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0-06-12 19:46:06
生態保護修復重磅文件發布!
◎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6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日前由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的《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
“這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層面出臺的第一個生態保護和修復領域綜合性規劃。”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司長吳曉介紹,《規劃》提出了“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難點,堅持科學治理、推進綜合施策,堅持改革創新、完善建管機制”等基本原則,明確了到2035年全國生態保護和修復的主要目標,并細化了2020年底前、2021-2025年、2026-2035年等3個時間節點的重點任務。
《規劃》提出,到203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6%,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60%;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 5640萬公頃;海洋生態惡化的狀況得到全面扭轉。
《規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各生態要素,提出了9項重大工程,包括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等7大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以及自然保護地及野生動植物保護、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撐體系等2項單項工程,并在專欄中列出了47項具體任務。
此次發布的《規劃》與以往相比有很大不同。
“從多年來各項生態規劃和重點工程實施的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生態工程的規劃思路、組織方式和具體實踐,還是以單類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為主,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機制并沒有完全構建起來。” 吳曉說,同時在工程的組織實施和投入機制上也比較單一,引入社會資本投入的政策措施相對比較薄弱。
吳曉強調,這次《規劃》,首先是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重要“改革舉措”,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規劃。他表示,《規劃》是推進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的總體設計,是編制和實施有關重大工程專項建設規劃的重要依據,對推動全國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具有戰略性、指導性的作用。
對于市場化機制的創新,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周遠波表示,目前,正在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綜合各種案例和經驗,探索更多激勵社會主體、社會資本投入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政策措施,促進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達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編輯:朱延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