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0-05-12 11:27:05
浮塵難掩春色。走進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新疆洛浦縣,這個以種植業為主的貧困縣吹響了“以發展特色產業為根本出路”的脫貧攻堅沖鋒號,目前全縣115633人已經徹底斬掉“窮根”。
“沙漠面積占全縣面積的84%,人多地少,產業結構單一是貧困根源。”洛浦縣扶貧辦公室副主任張興建說,瞄準窮根,洛浦縣因地制宜,以發展特色產業作為脫貧攻堅根本,以轉移就業作為脫貧主渠道,拓寬轉移就業渠道,確保剩余1833戶7383人如期脫貧。
龍頭企業助脫貧
迎著春日晨光,25歲的多魯鄉恰克瑪村村民麥提玉蓀·拜克爾喂完牛羊,和妻子一同前往20公里外的利田香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肉鴨屠宰加工廠上班。
“以前守著8畝土地過窮日子,現在變身工人,日子一天比一天好。”2018年10月份,麥提玉蓀·拜克爾前往江蘇學習技能,回來后在屠宰加工廠就業,如今夫妻倆每月工資收入5600元。
“養鴨產業已在洛浦縣落地生根。”利田香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屠宰加工廠廠長助理張永生說,肉鴨養殖在內地有成熟的養殖模式和市場,南疆干燥的氣候很適合鴨子規模化養殖。
2018年,洛浦縣引進江蘇精藝成集團,成立了利田香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在當地建立了較為完整的肉鴨孵化、養殖、屠宰產業鏈。在利田香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多魯鄉喀讓古托格拉克村養殖基地,20座養鴨棚整齊排列。48歲的貧困戶艾則孜·肉孜麥麥表示:“在這里上班每月有1500元工資,還能接受專業技術員的現場教學。”他所在的基地共有33人,貧困戶16人,大家都對脫貧有信心。
針對貧困戶沒有養殖技術的現狀,該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互助組+貧困戶”的養殖模式,在6個鄉鎮建設了250座種鴨養殖棚,每座棚由20戶貧困戶組成互助組,采取(統一品種、飼料配送、疫病防治、技術服務和保護價收入)集中規模化養殖,一年養殖6茬,可帶動扶持貧困人口5000人增收。
為破解當地產業結構單一,洛浦縣因地制宜重點培育種鴨、種鴿養殖和黑木耳種植、奶牛養殖等致富產業,探索形成幫助貧困人口和市場對接的“龍頭企業(村委會)+養殖合作社(養殖大戶)+貧困戶”模式,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
在杭桂鎮和佳新村西域春乳業良種奶牛繁育有限公司,當地利用財政扶貧資金為3766戶購買了扶貧奶牛,并集中托養。“通過‘龍頭企業+貧困戶’模式,每年一頭奶牛定額收益2500元,貧困戶通過再就業還能獲得第二份收入。”公司負責人張建軍說,目前已有16名貧困戶在公司通過就業實現雙收入。
目前,“龍頭企業(村委會)+養殖合作社(養殖大戶)+貧困戶”模式已在當地發展形成了生產菌包1000萬袋、養殖種鴿20萬對、種鴨10萬只、奶牛3766頭、種兔3.4萬只的產業規模,帶動1.8萬人利用產業增收脫貧。
新型業態后勁足
走進洛浦縣北京援疆產業園區發制品產業園,變身產業工人的村民們在假發產品生產車間忙碌著。
“現在每月工資3400元,哥哥在企業當保安月工資3500元,貧困離我家越來越遠了。”21歲的阿不杜力孜·肉孜托合提是洛浦鎮阿亞克恰帕勒村貧困戶。2019年3月份進入假發廠后,從學徒工成為“生產能手”,他將今后的工作目標定到了月工資4000元。
和田森特發制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潘桂芳說:“假發生產是個熟能生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經過一年多在崗鍛煉,300多名員工計件工資從800元提高到2500元以上。從剛開始不愿干到主動加班增收的工人越來越多了。”
作為洛浦縣重要的就業基地,發制品產業園區通過招商引資落戶21家企業,生產發條、發塊、頭套等假發產品,帶動3000人就近就地就業,其中貧困戶就業1400人。“下一步,產業園將優化企業運營管理模式,推行企業+農戶模式,讓農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脫貧。”該園區相關負責人劉通說。
在洛浦縣發制品園區,員工正在認真梳理假發。 記者 馬呈忠攝
隨著“新業態”增多,越來越多貧困戶走進工廠就業脫貧。
洛浦縣按照“縣有龍頭企業、鄉有規模企業、村有衛星工廠、戶有小作坊”的四級架構體系,積極推進“園區企業+”模式建設,引進假發、服裝、箱包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采取“產業園+衛星工廠+農戶”的生產模式,在鄉村兩級建設8個鄉鎮扶貧產業園、80個村級衛星工廠。
在洛浦縣紅橋小區扶貧車間,2019年9月份進入扶貧車間上班的圖然妮薩·如則麥麥提,已從缺少致富技能的貧困戶變身為熟練工人。“現在走出家門進工廠,每月工資1500元,愛人外出開挖掘機每月6000元,今年脫貧沒問題。”
在衛星工廠運轉過程中,當地實行統一管理標準、統一發放訂單、統一回收產品機制,解決產品銷售難、質量差、無錢賺等難題。通過政府支持、企業運行、群眾收益,引導村民轉變觀念,穩定實現28832名貧困戶通過就近就地就業脫貧。
培訓技能促增收
近日,洛浦縣中等職業高級技工學校貧困家庭學生阿曼妮薩·伊敏尼牙孜在發制品園區企業實習培訓。她說:“現在縣上企業越來越多,掌握一門技術能更好地致富脫貧。”截至目前,該技工學校已有400多名學生在發制品園區企業增強就業技能。
針對群眾脫貧和產業發展需求,洛浦縣以“全民培訓”和“企業實訓”為抓手,依托縣農牧民技術學校,整合各類職業教育資源,強化學歷教育、素質教育和技能教育“三強化”,注重培育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能力,做到一戶一人掌握技能。
在昆侖雪食用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木耳實驗推廣培育大棚中,庫依肉克艾日克村貧困戶布威帕太姆·如則麥麥提正在熟練調控溫度濕度,采摘晾曬木耳。“以前只會種地,跟著企業技術師傅在崗位實訓,學會了木耳種植過程中的通風、濕度、采摘和質變菌包處理技能。”如今,從農民變身為技術骨干的布威帕太姆·如則麥麥提還定期為種植基地農戶培訓。
昆侖雪食用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在全縣建成7個黑木耳種植基地,成立6個合作社,162組種植大棚,直接帶動扶持7360人增收。“企業落戶當地面臨著熟練工人短缺的難題。通過下派技術人員到各基地以師帶徒、以干代訓等方式培養技術骨干,加速農民轉化為熟練工人。”該公司負責人關英偉說。
依托特色產業把扶貧工廠辦到家門口,通過企業平臺加速讓農民轉身變成工人,這是當地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助推精準脫貧的一項有效措施。
目前,洛浦縣借助形成的種鴿、種鴨養殖和黑木耳種植為重點主導產業,輻射奶牛、蛋雞、兔子養殖,花椒種植,假發制作等多元化產業發展新格局,已帶動8.77萬人脫貧。
張興建表示,為保障剩余貧困戶如期脫貧,洛浦縣根據實際情況,精準劃分為產業主導型、就業主導型、易地搬遷型、政策補助型和保障兜底型,依托培育特色產業基礎,深挖產業潛力,讓80%未脫貧戶利用產業和就業渠道脫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