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4-26 19:14:04
新華社西安4月26日電 題:秦嶺腳下,他們“充電轉型”忙
新華社記者張斌、徐漢
出西安市四五十公里,便至秦嶺北麓的鄠邑區。春末,看著成片的獼猴桃藤蔓爬滿支架,還有結成綠豆大小的葡萄,45歲的黨員姬元陸開始謀劃三四個月后水果上市時的生意。
“我的客戶既有線上的電商平臺,也有線下的實體店鋪。去年,靠冷鏈運輸銷售獼猴桃的收入就有200萬元。”作為一名“農民經紀人”,如今的姬元陸走南闖北,還給自己經銷的農產品注冊了商標,做起了品牌,是老鄉眼里的“帶貨大咖”。
但很多年前,家住鄠邑區玉蟬街道孫家磑村的姬元陸幾乎“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修了20年摩托車,到過最遠的地方就是西安。“我還是村里的支委,咱自己都過得一般,更談不上帶領村里人。”他說。
姬元陸的變化,得益于一段難得的“充電”時光。
2018年,姬元陸被推薦到鄠邑區鄉村振興學院學習。這個學院由鄠邑區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阿里巴巴教育集團等聯合成立,主要招收農村干部、農村青年黨員、農村帶頭人等,培訓內容圍繞產業發展、鄉村治理展開,教師既有大學教授、創業能手,也包括農村的“土專家”。
“以前,咱眼界、想法、方式好像都跟不上這個時代,就像一個電量耗完的電池。”姬元陸說,“課堂上,老師結合我們當地的情況,既講冷鏈、電商、品牌,還會講如何跟顧客交流、打包、貼運單,我好像又充上了電,被激活了。”
帶著所學,姬元陸找到志同道合的同班學員嘗試從生態農業入手。“我們鄠邑在秦嶺腳下,距離西安市區也不遠,一邊是農產品生產端,一邊是消費端,我就想著把這兩端聯系起來。”說干就干,姬元陸開始成立合作社,聯系客商,主銷當地生產的“戶太八號”葡萄和獼猴桃等。通過不斷發展,去年銷售量達到500噸。
記者了解到,鄠邑區從2018年成立鄉村振興學院至今,已培訓2500余人次,很多像姬元陸這樣的學員,已經成為當地帶動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讓長期在村的農人“充電”,也要幫回村發展的能人“轉型”。
蘇建興今年44歲,是鄠邑區余下街道雙莊村的一名黨員,經銷過家電、干過裝修,日子過得還算不錯。“我在城市和村里兩頭跑,后來發現,相比于城市,在農村我的舞臺可能更大。”抱著大展拳腳的念頭回村后,蘇建興卻一直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在農村創業,我比較缺乏農業生產方面的知識,后來一看到有免費學習的機會,就趕緊報名。”課堂里,蘇建興不斷把自己以往的管理知識和農業生產結合;課堂外,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陌生又熟悉”的家鄉。
多次考察后,他和幾位學員一起成立了苗木花卉合作社,還帶動周邊8戶農戶,現在年銷售額130多萬元。他不但獲得了中級職業農民證書,還成了村里的后備青年干部。
不僅是在鄉村振興學院,如今越來越多的基層干部、黨員示范戶、農業帶頭人正參與到當地組織的各種技能培訓和管理課堂之中,充電轉型謀發展正在成為新風尚。
鄠邑區委組織部負責同志說,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對于基層來說,缺乏的是有想法、能力強、會干事的帶頭人。創設鄉村振興學院等培訓形式,就是想通過定制化的課程和培訓,儲備一批愿意留在鄉村、發展鄉村、振興鄉村的人才,并不斷組織、培養、發展、壯大人才隊伍,為鄉村振興打造引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