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4-27 15:03:04
17年前,非典暴發,七千多名建設者火速集聚小湯山,歷時7天7夜,占地面積60畝,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可容納床位1000張的小湯山醫院如期建成;
17年后,華夏大地,病毒再次肆虐。一聲令下,數萬名建設者從四面八方匯聚武漢,與時間賽跑,同死神競速。僅僅10天左右,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兩座“大山”拔地而起,再次創造了令人驚嘆的“中國速度”。
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奇跡背后,是千千萬萬普通人的挺身而出,勇于擔當;是一位位建設者們的夜以繼日,無怨無悔。
平凡英雄,無限榮光。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來自中建鐵投華東公司幾位雷神山歸來的建設者們,他們,有話想對青年說……
“國家好了,我們社會、個人才會好”
“看到公司動員的通知時,我很激動,作為一名熱血男兒、一名武漢人、一名建筑人,我感到義不容辭,有的放矢了。”1月28日晚,中建鐵投華東公司援建武漢雷神山醫院的征召一發出,就得到了廣大職工的積極響應,合約法務部魏龍也第一時間報了名。
在各地交通停運,無法去到武漢施工現場時,中建鐵投華東公司首批7名員工在公司的組織和安排下,第一時間趕赴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魏龍便是其中一員。
中建鐵投華東公司援建雷神山醫院的7名員工,魏龍(右三),戈光良(右一),周聯(中)
1月29日上午6點就要趕赴至雷神山項目駐地與大部隊匯合,收拾好行李后,他幾乎一夜未眠。
“我的家鄉生病了,雷神山,我來了!”魏龍一面無比堅定,內心充滿力量,然而他又何嘗不擔憂呢。
微信群里收到征召信息時,他正和妻子在看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新聞,“家里人非常支持我的選擇,但是我怎會不知道他們擔心我的安危呢,他們把家里的口罩、洗手液都塞給了我,還為我加油打氣。”第二天凌晨四點,妻子就早早起來,將魏龍的行李又重新檢查一遍。“我想,不辜負他們的方式,就是盡快上崗,高效率融入工作,平安凱旋。”看了眼睡夢中的孩子,魏龍便匆匆離開。
在雷神山項目駐地,魏龍所在的交通組負責疏導總長1.5千米的運輸路線,兩班倒,24小時日夜不間斷。
“我們也會因打上千次手勢而胳膊酸痛,因為喊上千次話而喉嚨沙啞,還會因為每天近距離接觸成百上千的人員,面臨著未知的被感染風險的壓力”,談及在雷神山項目的艱辛,魏龍說,比起4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那些被口罩勒出深痕的最美的臉龐,那些防護服上寫著“武漢加油”的背影,那些被病毒奪取的生命,以及千千萬萬個自發而動的志愿者,這點辛苦都不算什么。
雷神山的這段經歷里,魏龍還做了一件值得驕傲一生的事情,那便是“火線入黨”。魏龍說,平時他對黨員身份的認知沒有那么深刻,但這次戰“疫”中,身邊的黨員同志時刻沖鋒在前,挑最重的擔子,這種樸實、務實的作風感染著他。
2月3日,他主動將寫好的入黨申請書遞交到雷神山建設指揮部第三臨時黨支部,積極要求加入黨組織。“我老婆說,她從遞交入黨申請書到正式加入共產黨花了整整兩年時間,而我卻能夠‘火線入黨’,這個光榮夠她羨慕一輩子了。”魏龍笑著說。
溫暖的家庭始終是魏龍堅實的后盾。經歷這次疫情,除了讓魏龍對家庭的責任心更加強烈之外,還有一個深刻的感觸:在這次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國家變成了我們每個人的強大后盾和保護神。
國是家的國,家是國的家。“只有國家安、社會安,我們的小家才能安,只有國家好了,我們社會、個人才會好”,魏龍說,“作為個人,我們更應該珍惜崗位,熱愛祖國,努力奮斗,與企業、國家同舟共濟,以小我服務大我,為企業、為社會、為國家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扎實練好基本功,立足平凡崗位也能閃光”
戈光良是1986年進入中建系統的,現年57歲的他在公司已經干了34年。
戰洪水,防非典,抗疫情,他都在一線參戰。
大年初一,戈師傅熟悉的老同事就已經奔赴火神山項目,還在家中的戈師傅就已經開始著急了,“我就跟我說老婆說,不行啊,我也一定得去”,作為一個老兵,一位老黨員,而且也是家鄉的事,自己怎么能安心在家里待著。
因為沒有車,正在家里著急想著怎么出行的戈師傅剛好看到了公司群里支援雷神山項目的征召。二話沒說,戈師傅就連忙報名加入了去雷神山工地的隊伍。“我們一起7個人,平均年齡30歲左右,我的孫女比他們有幾個人的閨女還大呢,”戈師傅笑道,“不過我身體硬朗,體力能跟上”。
