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0-06-26 09:57:06
云龍縣委書記段冬梅(左二)深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調研。(供圖)
全縣548公里縣界,有217公里與列入“三區三州”的怒江州山水相連,山區面積占98.6%;全縣20.8萬人,少數民族占了87.88%,貧困發生率達23.9%;全縣有4個深度貧困鄉鎮、24個深度貧困村,分別占全州深度貧困鄉鎮的80%和深度貧困村的15.7%……
這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在脫貧攻堅中直面的貧情。
“弱在基礎設施、難在產業增收、短在住房保障、缺在配套建設、急在資金投入、軟在攻堅能力。”云龍縣委書記段冬梅曾用36字總結了云龍脫貧攻堅面臨的困難。
“弱、難、短、缺、急”基本可算客觀困難,有國家扶貧政策支持,有中央、省、州各級黨委政府關心,有對口幫扶單位幫扶,都能得到妥善解決。而攻堅能力的“軟”,涉及主觀能動性,攻堅能力不足,再多的政策支持和外部幫扶也無濟于事。
如何破解?
“我們開展了‘頂在前面、干在難處’專項行動。”段冬梅說。
云龍縣“黨員突擊隊”誓師現場。(供圖)
“三帶頭” 凝聚合力勇沖鋒
“大山頭上垛木房,三個石頭搭火塘,無床無被地下睡,房破脊寒圍火塘”,這句順口溜,曾是云龍縣檢槽鄉大工廠村小鋼廠組傈僳族困難群眾的真實生活寫照,也是該縣深度貧困地區群眾脫貧以前的真實境遇。
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后、群眾居住分散、經濟發展滯后……如何全面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每一處每一點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沒有比干更有效的途徑。”段冬梅介紹,2018年 9月20日,大理州委在檢槽鄉召開現場會,提出了“頂在前面、干在難處”的攻堅口號,由此拉開了專項行動的序幕。
頂在前面、干在難處,如何落實?
“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決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工作責任制,領導干部堅決做到三個帶頭——帶頭一線調研、帶頭蹲點督導、帶頭破解難題,以干部的思想、身份、作風轉變擰成干部帶著干的‘一股繩’。”段冬梅說。
她介紹,縣委縣政府先后出臺了“脫貧攻堅四項機制、干部作風十條、縣委常委班子六條規定、各級干部五條規定”等剛性約束條款,明確縣委常委、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縣政協主席分別掛包全縣11個鄉鎮并擔任鄉鎮脫貧攻堅第一書記,縣級各部門領導分別掛鉤86個行政村(社區),各鄉鎮又根據實際由領導干部帶頭層層劃分了責任區。同時,逐級簽訂了3344份脫貧攻堅政治生命責任狀。
領導帶頭、以上率下,凝聚了全力沖刺脫貧攻堅的合力。
“用腳步丈量貧情、用汗水體現實干。”段冬梅介紹,脫貧攻堅戰打響后,全縣86個行政村,自己每個村都走了兩三遍。通過深入貧困村走訪,進一步加深了對云龍貧困程度的認識,也增進了群眾對黨委政府的信任。
“原本以為一夜之間讓農戶想明白可能有困難,沒想到第二天去村里一看,大家都在收東西做好了搬遷準備。”檢槽鄉黨委書記徐云仙回憶,在動員檢槽鄉大工廠村小鋼廠組的34戶傈僳族群眾搬遷過程中,縣、鄉各級領導都曾深入到村里做村民的思想動員工作,因為耐心細致溝通,村民們同意搬遷的速度超出了預期。
“工作重點突出出來,形成了任務清單,領導帶頭形成示范帶動機制,嚴格執紀監督,工作落實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對“三帶頭”機制給檢槽鄉脫貧攻堅工作帶來的促進作用,徐云仙如是總結道。
簽了脫貧攻堅政治生命責任狀,落實不了,咋辦?
兩個字:問責。
據云龍縣扶貧辦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2019年,云龍縣扶貧領域立案查處117件123人,問責68人、4個村“兩委”班子、4個村黨總支;通報曝光61批次282人;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10件31人,立案查處7件12人,問責3件19人。
哪里有困難,黨員干部就在哪里。(供圖)
“三融入” 錘煉隊伍敢擔當
“頂在前面、干在難處”,除了剛性約束,也有溫情的一面。
“2016年開始,縣里幫扶貧干部都交了保險,定期對干部交心談心,每次開會都要叮囑他們注意出行安全,讓扶貧干部輕裝上陣。”段冬梅表示,在開展“頂在前面、干在難處”專項行動過程中,云龍縣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注重從扶貧中干出實績的人員中選拔干部,激勵扶貧干部做到身融、心融、情融,打造“情況最了解、問題最清楚、工作最能干”的扶貧干部隊伍。
今年26歲的李嬌,2016年大學畢業后隨男友一起來到了云龍,兩人作為大學生村官被分到到了不同鄉鎮。李嬌被分到了豆寺村。
剛來到村里,李嬌面臨的困難不少:語言不通;剛畢業入村,不知如何與群眾打交道;在當地沒有熟人,倍感孤獨。
縣委組織部定期的交心談心、縣里專門安排針對大學生村官的崗位招考、鄉政府和村委會的關心照顧、村民的熱情友好……一點一滴都在融化李嬌的心。
李嬌也在跟隨村干部走村入戶的過程中,學到了耐心、責任和溝通技巧。
“沒想過離開嗎?”
