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0-04-21 23:04:04
◎ 寇勇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4月20日下午,正在陜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地了解秦嶺生態保護和修復情況。
秦嶺,是橫亙于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被稱為中國的脊梁,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之一。鐘靈毓秀、巍峨壯觀的秦嶺,蘊藏著中國的生態密碼和人文密碼。在地理上,大秦嶺是中國腹心、中國綠心。在功能上,大秦嶺是中國綠肺、中央空調。它是中國氣候上的南北分界線。特別表現在冬夏季風的巨大屏障作用。素有“國之龍脈,嶺立天下”之稱。
總書記的到訪,人們自然將之與前些年沸沸揚揚的秦嶺違建事件聯系在一起。曾幾何時,大大小小的違章建筑錯落于秦嶺山脈之中,其對生態的破壞及安全隱患令人咋舌。從2014年5月到2018年7月,總書記先后六次就“秦嶺違建”作出批示指示。在中央的強力干預下,附身于秦嶺的“蛆蛹”最終得以清除。其過程之曲折、堪稱秦嶺生態保衛戰的一部“大片”。
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生態安全息息相關,生態安全的本質在于為人類可持續發展提供生態條件這一基本保障。為此黨中央確立了“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并列置于同樣重要的位置,明確提出生態就是生產力、生態就是民生福祉、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必由之路等理念,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對實現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進而解決當代人類所面臨的生態危機,都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誠然,無數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生態環境不是一道免費的午餐,必須充分認識維護生態安全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建立健全維護生態安全的制度體系。“秦嶺違建事件”從表面上看,與一些地方領導和職能部門作風飄浮、形式主義嚴重不無關系,但更深層次的問題還在于,社會對保護生態安全意識不清、認識不足。習近平在秦嶺考察時強調,秦嶺違建是一個大教訓,從今往后,在陜西當干部,首先要了解這個教訓,切勿重蹈覆轍,切實做守護秦嶺生態的衛士。寥寥數語,總書記的良苦用心可見一斑。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成效明顯,祖國大地正在綠起來、美起來。同時也應該看到,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大自然的自我恢復功能也在遞減,保護生態安全日趨復雜化和動態化,其中牽涉到的因素很多,但歸根結底,要以綠色發展理念助力科技創新活動,著力研發推進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節約集約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等高新科技及其產品,同時組織開展關于森林、海洋、濕地、沙漠、草原、園林等生態文化研究,構建完整的中華生態文化體系,涵育全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與自然合作、與自然同生存共發展的風尚。
八百里秦川,千萬里江山。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面對錯綜復雜的抗疫形勢和經濟發展的目標任務,我們有很多“硬骨頭”要啃,但遠大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無不建立在生態安全的基礎上,惟有沉下心來摒力而為,方能不負時代的重托。
來源:科技日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