項目安全方面,戈師傅已經做了幾十年,他說,最基本的就是“負責任”三個字。2003年非典時期,當時戈師傅正在疫情形勢比較嚴峻的北京,建設中國人民大學相關項目。為積極響應中建集團“工地不停工,工地零非典”的工作目標,戈師傅和團隊成員全力將“非典”阻擊于工地大門之外。
這次疫情期間,戈師傅主要負責雷神山醫院項目重要出口交通疏導,他站的崗是把好第一道關口。
戈光良在現場疏導交通
每天進出雷神山項目工地的車輛,光大貨車都成百上千,如果造成交通堵塞,項目工程用料、設施設備等不能及時出入,將極大程度影響醫院的建設進度。將上級分配的任務認真負責地完成,嚴格把關,保障道路通暢,是戈師傅堅守的原則。閑雜人等不能入內,“就好像孫悟空用金箍棒畫一個圈,我說不能出圈就絕對不能出圈,除非我不在”。戈師傅自信地說。
來來往往的車輛中,兩類車讓戈師傅最為動情。一類是掛著“武漢加油”的橫幅,來自全國各地捐贈物資的車,還有一類是軍車。“見到軍車我就會給他們敬禮,這時也會得到還禮,如果只有一個司機他也會鳴笛還禮”,戈師傅的話語透露著老兵的驕傲,“軍車來了,我的心里會更加放心,我們國家軍人的執行力沒得說,有部隊參加,疫情肯定能更早被戰勝,老百姓的日子肯定好過得多。”
對于團隊里青年的表現,戈師傅贊不絕口。“幾個年輕人,干事都很踏實。特別是還有一個小姑娘,確實更不容易,我們每天平均下來步數都3萬多步,大家也從不說苦說累。在疏導交通,溝通工作時,年輕人處理的也更加靈活。”
今年是五四運動101年,回憶起自己的青年時光,戈師傅說,當時傳幫帶的年代,自己就一心想著跟師父踏實學好技術,每天第一個到辦公室和車間,養成一個勤勞好學的習慣。
奮斗的青春最美好,戈師傅說,光榮不只屬于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設者,扎實練好基本功,在平凡崗位上也能閃光。
而對于戈師傅自己來說,心中那股熱情依舊閃耀,“別說50歲,就算是60歲、70歲、80歲,只要國家有需要,我依然會挺身而出。”
“傳承五四精神,當代青年要更加明白自身的責任和擔當”
“因為白天睡了一會兒,醒來是下午5點多。看到了群里的通知后,報名是很自然的一個舉動,當時唯一的想法是,怎么跟家人講這個事”,回憶起報名當天,周聯說道。
周聯是中建鐵投華東公司安監部經理,與魏龍和戈師傅一同在交通組。臨危受命,成為中建鐵投華東公司首赴雷神山項目一行7人的隊長。
第二天一大早就要趕到項目部跟同事匯合,所以周聯干脆先跟家人說是公司的安排,后面再跟家人解釋。本來更想瞞著遠在成都的父母,后來周聯的弟弟沒忍住,告訴了兩位老人。因為一家都是黨員,周聯的父母理解這份義不容辭,將萬般擔心化作了叮囑和鼓舞。
周聯說,最后完成任務從雷神山成功返回時,母親的一件事讓他印象深刻,“因為從小我母親就想讓我成為一名軍人或者醫生,雖然長大了沒能實現,但是母親卻說,這次的戰斗經歷就相當于圓夢了,這樣也挺好”,周聯笑著說,母親還把這件事發在她在的退休群里,“其他老頭、老太太還蠻羨慕她”。
對疫情是否畏懼?“剛開始有種不知者無畏的感覺”,但是在到雷神山工地上后,得知身邊有熟悉的朋友一家人被感染,讓周聯開始意識到疫情的嚴峻性,也深知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更加期待著項目的順利竣工。
作為隊長,周聯除了每日的工作統籌,每位隊員的安全健康也是他最為關心的事情。“這不是僅憑一腔激情去做事,疫情就是命令,是必須完成的任務”,雖然周聯所在的團隊沒有分配到主體搶工的任務,但是交通組的外圍疏導同樣重要。“表面上看起來與我們平日的工作不相關,但是在這種與時間賽跑的特殊項目,維持好交通秩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保障了雷神山建設按時竣工。”
周聯在現場疏導交通
畢竟具體的交通指揮上,周聯他們也算是外行。為了保障工作順利完成,周聯提前下載好交通指揮手勢以及正確站位的圖片,發給隊友們熟悉和練習,同時,他還及時將戴口罩方式、勤洗手之類順口溜發在群里,時刻提醒隊員注意自我保護。
工程過半是最累的階段,周聯說,這是最考驗韌勁兒的時候,面對工作的辛苦,團隊里的年輕人沒有絲毫怨言,“在當時疫情蔓延的情況下,青年人的那種無畏和堅韌,勇敢和擔當,就更加凸顯”。
在任何一個時代,青年都是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創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體。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傳承五四精神,發揚建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精神,需要當代青年更加明白自身的責任和擔當,在投身建設和保護國家中實現青年自身的獨特價值。”周聯說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