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7-06 16:07:07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解鎖幸福的密碼——“先行者”蘇州探路小康紀事
新華社南京7月6日電 題:解鎖幸福的密碼——“先行者”蘇州探路小康紀事
新華社記者劉亢、凌軍輝、劉巍巍
20世紀80年代初,向小康奔跑的目標悄然和蘇州這座千年古城結緣。歷經40多年改革開放,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先行者”蘇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提出的“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殷切期望,經濟逆勢飄紅、城鄉日新月異、百姓安居樂業,奮力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漫步姑蘇大地,幸福更有保障、惠及群體更廣,小康偉業起筆處描繪著人間新天堂。
充實幸福的底色
驅蚊香包、布藝玩偶、針織掛件……華燈初上,蘇州市相城區“活力夜集”一開市,“全職媽媽”陳萌就開始出攤,售賣自己的手工作品。在她身旁,躺在嬰兒車中的寶寶好奇地望著川流不息的人潮。“既能陪寶寶,又讓愛好‘變現’,雖然辛苦,但有一種充實的幸福。”
人間煙火氣,最撫百姓心。在蘇州,人們對小康的感受真切而充實。
對于張家港永聯村村民郭金南來說,去年春天做的肝臟移植手術猶如生活一道大坎。好在醫保報銷后,村里又發放了4.5萬多元醫療補助款,大大緩解了全家經濟壓力。“從動手術到現在,幾十萬元醫藥費,絕大部分都報銷了。如果沒有這么好的政策,真不知道后面的日子咋過。”
早在20年前,蘇州就開始通過“征地費轉一點、財政貼一點、個人出一點”等方式,大幅提升農村養老、醫療保障水平,逐漸使其與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并軌。
幸福,還蘊含于更多暖心的細節。
確認菜單、準備材料、烹制菜肴、裝盤檢查……上午7點半,蘇州工業園區婁葑街道的“居家養老愛心廚房”一派忙碌景象。不到11點,周邊社區的老人們就吃上了熱氣騰騰、營養均衡的愛心餐。
“社區精心用心,我們舒心省心。”84歲的吳思勤收下社工送來的配餐,告訴記者,“一餐12塊錢,政府補助后,自己只要花幾塊錢,很實惠。”如今,“愛心廚房”覆蓋蘇州24個社區,送餐范圍仍在不斷擴大。
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底氣。2019年,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近2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6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2200億元,進出口總額3100多億美元,在全國地級市中全部穩居首位。蘇州把近八成財政支出用于民生,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和保障水平。
要靠實干守護穩穩的幸福。昆山吉納爾運動器材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人們正忙碌地穿輻條、裝車架、安車座,流水線上自行車不斷下線。“4月以來,出口訂單量同比增長近三成。”總經理葛雷介紹,企業開足馬力,生產計劃已排到年底。
今年以來,面對全球疫情和中美經貿摩擦雙重挑戰,蘇州奮力“逆風奔跑”。1至5月,蘇州實際使用外資59億美元、同比增長157.5%,總量、增幅均創歷史新高;工業投資逆勢增長27.8%,在GDP超萬億城市中位居前列……危中尋機、砥礪前行,蘇州“保”的底線更夯實、“穩”的格局更鞏固、“進”的勢頭更明顯。
校準幸福的坐標
7月江南,細雨連綿。太湖邊的吳中區臨湖鎮上,“85后”徐峻育精心打造的園藝花園中心游客不斷。2009年,他大學畢業后回鄉創業,如今企業年銷售額超千萬元,“農村水好、空氣好、發展機會多,很多朋友都羨慕我這個‘花郎’嘞!”