“脫貧攻堅以來,村干部經常是天黑后才回家,他們領著微薄的工資,舍家舍業撲在工作上,他們比我更不容易。”李嬌說,幾年來,豆寺村的一些村務工作和脫貧攻堅工作臺賬一直是自己在開展,如果離開,怕后繼者接不上給村里帶來不便。
為了表明堅持到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決心,2019年,李嬌考上長新鄉的事業單位崗位后,又申請作為駐村扶貧隊員繼續扎根豆寺村。她還特地把戶口從騰沖老家遷到了長新鄉。
李嬌不過是云龍縣駐村扶貧隊員中的普通一員。在開展“頂在前面、干在難處”專項行動中,踐行“身融、心融、情融”的案例還有很多。
2018年初,云龍縣白石鎮雙龍村駐村書記韓世奇初到村里掛鉤扶貧時,母親已85歲,女兒又在上高中,工作忙碌的妻子根本無暇照顧老人。
駐村扶貧是大事,必須心無旁騖。韓世奇便和妻子想出了一個“忠孝兩全”的辦法:將母親接到村里照顧,自己工作之余還能陪她說說話,妻子則在家照顧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母親知道后很是支持。就這樣,2018年6月,韓世奇的母親成為雙龍村的新“村民”。
“走在扶貧這條路上,只要群眾幸福,再苦再累也值得。”這是韓世奇的扶貧心語。
2017年,云龍縣委政研室干部李云霞與團結鄉河南村新納入建檔立卡戶的字勝昌一家結為了“親家”。到字勝昌家走訪時,得知他年近80歲的母親常年臥病在床、左眼已失明 3 年、不時發出陣陣咳嗽后,李云霞特地找了醫生上門為老人義診,當得知老人的病可以治好后,她又幫忙去聯系醫院、辦理住院手續、購買住院所需的各種生活用品……
“李云霞是我的‘小女兒’,比親女兒還要好!”治好了病,字勝昌的母親逢人便這樣夸李云霞。
一個個踐行“身融、心融、情融”的扶貧干部,為云龍縣的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大動力。
據統計,2015年以來,云龍縣共提拔使用脫貧攻堅領域干出實績的干部107名。
檢槽鄉哨上村黨總支書記尹志芳在合作社蔬菜基地指導農戶種植。(供圖)
“三爭先” 培育能人強動力
“‘頂在前面、干在難處’不是喊口號,作為村里的黨員干部,就要主動作為,當好致富帶頭人。”這是檢槽鄉哨上村黨總支書記尹志芳的真情告白。
對尹志芳來說,當好致富帶頭人,可不是隨便說說,先看他的成績單:2013年發動村里11戶農戶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其中有建檔立卡戶5戶,發展到2017年已有87戶建檔立卡戶加入,且這些貧困戶當年就全部脫貧退出;2018年在鄉黨委政府幫助下,聯合檢槽鄉6個村的合作社,在鄉政府駐地組建了“十方福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帶領合作聯合社在2019年實現線下農產品銷售2200多萬元、線上銷售130多萬元,帶動64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致富。
其實,靠著早些年販賣土特產積累的市場經驗和銷售渠道,這些年如果單干,尹志芳早是百萬富翁。但他卻選擇了領著群眾干、帶著群眾賺。
“家里曾經在村里比較困難,是黨組織的精心引導,讓我在20歲入了黨,我不能辜負組織的培養。” 尹志芳說。
尹志芳不過是云龍405個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中的一員。 據了解,在開展“頂在前面、干在難處”專項行動中,云龍通過實施“領頭雁”培養工程,大力培養自強感恩爭先、致富帶富爭先、熱心奉獻爭先的“領頭雁”擔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強堡壘、興產業,切實增強貧困鄉村的造血功能。
在云龍縣長新鄉豐華村大巖場組,出生貧寒的村民楊娟花,靠養豬致富后,創立了“長新鄉大巖場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自繁自養”和“委托代養”兩種模式,推動合作社發展成為年出欄6萬頭、產值逾8000萬元的的大型養殖合作社,輻射帶動長新鄉12個村委會和周邊白石、檢槽、寶豐3個鄉鎮1657戶農戶增收致富。
同時,在合作社發展過程中,作為黨員的楊娟花,積極推動合作社內的技能黨員、先富黨員與貧困戶“一幫一”“戶對戶”結對幫扶。她也主動掛包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資金、技術支持,幫助掛包的貧困戶脫貧摘帽。
“涓涓細流,匯成大江大海。”段冬梅說,通過開展“頂在前面、干在難處”專項行動,在全縣形成了“我是干部跟我上,我是黨員跟我干”的脫貧攻堅氛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也由2015年的2880.84元增加到2019年的8974.49元。
2020年5月16日,經過重重考核評估,云南省政府批準云龍縣退出貧困縣。
在這之前的第三方評估檢查中,云龍取得了零漏評、零錯退、零舉證和群眾滿意度較高的“三零一高”好成績。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我們體味到了。”到云龍任職8年,深入參與云龍脫貧攻堅的段冬梅意味深長地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