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0-06-17 09:51:06
廣西巴馬:搬出來過好生活
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東山鄉長洞村弄硬屯是一個“窮山惡水”的小山弄,每次歷經十八彎山路才到家的蒙朝仁無時無刻不想著搬出大山。2018年5月21日上午,蒙朝仁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愿望,搬離了祖輩們生活200多年的大山,來到鳳凰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始了他的新生活。
回憶那一天的情形,蒙朝仁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新房鑰匙時笑得嘴都合不攏。他說,之前他們住在東山鄉大石山里面,在交通方面距離縣城又比較遠,又十分缺水。打工回來要先坐車到巴馬再搭車到鳳凰鄉,再搭車回到長洞,最后從村部步行回家,現在他們到鳳凰鄉附近來居住,交通方便多了,水電都不缺,孩子讀書也近。他感覺就像做夢一樣。
據了解,鳳凰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總投資5341.26萬元,安置173戶966人。為了消除搬遷貧困戶的“后顧之憂”,讓貧困群眾真正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該鄉通過引進電子廠、建立種養基地等發展樓下工廠、門前產業,實現了樓下就業,門前創業,拓寬搬遷群眾的收入渠道,增強了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
安置區主任蒙正武告訴我們,離安置點不遠的鳳凰村小弄哈的粵桂扶貧產業食用菌示范基地,是鳳凰鄉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產業示范基地之一。基地占地30畝,總投資390萬元,目前有大棚84個,有菌棒25200棒,引進種植主要品種有榆黃菇、猴頭菇、毛木耳、香菇等7個品種,預計年產鮮菇約500噸,實現產值約450萬,凈利潤約100萬元。
除了鳳凰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巴馬瑤族自治縣在2016—2018年期間共投資5.91億元建設縣城六能、六一、巴徐等10個安置點304棟1993套安置房,并在安置點配套水、電、排污、道路硬化到戶等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建設小學1個,幼兒園2個,活動中心2個。
同樣是2018年5月21日,盧光雄一家六口與來自巴馬縣西山鄉、東山鄉、所略鄉等鄉(鎮)的161戶貧困群眾一起喜遷六能安置點新居,告別大石山區融入縣城,開始了新生活。
“做夢都沒有想到,我們一家六口一夜之間就能搬來縣城住,還是這么好的房子。”盧光雄興奮地說。來到縣城后,他就開始利用自己以前學到的技術辦起了一家家具廠,自己加工自己銷售,一年有幾萬元的收入,一家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政府讓我們住上了好房子,我們更加要把生意做好,不要拖后腿,逐步過上好日子,將來更要齊心協力奔小康。”
據悉,現在的六能安置點水電氣路網設施完善,還配備了健身、休閑等場所,為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對象“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巴馬縣加強易地搬遷點后續扶持及管理工作,通過落實公益性崗位、扶貧車間就業崗位,開展扶貧招聘會等,多渠道幫助易地扶貧勞動力轉移就業增收入;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按照“一戶一棚”的規模,在安置點發展食用菌產業,帶動搬遷戶發展產業實現穩定收入;招租安置點的商鋪和門面,鼓勵貧困戶通過自主經營雜貨鋪、瓜果蔬菜等自主創業實現增收。
此外按照巴馬縣委縣政府關于脫貧工作要求,該社區對搬遷戶實施油茶產業后續扶持,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下、能致富。“縣里面給了我們1500多畝的油茶基地,總投資1000多萬元,投產后帶動六一、六能、巴徐、解困等小區的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1582戶7401人。”巴馬鎮新民社區黨支部書記羅海新說道。
離開六能安置點時正值傍晚,夏日的余暉給整個六能安置區披上了金色的透明的外衣,人群與車輛進進出出、來來往往;兩邊的商鋪燈火闌珊,店員們忙碌的身影若隱若現;安置區的休閑廣場上有孩子們奔跑,嬉戲打鬧;老人們三五成群地坐在風景樹下,邊搖著扇子邊相互談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