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論壇網
2020-06-06 20:37:06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杏子黃,麥上場,栽秧割麥兩頭忙”,又到了一年一度芒種時節,農民們熟練地游走在綠滿田野、風吹麥浪的田地中,搶抓農時,把疫情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在京聯合發布的《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0》和《2020全球糧食政策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產量預計達到6.7億噸,能夠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這組“大數據”無疑為糧食生產注入“強心劑”,讓農民吃下“定心丸”。
當前雖然我國糧食生產、安全形勢持續向好,但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糧食消費總量仍在保持增長,疫情全球大流行新形勢下影響我國糧食安全的潛在風險隱患日益增多,我們必須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做好結合文章,守住農民穩穩的幸福。
做好“筑牢防線”與“深耕責任”的文章。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社會對糧食安全更加關注。2019年我國糧食產量達到13277億斤,實現了創紀錄的“十六連豐”,連續5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但各級領導干部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居安思危,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增強底線思維,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切實增強緊迫感,筑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同時壓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責任制,在貫徹落實中央“三農”政策的同時,結合地方實際,抓牢抓實自己的“責任田”,比如糧食生產大省,既要不折不扣地精準發放各類補貼和獎勵資金,也要在糧食收購和政策保護上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
做好“藏糧于地”與“藏糧于技”的文章。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讓農民的“金扁擔”穩穩擔在肩上,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圍繞“藏糧于地”,要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不突破,大力開展土地整治,破解農村土地“用不上、用不好”的困境,到2020年如期建成8億畝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與此同時,堅持科技興農,農業機械化與農業信息化齊頭并進。從“汗滴禾下土”到“無接觸式農機農耕”,讓無人機噴灑農藥等農田里的“黑科技”給糧食生產插上翅膀,依靠現代科技應對疫情、病蟲及氣象災害。
做好“對內提質”與“對外合作”的文章。“保糧食安全,更要保品質安全”。以農業現代化建設為抓手提升種糧品質,通過先進綠色技術實現糧食高質量顆粒歸倉,在流通環節把好糧食檢驗關,讓糧食從農田到餐桌顆顆飽滿、粒粒優質,實現糧食“最美顏值”。另外,深化農業對外合作,在不斷夯實國內口糧絕對安全基礎的同時,加快農業對外合作步伐,通過加強“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開辟廣闊的農業合作空間,形成農業對外貿易合作新格局,為農民構建起多元穩定農產品貿易渠道。
“稻子的背負是芒種,麥穗的承擔是芒種,高粱的波浪是芒種,芒種,是深深把光芒植根。”芒種時刻,雖然忙碌,亦是農民最踏實、最幸福的時刻,讓我們一起做好糧食安全的結合文章,守護農民所愿,始于希望,結于豐盈。(作者:代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