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求是網
2020-05-17 12:37:05
一、民營企業是脫貧攻堅的一支重要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參與智力支邊、定點扶貧、光彩事業等農村扶貧開發事業,自覺融入“人人皆愿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的社會扶貧參與機制,以其特有的優勢,成為大扶貧格局中的重要一環,成為我國扶貧開發事業的重要參與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民營企業按照國家“集中連片、突出重點、全國統籌、區劃完整”的整體部署,以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680個縣為主戰場,積極參與新一輪農村扶貧開發。特別是2015年精準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民營企業以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為幫扶對象,以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公益扶貧、消費扶貧為主要幫扶途徑,組織發起了“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很好,要抓好落實、抓出成效,民營企業“萬企幫萬村”行動要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這些重要論述為民營企業參與精準脫貧攻堅戰指明了方向。
“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是中國減貧方案和減貧成就的一個縮影和寫照。截至2019年12月底,進入“萬企幫萬村”行動臺賬管理的民營企業有9.99萬家,精準幫扶11.66萬個村(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村6.56萬個)的1434.4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產業扶貧項目投入819.57億元,公益投入149.22億元,安置就業73.66萬人,技能培訓111.33萬人。在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方面,民營企業在“萬企幫萬村”行動中結合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機制,聚焦“三區三州”組織開展了中國光彩事業“涼山行”、“怒江行”、“臨夏行”、“南疆行”和“精準扶貧西藏行”、“民營企業南疆行”等一系列活動,累計簽訂招商引資項目680多個,投資金額達3387.76億元,捐款捐物5.15億元,為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提供了有力支持。2018年10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萬企幫萬村”行動中受表彰的民營企業家回信,對民營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踴躍投身脫貧攻堅給予充分肯定。
民營經濟是在改革開放政策紅利下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家是先富起來的社會群體。眾多民營企業在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過程中,始終牢記“先富幫后富”的歷史使命,自覺將個人夢、企業夢融入中國夢,踴躍投身扶貧事業,既體現了共同富裕的基本價值取向,又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巨大優越性。
二、民營企業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獨特作用
在精準脫貧攻堅戰中,民營企業充分發揮決策機制靈活、市場反應靈敏、資源配置高效等方面優勢,堅持因戶因人施策,因企因地制宜,在幫扶舉措上下足“繡花”功夫,找準“窮根”、對癥下藥,不斷探索創新幫扶路徑、組織形式、合作機制,為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理論提供了鮮活素材。
民營企業參與扶貧豐富了扶貧的幫扶路徑。產業扶貧是拔窮根、強筋骨、確保脫貧不返貧的有效舉措。民營企業深層次挖掘鄉村資源、生態、文化等多元價值和多重功能,最大限度優化貧困地區生產要素資源配置,探索出高效農業、特色養殖、民俗旅游、田園綜合體、農副產品加工等多種業態,以產業鏈為紐帶形成了利益聯結,進而保證了扶貧的可持續。就業扶貧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各行各業的民營企業為貧困群眾創造因人而異的就業機會,通過設立衛星工廠、扶貧車間、扶貧作坊、生產基地等方式讓貧困群眾實現就近就地就業,通過開設農民夜校、實訓店等方式提升貧困群眾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為持續增收、穩定脫貧提供保障。公益扶貧是“補短板”、“救急難”、“兜底線”的重要舉措。民營企業通過實施公益項目、創辦慈善超市、發起社會眾籌等方式延展公益扶貧“手臂”,成為政府公益資源有益補充。很多民營互聯網企業還充分發揮科技、流量和大數據等優勢,為產業、就業、公益、消費、健康、教育等領域扶貧插上騰飛“翅膀”,裝上強大“引擎”。
民營企業參與扶貧創新了扶貧的組織形式。民營企業根據自身行業特點、產業規模和資金實力等因素,與貧困村、貧困戶構建起多種結對幫扶關系:大型企業包市、縣、鄉整體推進型,中小型企業一企幫多村、一企幫一村型,小微企業多企幫一村、一企幫多戶型。組織形式影響著幫扶領域和參與深度,民營企業既有承擔產業、就業、健康、養老、基礎設施等全方位一攬子綜合開發的,也有聚焦教育、健康、生態等領域開展專項幫扶的,參與的面很廣。在參與深度方面,農牧業、中醫藥等行業企業具有天然扶貧基因,與農民生產就業深度融合,有的企業負責人親自擔任扶貧工作組長、帶領高管員工全面參與,還有的企業專門設立了扶貧工作部門。
