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國內-要聞
2020-05-02 11:27:05
甘肅省民勤縣,青土湖周邊治沙造林現場熱火朝天。民勤縣三角城林場供圖
青土湖碧波重現。民勤縣三角城林場供圖
工人在河北省雄安新區容城縣八于鄉北河照村植樹。本報記者 史自強攝
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蘆茨灣村,綠意盎然。資料照片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音坑鄉下淤村,風景秀美。資料照片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植樹造林的大好時節,綠色在神州大地不斷鋪展。
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由上世紀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22.96%,森林面積和蓄積量連續30多年保持“雙增長”,為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球生態治理作出了重要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4月3日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擴大城鄉綠色空間,為人民群眾植樹造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
各地正在努力擴大城鄉綠色空間,深入開展國土綠化。在甘肅民勤,根據水資源承載量決定造林地塊和規模;在河北雄安新區,先進的“近自然造林”方式,讓樹木個性生長、自然演替;在浙江各地,國土綠化正在加速,江南四季常在的綠色將更加動人……既著力“擴展綠色”,又著力“提升質量”,我們將迎來一個綠意盎然、生機勃發的美麗中國!
——編 者
甘肅民勤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以水定林
風沙線筑起綠色長城
本報記者 王錦濤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沙丘之上是成片的梭梭林,中渠鎮東容村農民魏潤紅手握鐵鍬在勞作。他已經在這一帶治沙造林16年了。
這里是青土湖區域,夾在中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和第四大沙漠騰格里之間。“青土湖是民勤綠洲北部最大的風沙口,風沙線長達13公里,流沙面積12萬畝,兩大沙漠在這里呈合圍之勢。”民勤縣三角城林場場長陶海璇說。
“過去,風吹沙起,一夜之間莊稼地就成了沙窩窩。”魏潤紅說,沙丘堵上了公路,人都走不出去,“老人們講,我們的孩子生在沙子里,我們的歸宿也在沙子里。”
作為中國沙塵暴策源地之一,民勤境內的風沙線長達408公里。2009年,全縣荒漠化面積一度達到94.5%。惡劣的自然環境,讓一些民勤人被風沙逼退。“我們村有一個組,搬得只剩下一戶人。”魏潤紅說。
“決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但與風沙鏖戰,不能蠻干。民勤年均降水僅100多毫米,而蒸發量卻高達2000多毫米,東、西、北三面被沙漠包圍。”民勤縣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金發萬說,民勤根據水資源承載量決定生態建設規模,堅持適地適樹,推廣使用鄉土良種壯苗,沙漠區造林大多選擇梭梭、沙拐棗等,不斷提高造林綠化質量。
“我們積極與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等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在青土湖、昌寧西沙窩等區域,探索開展保水劑、防滲砂等新材料造林試驗。”金發萬介紹,在昌寧西沙窩區域,開展“壓沙造林+噴灌”模式試驗,完成治沙造林2000畝,有效節約水資源、提升林草植被蓋度。在日常壓沙造林工程中,采取直管插入式深灌技術,防止灌水四溢造成水資源浪費,并促進灌水與干沙層往下水層相接,保障新植苗木根系較好生長,提高造林成活率。
“同時,當地逐年增加生態配水比例,累計向青土湖下泄生態水量2.8億立方米。”金發萬說,干涸了半個多世紀的青土湖又現碧波,水域面積達到了26.7 平方公里,野鴨成群。“截至目前,在青土湖區域已完成壓沙造林14.3萬畝,灘地造林2.8萬畝,過去流沙肆虐的不毛之地,變得充滿生機,梭梭成林、蘆葦叢生,植被覆蓋率提高到了41%以上。”
造林時節,魏潤紅和治沙隊的成員,一起穿梭在騰格里沙漠,他們扎下帳篷,日復一日,用稻草和梭梭為渾黃的騰格里沙漠披上綠裝。“過去是毛驢車拉水,一人、一鐵鍬、一架子車‘零敲碎打’的治沙模式。”魏潤紅說,現在是規模化、工程化治沙造林。
如今,民勤全縣人工造林保存面積達到229萬畝以上,在風沙線上,已建成長達300多公里的防護林帶,全縣森林覆蓋率由上世紀50年代的3%提高到17.9%,青土湖、老虎口、西大河、龍王廟等大的風沙口得到有效治理,成功阻止了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合攏。
河北雄安新區今年將新植樹10萬畝
“近自然”打造千年秀林
本報記者 史自強
河北雄安新區容城縣八于鄉北河照村,工人們正忙著開展春季植樹。白皮松、黃櫨、白蠟等新栽下的樹苗錯落有致,以一種特殊的混交方式被種下。
