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0-06-12 19:04:06
◎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瞿劍
夏日炎炎,塞上江南天高云淡,草木蔥蘢。在黃河水滋養下,寧夏平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有“塞上江南”之稱。
6月9日,正在寧夏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考察,了解這里現代農業與休閑旅游業融合發展情況。習近平強調,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長期以來潤澤著這里的百姓。要調整種植結構,保護好這里的水資源,積極發展節水型農業,不要搞大水漫灌。要根據節水的要求,以水定產,力求少而精,提高附加值。要注意解決好稻水矛盾,采用節水技術,積極發展節水型、高附加值的種養業,保護好黃河水資源。
總書記關心的農業節水化,應該如何用科技來支撐?
占62%!我國總用水量中農業是最大戶
“我國總用水量中,農業是最大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占國土面積50%以上,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是全國70%以上的種植業產品來自于灌溉耕地,農業用水占全國用水總量的比例高達62%。
缺水,一直是我國農業面臨的一大問題。“小麥則是我國北方農業用水大戶,用水量占農業用水的70%;旱地和非充分灌溉小麥約占總面積60%,常年受旱約1億畝,減產50億公斤,據估計,減產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110億元。”錢前說。
的確,小麥種植帶來了巨大的用水壓力。以河北省為例,據統計,近年來全省全年的總用水量約200億立方米。其中,“用水大戶”農業就占了總用水量的60%以上,在農業中,小麥灌溉又占農業用水總量的50%。長期以來,由于水資源缺乏,河北地下水超采嚴重。
如何走出這種困境?
“受我國水資源條件制約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驅動,在節水優先的方針指引下,農業節水灌溉實現從單一技術到綜合技術應用的進步,研發了一批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農業節水技術和系列化產品。比如,低壓滴灌技術系統、智能小型移動式噴灌機組等。”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工彭少明說。
據測算,今年我國節水品種和節水栽培技術的綜合推廣應用比傳統小麥生產節省灌溉水30%左右,平均每畝約減少灌水38立方米。
“藏糧于技”尋找最“耐渴”的種子
除了研發現代農業節水技術,我國的科研工作者一直在尋找最“耐渴”的種子。
“頭水早、二水趕、三水四水緊相連,一直澆到麥開鐮。”這句世代相傳的民諺,曾被農民們一直遵循。如今,受資源與環境制約,小麥育種方向由單純高產轉到了節水高產小麥新品種的培育上。
“過去的很多小麥品種不耐旱,整個生育期得澆三四遍水。” 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衡水綜合試驗站站長、河北省農科院旱作農業研究所小麥育種研究室主任喬文臣介紹說,“像衡4399這種只澆一水的小麥,以前老百姓想都不敢想。”
水資源匱乏是華北小麥生產主要限制因素,季節性干旱過去常對小麥生產造成不利影響。小麥產業技術體系今年正在推廣的石麥22、衡4399,以及中麥、滄麥、邯麥、邢麥、臨麥等系列品種,具有耐旱節水、高產穩產等優良性能,成為華北缺水地區小麥生產主導品種。與節水品種配套使用的“冬小麥節水省肥高產栽培技術”,連年被農業農村部推薦為全國農業主推技術。
小麥種質資源中蘊藏著豐富的基因資源,從中篩選出抗旱耐熱優異種質資源、進而高效培育抗逆新品種,是應對干旱、高溫等逆境的重要途徑。
2020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正式啟動“藏糧于技”重大科研任務。項目骨干成員之一、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景蕊蓮說,保守測算,應用抗旱耐熱小麥新品種每年至少比普通品種節省“一水”,按常年易旱小麥面積1億畝計算,抗旱品種在增產19.95億公斤的基礎上,可節水40億噸,相當于北京市三年的生活用水總量。
亟需研發適應我國的灌溉節水新技術
在彭少明看來,我國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和產業化仍面臨著諸多困難,主要包括應用節水技術、設備的優惠鼓勵政策和執行力度還不到位,常常由于成本問題造成先進節水技術設備推廣受限;對先進節水技術、設備的信息宣介、資源共享的服務平臺還不健全,節水技術供給能力不足問題仍較為突出;對節水產業的扶持政策還不完善。農業高效節水科技推廣與服務體系不完善,缺乏專門化技術服務機構給用戶提供技術指導,工程良性運行困難,可持續性差,節水效果大打折扣。
新技術的使用也帶來改變:全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1980年代的0.30提高到2018年的0.55,提高了83%,畝均灌溉用水量由588m3下降到365m3,下降38%。“但2018年我國農業用水量占全國總用水量的61.4%,而世界發達國家農業用水比例多在50%以下。灌溉水利用系數也遠低于節水先進國家0.7—0.8的水平。”彭少明說。
未來,農業如何實現節水化?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近日在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上強調,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重點要做到四個突出。四個突出之一就是突出資源節約,堅持最嚴格的耕地和水資源保護制度,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統籌推進節水、節肥、節藥、節地、節能,促進農業節本增效、節約增收。
“與以色列相比,未來我國農業節水技術方面需要研發適應我國農業經營模式的灌溉節水新技術,重點突破農業用水數據的信息化、配水的精量化、灌溉控制的自動化、水肥藥一體化以及種植業節水增效模式的標準化。”彭少明認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