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7-06 19:23:07
廣西集“老、少、邊、山、庫”于一體,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近一半貧困人口居住在大石山區、石漠化地區,千山萬弄間的村屯邊遠封閉,土地貧瘠,“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問題嚴重。易地扶貧搬遷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舉措,只有搬出大山,才能擺脫千百年來的貧困狀況。
原居住在大化瑤族自治縣百馬鄉的村民李洪,生活壓力大,一家人靠他修路維持生活。老家交通不便,看病要走幾十公里的山路到縣城。自從搬遷到大化瑤族自治縣古江安置區,在政府的幫扶下,李洪擁有了一間小賣部,有了穩定的收入,生活壓力變小了,看病也變成了“一步路”的事。
廣西是易地扶貧搬遷的大省區,“十三五”時期,廣西計劃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1萬人。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再大的困難也要拔丁抽楔,奮勇向前。2016年以來,廣西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指導下,全區上下克難攻堅、奮勇前進,經過4年的努力,截至2019年底,安置點項目和住房建設已全部完成,16萬多戶71萬人貧困人口基本搬遷入住。
實行“八包”到底 助力貧困群眾挪“窮窩”
為充分調動貧困戶的積極性、主動性,4年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高位謀劃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研究出臺《全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領導包點責任制工作實施方案》,實行“市領導包縣、縣領導包點”,實行包建設進度、工程質量、資金監管、搬遷入住、后續產業發展、就業創業、穩定脫貧、考核驗收的“八包”責任制,壓實易地扶貧搬遷責任主體,大幅提升搬遷入住率,累計搬遷入住率達100%,組織市、縣持續推進“三個一”(“一戶一策”“一戶一幫”“一戶一檔”)后續扶持措施,確保群眾“可發展”,有力夯實了脫貧根基。
以集中安置為主 確保貧困群眾“穩得住”
經過統籌考慮,結合城鎮化工作的需要,廣西尊重搬遷群眾意愿,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易地扶貧搬遷以集中安置、無土安置為主,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部分靠縣城、靠集鎮安置,具有搬遷人口進城多、城鎮化和市民化明顯等基本特點。
據統計,截至2020年3月底,“十三五”時期計劃搬遷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1萬人中,已搬遷入住16.37萬戶71萬人,搬遷入住率100%。同時,為了不增加群眾負擔,搬遷戶人均自籌資金不超過2500元;采取投親靠友、回購安置房方式安置的,人均補助資金或購房成本控制在52650元以內。
“(生活)變化很大。之前小孩是去到其他村去讀書,現在搬來這邊之后,小孩上學有公交車接送,中午午餐是免費的,縣城里的教育設施設備方面都比鄉下好。”曾居住在大化古河鄉坡尺村山弄里的搬遷戶盧泉,由于山區條件差,盧泉和妻子在廣東務工十幾年。2017年12月,盧泉一家五口搬到達吽小鎮,入住一套三居室,同時租下一間鋪面,由父母照看,經營糧油、副食品以及火麻等土特產。盧泉勤勞能干,2019年7月通過推薦選舉成為古江社區居民委員會副主任。
為全面落實遷入地教育、養老、醫療衛生、戶籍、最低生活保障等保障機制,確保搬遷戶與城鎮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廣西各安置點建設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項目397個。同時,在安置區設立黨支部、居委會和物業管理中心,落實“一對一”精準幫扶,適時開展智志雙扶,幫助搬遷戶樹立信心,增強自我脫貧的動力和能力,確保搬遷一戶、脫貧一戶、穩定一戶。
“非常感謝我們黨和政府,有一個這么好的政策,能讓我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盧泉說。
廣西易地扶貧搬遷有效提高了城鎮化率。廣西13個市78個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在縣城和鄉鎮建設安置點,安置點選址科學合理,配套建設齊全,可持續發展措施保障有力,促進了城鎮化建設,助推了全區城鄉一體化進程。(易琬婷整理、制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