民營企業參與扶貧深化了扶貧的合作機制。民營企業在參與脫貧攻堅過程中,統籌考慮企業發展戰略和幫扶對象實際,與貧困地區、貧困村、貧困戶構建了形式多樣的合作關系。從參與方式上看,有資源配置驅動型、改制企業反哺型、鄉情感召奉獻型、政府組織動員型。從利益關系上看,既有基于市場機制的平等交易,也有純公益捐贈的不求回報,最多的還是堅持“義利兼顧、以義為先”理念,追求村企雙贏、共同發展。從聯結機制上看,既有股權量化、權屬租賃、訂單生產型輻射帶動方式,也有“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合作生產方式,企業與農民形成利益共同體,強化了發展共贏的內在驅動力,有利于以可持續性扶貧實現內源性脫貧。
民營企業參與扶貧促進了社會群體間的交融。民營企業參與扶貧的過程,也是民營企業家和農民兩大群體交流交融、互惠互益的過程。民營企業家通過與貧困地區干部群眾朝夕相處,深切感受到他們對脫貧致富的渴望和昂揚向上的奮斗精神。貧困地區農民在與企業家的交往中,體驗到了企業家真心幫扶的奉獻精神、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受到了企業家干事創業、主動求變、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學習到了企業家配置資源、經營管理、化危為機的能力本領,激發了依靠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內生動力。部分貧困農民在民營企業的幫助和個人的努力下,成長為農民企業家,成為民營企業家群體的一員。扶貧把民營企業家、貧困地區群眾和當地干部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消除了不同群體之間的心理距離和情感空隙。
三、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更好發揮民營企業作用
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吹響了向絕對貧困發起最后總攻的號角。我們將在創新做好民營企業服務,幫助民營企業克服疫情影響、渡過難關的同時,引導有條件的民營企業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為奪取脫貧攻堅戰的最后勝利作出新貢獻。
——努力克服疫情影響。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民營企業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準落實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各項舉措”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脫貧攻堅收官戰和疫情防控阻擊戰雙線作戰。一方面傾力馳援,共克時艱,積極參與各類抗擊疫情援助和幫扶,合力阻斷疫情在本土蔓延。據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30日,全國共有11萬多家民營企業捐款172.14億元,捐物價值118.83億元。另一方面復工復產,自救圖強,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減少的扶貧投入補回來。全國工商聯4月上旬調查顯示,91.39%的民營企業已復工,49.99%的企業產能利用率超過50%,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國內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重要力量。
當前,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依然存在。我們將推動民營企業把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放在更突出的位置,組織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返崗就業,增加生產性和勞務性收入;大力組織開展消費扶貧行動,發揮民營企業組織生產、銷售流通、采購消費方面的獨特優勢,多措并舉解決好因疫情等原因導致的農畜產品滯銷賣難問題,防范化解產業扶貧風險;將公益幫扶資源聚焦因疫致貧返貧群眾開展救助幫扶,確保其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集中力量攻堅克難。民營企業將持續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瞄準剩余551萬未脫貧人口開展幫扶,對尚未摘帽、掛牌督戰的52個縣和1113個村發起新一輪結對幫扶行動,助力啃下最后的硬骨頭、消除絕對貧困。繼續結合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機制,開展光彩事業“回頭看”活動,堅持開發式扶貧和精準扶貧相結合、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傳統扶貧路徑與互聯網扶貧相結合,以產業扶貧項目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以消費扶貧打通產業鏈循環,以公益扶貧補齊民生領域短板,以智力幫扶培育內生發展動力。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脫貧后返貧,是當前一項重要工作,民營企業大有用武之地。我們將引導民營企業認真落實摘帽不摘幫扶要求,對摘帽村和脫貧戶,做到扶上馬、送一程,繼續深化產業幫扶,延長拓寬產業鏈條,把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的二三產業盡量留在農村,把農業產業鏈的增值收益和就業崗位盡量留給農民。探索解決相對貧困方式方法,對近200萬存在返貧風險的脫貧人口和近300萬存在致貧風險的邊緣人口能幫盡幫。開展“回報家鄉”行動,有序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堅持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發展多種經營,把鄉村美好生態、農耕文化等要素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助推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
作者:中共全國工商聯黨組 【編輯:田博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