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6-16 09:45:06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變化關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
過去2000年中,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發展,我國生態環境問題日趨突出。唐代以前,人類活動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人口增長和農業墾殖范圍擴大,導致北方森林草原面積持續下降,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唐代以后,大量人口南遷,長江流域大面積山林和湖泊被開發為農田,南方生態環境逐步惡化。人口壓力不斷加大的歷史條件下,生態退化最終發展為農業社會的重要問題。
當前,時代變化正為逆轉兩千年以來的生態退化趨勢帶來重大歷史機遇。改革開放到今天,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已進入中后期,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已逐步取代傳統農業社會的經濟增長模式;人類活動正向城市等局部地區集中;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廣大群眾對優美環境的需求日益迫切,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伴隨“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我國生態環境變化將迎來歷史性轉折。
實施重大生態工程是加速國家生態保護與恢復、推進“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對于遏制生態退化趨勢,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現已開展的重大生態工程基本屬于單項工程,各項生態工程建設目標、建設內容和治理措施相對單一,部分建設項目還存在拼盤、拼湊以及忽視水資源、土壤、光熱、原生物種等自然稟賦的問題,限制了工程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整體提升。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的《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在改變以往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生態工程布局模式,標志著我國生態工程建設已由局部區域、專項工程建設進入全方位、全過程工程體系建設的新階段。
以重大生態工程為重點,強化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加速推進新時期“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需要重點實現五個轉變:
一是重大生態工程建設理念上的轉變。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新時期的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必須從以單一類型生態系統修復為主,轉變為符合生態系統自然演替規律和內在機理的綜合性治理,在統籌考慮生態系統完整性、地理要素的關聯性和經濟社會發展可持續性的基礎上,系統布局山上山下、地上地下以及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作,徹底改變治山、治水、護田各自為戰和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中條塊分割、碎片化等問題,全面提高生態工程的治理效率。
二是重大生態工程建設目標的轉變。經過近30年的努力,我國生態工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生態建設已逐步進入提質增效階段。新時期的重大生態工程建設,需要將保護和修復目標從以往以自然生態空間和生態資源總量擴張為主,轉變為量質并重、以質為先,通過大力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進一步提高林草覆蓋面積、濕地保護面積、水土流失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積,同時全面改善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濕地、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狀況,大幅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生態服務功能,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
三是重大生態工程空間布局上的轉變。目前,我國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退化趨勢已基本遏制,重點區域的生態環境問題仍凸顯。新時期的重大生態工程建設,以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聚焦優化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同時貫徹落實主體功能區、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強化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海岸帶的生態保護和修復,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生態支撐。
四是重大生態工程建設組織方式的轉變。以往的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大多采取地方政府的分包制,跨區域協同治理有待積極推進。新時期的重大生態工程建設的組織方式需要從“條線為主”向“區塊為主、條塊結合”方式轉變,針對生態工程區存在的突出問題,協同推進重點生態系統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協同推進海岸帶和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協同建設自然保護地及野生動植物保護網絡體系,協同構建包括“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監管平臺在內的支撐體系。
五是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投入機制的轉變。至今為止,我國的生態工程建設主要依賴國家投入,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尚未形成。新時期的重大生態工程建設需要從以國家投入為主模式轉變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模式,在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支出責任、切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的同時,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產權管理、用途管制、空間規劃和生態補償等制度,鼓勵各地統籌多層級、多領域資金,吸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重大工程建設和管理,探索重大生態工程市場化建設、運營、管理的有效模式。
目前發布的《規劃》充分體現了上述五大轉變,并綜合考慮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系統類型,結合各類工程的建設特點,系統提出了9項重大工程,包括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等7大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和自然保護地及野生動植物保護、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撐體系2項單項工程,明確了重大工程建設的主要思路、47項重點工程和重要目標,增強了《規劃》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是一項整體性、系統性、復雜性、長期性工作,只有強化黨的領導,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和執法監督體系,凝聚多方力量,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才能逐步發揮實際成效,推動“美麗中國”目標早日實現。 (葛全勝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