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公司副總經理彭旭更介紹,與一般造林不同,雄安造林踐行的是“近自然造林”理念。何謂“近自然”?“就是遵循‘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模擬自然界中森林生長的環境,通過必要的人工干預,讓樹木實現個性生長、自然演替,讓森林接近自然林、優于自然林。”
雄安新區的大清河片林,是2017年開始栽植的第一片近自然森林,這里將成為新區的城市中央森林公園。
記者看到,林中的樹種非常豐富,有油松、白皮松、銀杏、國槐等,樹與樹之間不講究“整齊”,沒有確定的株行距,相鄰的幾棵樹也不在一條直線上,而是自然隨機布點、“無序”栽植。
“這些樹栽植的時候,有兩年的苗,也有多年的苗;樹胸徑小的有3厘米,大的有8厘米;樹的高度,矮的有二三米,高的有10米,整體營造一種異齡、復層、混交的近自然森林。”彭旭更說。
雄安新區自成立以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提出要建設配得上“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千年秀林”。
“千年秀林,不是說每一棵樹都能活1000年,而是通過近自然森林的撫育、管護,促使其產生較強的自我更新、自我演替能力,形成一個生命力和包容性都極強的生態系統,”彭旭更說,“千年秀林和人類社會有很多相似之處。一棵樹的壽命可能只有幾十年,但自然演替出的‘樹子樹孫’能夠不斷繁育,從而讓森林獲得長久生機和活力。”
雄安新區“近自然造林”,在樹苗的選擇上,也有嚴格標準和明確要求。優選高質量的原生冠苗,而非人工干預較大的截干苗,目的就是尊重苗木本性,盡可能地接近自然、原生態。同時,為了提高成活率,優先使用抗逆性強的鄉土樹種、本地苗木;制定千年秀林技術標準,規范植樹造林的每一個作業過程。
目前,以大清河片林為代表的雄安近自然森林,長勢良好。銀杏、國槐、法桐等樹胸徑已長粗了約3至5厘米,油松等樹長高了1米左右。豐富、混交的樹種,增強了抵御病蟲害的能力,形成了優良生態環境,桃、梨、櫻花、海棠等提供了食源和蜜源,使得野兔、刺猬等小動物以及野雞等鳥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林中。
2017年至2019年底,雄安新區新造林超過30萬畝,樹種達200余種。雄安新區今年將新增造林10萬畝。全河北省今年計劃造林500萬畝,分布在雄安、太行山、燕山等多個地域。
浙江計劃5年新增造林180萬畝以上
植樹造林重數量更重質量
本報記者 方 敏
“坑再挖得深一些,樹根才能舒展……”浙江省淳安縣梓桐鎮程家源村,護林員葉發林邊挖土,邊指導大家種樹,忙得不亦樂乎。入春以來,淳安縣搶抓植樹造林黃金時節,截至目前,已完成新增造林10800畝,占年度計劃數的92.3%。
按照浙江的氣候條件,2月份就到了適宜植樹造林的時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多地植樹進度滯后了。一邊,疫情防控不能松;另一邊,綠化時機不等人。如何按期、保質完成造林任務?
疫情防控和綠化造林“兩手抓”!浙江省林業部門抓緊完成地塊落實、作業設計、種苗準備等前期工作;在各市縣,各地掛圖作戰、閉環管理,推進造林綠化。
湖州市吳興區妙西鎮的一處廢棄礦區,100多名機關干部、志愿者在這里開展植樹活動。半天時間,超過200棵紅葉石楠樹苗種植完畢。礦區以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現在已經復綠。湖州多地加緊植樹造林,將更多的綠色鋪展在大地上。
有人拿鐵鍬鏟土,有人拿水桶澆灌……在衢州市龍游縣,由機關干部、志愿者組成的80多人的植樹隊伍來到詹家鎮姜家村,開展義務植樹活動。一天的時間里,共種植山櫻花、浙江楠等500余株。
截至3月23日,浙江全省完成人工造林24.09萬畝,是往年同期近3倍,已有逾126萬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植樹超過765萬株。
浙江既重視植樹造林數量,更重視植樹造林質量。
堅持把國土綠化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在麗水,市里落實政策、用地、種苗、服務等四大保障,并明確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用于綠化資金保障。同時,各區縣強化技術服務支撐。蓮都區開展線上、線下培訓,指導造林各項事宜;龍泉市大力推進營造林信息化管理、采用無人機飛播,模擬天然飛粒落地成林。
將國土綠化工作和經濟產業結合。淳安縣將“林木+中藥材”打造為高效生態修復產業。淳安縣林業局局長方陽介紹:“林下空間不能浪費,我們種植林下中藥材,不僅鼓了村民的錢袋子,還提高了林地質量和保水護土能力,一舉兩得。”
科學地做好國土綠化工作,浙江在綠了山川的同時,也給百姓帶來了愜意生活。在淳安縣楓樹嶺鎮橫坑村,村民劉根約告訴記者:“以前,村里的邊角地里都是荒草。一到夏天,蚊子多得嚇人。現在都種上了南方紅豆杉,還有專人維護。蚊子明顯少了,生活更舒服了。”
春花、夏蔭、秋色、冬韻……大力推進國土綠化的浙江,一年四季都是綠的,大地的“顏值”不斷提升。按照《浙江省新增百萬畝國土綠化行動方案(2020—2024年)》,到2024年,浙江全省計劃新增造林180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超過六成,基本建立布局合理、覆蓋城鄉、功能強大的森林生態體系。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02日 05 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