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0-05-27 10:46:05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委員
加強對西北暖濕化現象研究
“對于西北地區暖濕化現象及其成因、趨勢和影響,要加強研究,并在制定‘十四五’規劃時充分考慮暖濕化影響。”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委員說。
宇如聰委員建議,加強西北地區氣候資源調查、評估和作物氣候適應性研究,開展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林果業、畜牧業,將促進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同時,要加強西北生態環境變化和生物多樣性監測評估,開展植物氣候適應性研究和區劃,開展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等工作,助力區域生態環境改善。(本報記者趙貝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代表
強化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江蘇省多年來污染治理的經驗表明,改善空氣質量,需要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代表說,蘇皖魯豫是長三角和京津冀周邊兩個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區域的連接帶。這些年,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等重點區域已建立了聯防聯控工作機制,這兩個區域的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治理,蘇皖魯豫地區的空氣污染問題凸顯出來。要切實強化生態環境承載力約束,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立蘇皖魯豫地區的聯防聯控機制,統一行動,齊抓共管,形成強大合力,加速改善整個區域空氣質量。
(本報記者李龍伊)
云南省昭通市市長郭大進代表
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機制保障。”云南省昭通市市長郭大進代表說,昭通市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全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聚焦退耕還林,圍繞荒山坡地發展竹產業,昔日的荒山坡地正在變為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郭大進代表建議,繼續加大對西部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退耕還林和生態扶貧的支持力度,建立東西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促進西部地區生態脫貧產業發展。
(本報記者李茂穎、寇江澤)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利頂委員
引導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要讓這樣的環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利頂委員調研發現,當前一些地方生態系統依然脆弱,生態環境質量有待改善,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存在一定差距。陳利頂委員建議,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引導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同時,不斷加大自然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通過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等舉措,加強監管,實施分區域分行業精細化管理。
(本報記者丁怡婷)
江西省瑞金市委書記許銳代表
構建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
“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亮出真招、使出實招,切實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江西省瑞金市委書記許銳代表說,瑞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去年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正式運行,實現城鄉生活垃圾全部“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今年初,瑞金市關閉了各鄉鎮生活垃圾填埋場。要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著力構建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
(本報記者鄭少忠、齊志明)
陜西師大西北研究院副院長方蘭代表
打贏汾渭平原藍天保衛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重點地區大氣污染治理攻堅。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方蘭代表說,汾渭平原藍天保衛戰取得了顯著成效,2019—2020年秋冬季,PM2.5平均濃度為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重點地區各城市要樹立一盤棋思想,堅持聯防聯控聯治,實行企業分類分級管控,嚴防“一刀切”;持之以恒開展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交通結構、用地結構調整,大幅削減大氣污染排放強度,不斷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打贏藍天保衛戰。
(本報記者寇江澤、高炳)
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包安明委員
以水定產調整產業結構
“西部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要以水資源開發與保護為抓手。”民進中央常委、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所長特別助理包安明表示,近年來,新疆在荒漠化防治和風沙災害治理方面取得了不少經驗,比如,通過栽植梭梭、接種大蕓等,在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促進了林業增效、農民增收。
包安明委員建議,進一步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加大高效節水技術推廣和高標準農田改造,加大“退地還水”力度,堅持“以水定產”,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生態用水需求,減少地下水開采。
(本報記者孟祥夫) 【編輯:田博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