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求是網
2020-06-16 16:42:06
韶關市“燒鵝皇”山莊廣味燒臘令人垂涎欲滴。求是記者張芯蕊 攝
透過透明的玻璃窗,一只只赤橙油亮的燒鵝一字排開,燒臘師傅手起刀落,剖開剛出爐的鵝肚,倒出燒汁,精準斬件,一氣呵成。冒著騰騰熱氣的燒鵝,甘香四溢,攬獲了不少往來食客的芳心。
燒臘——粵菜典藏之作,備受五湖四海食客們的青睞。
燒臘師傅手起刀落,精準斬件,一氣呵成。求是記者張芯蕊 攝
不要小看這一道道小小廣味美食,在它門的背后,藏著廣東省韶關市新豐縣一筆筆精細的“脫貧賬”,承載著這里一個又一個貧困家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鄉村振興,人才是魂。人才匱乏,一直是影響和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一大瓶頸。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積極培養本土人才,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鼓勵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潘志敏是韶關市新豐縣的名人。作為一名返鄉創業的廣式燒臘師傅,他以“粵菜師傅”工程落地實施為契機,培訓粵菜廚師,將自己所學的廣味廚藝賡續傳承,為家鄉的貧困戶提供了就業機會,帶動了1366戶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元。“接下來,我要借助線下優勢更好發展線上,進而帶動更多老鄉走向小康。”面對未來,他信心滿滿。
“燒鵝皇”的廚師在后廚忙碌。求是記者張芯蕊 攝
用自己的雙手,以菜為媒,潘志敏帶領貧困鄉親敲響了致富的“算盤”,將每一道粵菜背后的“市場賬”“食材賬”轉變為“脫貧致富賬”。
據了解,2018年,廣東省發布“粵菜師傅”工程實施,在傳承粵菜文化的同時,促進城鄉勞動者高質量就業,助力精準扶貧,走出一條“色香味俱全”的扶貧和鄉村振興“風味之路”。目前,僅韶關市新豐縣就有1200家餐飲企業參與“粵菜師傅”工程,直接帶動1.2萬人就業。
廣東韶關新豐縣就業服務局局長鄧明告訴記者:“我們非常重視返鄉創業人才的發展和培養,通過抓創業促產業、以產業帶就業,引導返鄉創業的‘帶頭人’,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領路人’,讓貧困群眾致富有產業、就業有崗位、增收有門路。”
扶貧既要“實”,也要“巧”。尋找脫貧的“內生動力”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注的問題。
俗語道,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
惠明客家王酒家廚師朱能卿的日子,越過越好了。
因父母妻兒身患重病,作為家中的“頂梁柱”,朱能卿幾乎花光了自己全部積蓄,由于要照顧患病的家人,他始終無法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2016年,他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人社部門的幫助下,朱能卿找到了現在這份廚師工作。憑借自己的努力,他很快練就了一手好廚藝,從眾多廚師中脫穎而出。2018年,他參加了新豐縣首批粵菜師傅培訓班,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中式烹調師職業資格證書。僅用2年時間,朱能卿就用自己的雙手,摘掉了壓在身上的“貧困帽子”。
朱能卿向記者展示職業資格證書。求是記者張芯蕊 攝
“參加粵菜師傅培訓,考到職業資格證書后,我的工資從每月4800元提升到了6000元。”朱能卿向記者亮出了一本藍色的證書。“有了這本證書,掌握了一技之長,以后不管走到哪兒,我都有了信心。”
談及未來,朱能卿表示,要繼續好好學做菜的手藝,留在家鄉比外出打工要強得多。
朱能卿的拿手菜“釀佛手瓜”。求是記者張芯蕊 攝
“一個粵菜師傅出師就業,就意味著全家脫貧。”鄧明如是說。
舉辦職業技能競賽,以賽選才,提升烹飪從業者的技能水平,是新豐打造粵菜師傅隊伍的重要手段。如今,“粵菜師傅”工程已成為城鄉勞動者奔康致富的有力“加速器”,為激發扶貧“造血”提供了支撐。2019年以來,韶關以“粵菜師傅”工程為抓手,共組織開展“粵菜師傅”技能培訓2305人次,新增就業創業3024人。
“粵菜師傅”菜品展示。求是記者張芯蕊 攝
展望幸福景,小康路上笑顏開。
“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不讓家人為我操心,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朱能卿笑了,陽光燦爛。
民,以食為天。依托地方特色,粵菜出現了“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鄉土美食帶動了新豐縣特色產業揚名飄香。在“吃”上下功夫,粵菜文化早已成為開啟新豐縣鄉村振興的一把“金鑰匙”。
如今的新豐縣,在“粵菜師傅”的“妙手”下,貧困家庭的生活得以“春暖花開”。
如今的新豐縣,有越來越多的“潘志敏”返鄉故里,帶領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有越來越多的“朱能卿”,用自己雙手的拼搏奮斗,走上了奔向小康的幸福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