在蘇州,“農民”不再是身份區分,更多是一種職業選擇。支撐這一變化的,是產業逐漸興旺、環境日益美麗、農民更加富裕的現代化新農村。2019年,蘇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萬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1.952:1。
小康不小康,不能只看平均數,越是薄弱處越要下功夫。
可愛的串珠動物、五彩的繪畫……蘇州高新區楓橋街道康復驛站展示間,擺滿了惟妙惟肖的手工藝品。讓人驚訝的是,這些手工藝品出自精神殘疾患者之手。20多歲患者小思的媽媽說:“經過免費的自我照料、人際交往等培訓,小思的精力變集中了,社交能力也提高不少,大大減輕了家庭負擔。”
康復驛站是蘇州根據特困群體需求,開展多元化救助的探索。蘇州高新區社會事業局副局長陳東如介紹,把傳統“資金救濟型”救助轉變為“服務需求型”救助,為特困群體精準提供生活、就業、教育、精神關愛等服務。
循著幸福坐標,“奔小康一個不落”在蘇州有了更豐富內涵。不僅是農民、特困群體,占常住人口一半以上的外來人員也在這里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1997年進入昆山正新橡膠,湖北麻城人柯學鋒通過業余自學、實訓實操,掌握了公司所有生產設備的使用技術,每天要保障5個車間、24條生產線安全運轉。23年來,這個“新蘇州人”見證公司第一個輪胎問世,也逐步實現安居夢想。如今,夫妻團聚,15歲的兒子也在當地讀書,小日子紅紅火火。
人與城相依,“小我”與“大我”同行,這是幸福蘇州的深層密碼。
如果說物質條件改善是幸福蘇州的面孔,城市文脈傳承則是幸福蘇州的靈魂。昆山自2018年起承辦“百戲盛典”,集中展演我國現存的348個戲曲劇種,被稱為“中國戲曲史上最完整的劇種大檢閱”。2019年,蘇州建有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近千家,人均公共文化設施面積全國領先。全市每年開展各類惠民展演7萬多場次,惠及農村及社區群眾1000萬人次以上。
從改革開放之初“縣域六虎”爭雄,到如今十大板塊競艷,從物質不斷豐裕到文化日漸繁榮,蘇州在高質量均衡發展路上不斷豐富著幸福的內涵。
向著更幸福美好的藍圖前行
今年3月,美國企業方達醫藥經過全球比選,最終把投資額1.5億美元的生物醫藥項目落戶蘇州。“這里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氛圍,以及對整個產業鏈的精心打造,最吸引我們。”方達醫藥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張天誼說。
企業的信心來源于蘇州“開放再出發”的雄心。“蘇州開放創新合作熱力圖”全球首發、“蘇州產業鏈全球合作對接圖”上線開通……今年以來,因開放而興的蘇州吹響了“再出發”號角,并將生物醫藥確定為“一號產業”,力爭到2030年,集聚相關企業超1萬家,產業規模突破1萬億元。
“越是在考驗經濟韌性的吃緊關頭,越是需要我們開放再出發。”蘇州市市長李亞平說,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蘇州用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集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努力夯實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經濟家底。
衛星地圖顯示,長江干流超過90度的彎道有181道,其中奔流入海前的最后一道在蘇州張家港。這個“江海交匯第一灣”將9公里生產岸線調整為生態岸線,精心打造最美江灣。
岸邊,船老大沈國華主動結束44年“以江為家,逐魚而行”的生活,和周邊漁民一起謀劃轉型。如今,他被當地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聘為漁政船船長,每天沿江巡邏,為長江生態保護貢獻力量。“母親河養活漁民祖祖輩輩,現在該是我們報答她了。”
張家港灣的華麗變身是蘇州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縮影。從靠江吃江到靠江護江,蘇州重塑“江”與“人”的關系,奮力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長江文明新時代篇章。
漫步在昆山張浦鎮濱江路兩岸,人們常常可以看見一個藍眼睛、大胡子的法國小伙兒,身穿天藍色河湖監督員馬甲,手拎環保袋,沿著河道巡查。
36歲的何諾是法資企業迪亞姆展示設備(昆山)有限公司運營經理,2019年底被聘為民間河長。清理沿岸垃圾、檢查管道排放、觀察水質顏色……“幾乎每周都會把5.5公里的河道走一遍。”何諾說,美麗生態共建共享,希望帶動更多人護河、愛河、守河。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蘇州將對照“強富美高”總要求,沖刺全面小康建設“最后一公里”,部署現代化試點“最先一公里”,爭取早日建成“現代國際大都市,美麗幸福新天堂”。
“吃老本跑不出‘加速度’,不加油轟不出‘推背感’,我們要再創一個激情燃燒、干事創業的火紅年代,把發展與民生的藍圖描繪得更加精美。”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說。 【編輯:劉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