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
2020-05-07 08:25:05
原標題:本市實名注冊志愿者突破440萬人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成千上萬的志愿者擁有了“新工作”——他們走出家門,來到公共場所,深入社區,下沉鄉村,協助開展疫情排查。
這只是首都志愿服務的一個縮影。自2014年4月北京市志愿服務聯合會成立至今,首都實名注冊志愿者突破440萬人,注冊志愿服務組織達到7.69萬個,志愿者在城市治理、民生需求、重大活動保障等各方面大顯身手。“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已經成為許多市民日常生活方式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設亮麗風景。
從重大活動場所到背街小巷都有志愿者
去年10月1日深夜,地鐵5號線東單站來了一批特殊的乘客,他們著藍白相間服裝,臉上雖有倦意,但洋溢著興奮和激動。這一天,國慶70周年慶典系列活動在天安門廣場展開,這群乘客是為國慶活動提供服務保障的志愿者群體,藍白相間的服裝就是他們的標識。慶典期間,共有來自50個單位16萬名志愿者在天安門地區開展服務,累計時長260萬小時。
服務保障大型活動,已經成為首都志愿服務的特色和優良傳統。六年來,志愿者累計完成各類大型活動志愿服務近百場,參與志愿者450萬人次,先后出色完成國慶70周年慶典、北京世園會、兩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保障任務。
除了重大活動,志愿者還深入城市治理、民生需求服務活動中。
幾年前,德勝門濱河路出租車隨意停放,司機隨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整條路臟亂不堪。德勝街道引入了社會組織——北京綠色啄木鳥志愿服務中心,共同進行環境整治。
志愿者陳大姐回憶,一開始志愿者開展勸導時,經常被辱罵甚至推搡,但志愿者堅持微笑服務、柔性勸導。得知司機停車去衛生間怕被貼條,志愿者便協調相關部門劃定統一的停車區域,主動幫助司機們看車,讓他們放心地去衛生間。志愿勸導活動僅一個月,便取得明顯成效。共建共治共享,在本市近年來的背街小巷文明創建中,隨處可見志愿者身影,他們開展文明勸導,參加巡訪檢查,共同為環境整治提升貢獻力量。
如今,本市16個區均成立了志愿服務組織,全市各街鄉鎮實現了志愿服務組織全覆蓋,形成了“市、區、街鄉鎮”三級組織體系。
“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
早上7點多,公共文明引導員胡雅麗和同事們在寬街路口附近公交站臺上崗了。同一時間,城市的許多公交站臺、地鐵站臺、街道路口,都有胡雅麗的“檸檬黃”伙伴們。
除了“檸檬黃”,以“志愿藍”“平安紅”等為代表的首都志愿者,身體力行、樂于助人,傳遞著正能量。“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逐漸成為首都市民日常生活方式和精神文明建設亮麗風景。
今年62歲的胡雅麗還有個“榮譽”——五星級志愿者,她在“志愿北京”平臺上記錄的志愿服務時間超過14000多個小時。像胡雅麗一樣的五星級志愿者,6年來本市累計已認定了3161名,他們的志愿服務時間都超過了1500小時。
本市正在嘗試對志愿者進行“嘉許回饋”,比如將五星級志愿者納入個人信用信息系統和共享目錄,開展“惠志愿 志愿匯”“惠志愿 促健康”行動,與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合作發行“北京志愿者證”等。
本市先后出臺相關政策制度,確立志愿服務工作組織體系,推動志愿活動的制度化、規范化。目前,《北京市志愿服務促進條例》也正在按程序修訂中。
完善的保險制度也可以為注冊志愿者“保駕護航”。實名注冊志愿者在服務期間和往返途中發生意外,最高可享受150萬元身故險、150萬元意外醫療險等權益,市財政每年投入志愿服務專項基金1000萬元,購買志愿服務組織服務1200余萬元,為應急志愿服務、扶老助殘等具有政府職能的項目支持資金超過1000萬元。
大數據將助力志愿服務提質增效
未來,大數據建設或將促進志愿服務提質增效。本市正在積極推動“志愿北京”信息平臺建設和大數據應用,升級微信客戶端,新增培訓和表彰激勵記錄,調整志愿服務證明模板,持續推出《北京志愿服務大黃頁》。
同時,規范志愿者計時工作,推動各區服務時間記錄和星級志愿者認定,推動“志愿北京”信息平臺與北京共青團線上系統數據互通。
北京還將加強與外省市合作,探索建立志愿服務記錄轉移和接續機制。積極推進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的改造升級和運行工作,為在全國層面形成統一的、互聯互通的信息共享創造條件,使首都的志愿服務信息化建設始終處于全國領先地位。(記者 任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