經濟肯定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恢復和發展。
環球時報:國內外疫情并不同步,您覺得未來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中,更多的來自于國內還是國外?
姚景源:國外。國外疫情控制不住會導致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即直接影響中國的進出口。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已完全融入到全球經濟中。
外部訂單萎縮甚至取消和不履行,會為中國的外貿制造業帶來非常大的困難,直接影響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影響中國的就業問題。現在逆全球化問題很嚴峻,所以我們要考慮到外部風險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環球時報:所有的主要經濟指標中,您最關注的是哪個數據?
姚景源:就業。
二月份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達到了有數據以來最高點,我們應該把就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來考慮,農民工和大學畢業生是重點。農民工就業穩定性差;大學畢業生今年迎來歷史高位,全國達到874萬,但企業的招工意愿在變弱。所以我們應該研究怎么讓企業不裁員不減員,研究怎么讓企業增加用工人數。
環球時報:很多聲音認為2020年中國不應該再設置GDP目標了,您怎么看?
姚景源:我倒是主張應該設定一個目標,對經濟的發展有一個定量的考核。根據這個目標,各方面做出規劃、編制和部署。但是GDP目標設置一定要實事求是,根據中國經濟的內在潛力,根據方方面面的客觀情況來確定。
中國過去以GDP為國民經濟指標的核心,我覺得以后應該轉到以民生指標為中心,應該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環球時報:疫情以來,各國都制定了比較激進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中國在這方面表現如何?
姚景源:整個疫情期間,中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廣義貨幣增速在一季度達到了10.1%,應該說貨幣政策是給力的。各級政府在財政上給予企業的支持力度也很大。整個社會的流動性是合理的。
當然我覺得政策應該更好的向中小企業傾斜,向民營經濟傾斜。這是我們努力的一個方向。
目前,中國在經濟政策上有相當的空間,中國經濟政策工具箱里還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貨幣政策上,比如說降準,甚至是降息;財政政策上,可以把赤字率提得更高一些。
環球時報:總體上,您覺得疫情沖擊之下,中國經濟會有一個什么樣的表現?
姚景源:盡管中國面臨著復雜的內外形勢,但中國仍是世界上產業鏈最健全的國家,有著廣闊的經濟腹地。應當說,中國經濟在今年取得一個良好的成績單,是沒有問題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