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云南頻道
2020-07-09 10:03:07
7月9日,隨著最后一聲炮響,由中鐵十局承建的云南大(理)至臨(滄)鐵路全線重點控制工程——紅豆山隧道順利貫通,標志著國內首例、世界罕見的有毒有害氣體隧道掘進難題順利攻破,為大臨鐵路早日開通奠定堅實基礎。
大臨鐵路紅豆山隧道,是目前我國鐵路建設中遇到的唯一一座匯集了8種有毒有害氣體、長距離大規模強涌水、高地溫、長段落花崗巖蝕變的長大隧道。隧道位于臨滄市鳳慶縣、云縣境內,全長10616米,毗鄰瀾滄江,群山環抱,地理環境極為復雜,為完成10公里多的隧道,施工便道修了37公里。
“紅豆山隧道之所以稱為世界罕見‘毒氣’隧道,因為有害氣體的種類最多、濃度最高、危害程度最大,其有毒有害氣體極高度危險區域長達4210米,高度危險區域3630米,高度以上危險區域占隧道全長的73.8%,每掘進一米都充滿未知與挑戰,只有參與其中的人才知道貫通的份量和勝利的來之不易。”中鐵十局大臨鐵路項目部副總工程師全斐感慨地說道。
紅豆山隧道于2016年5月開工,2017年6月隧道內發現硫化氫、二氧化碳等8種有害氣體。此外,隧道內還遇到近40℃的高溫區域,因此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外運大量冰塊降溫,工人們經常頂著高溫、佩戴防毒面罩進行施工。
由于沒有可借鑒的施工經驗,施工單位多次邀請石油、煤礦等行業知名專家現場會勘,召開專家會,研究有害氣體的處理方案;同時在紅豆山隧道建立“特殊地質專業研究實習基地”,組織管理人員、作業人員共同學習,掌握有害氣體的防范知識,研討具體的施工方法、工藝標準。在拼搏實干中創新、創新中拼搏實干,經過反復的現場驗證,形成了一套針對多種有害氣體的控制標準和施工方法,成功解決了多種高濃度、有突出危險有害氣體隧道施工難題。2019年11月,紅豆山隧道科研團隊參與了川藏鐵路隧道設計、施工暫行規定的編制,第一次將有毒有害氣體隧道的危險等級劃分標準,預報、監測、防突及風險管理納入設計及施工規范。
中鐵十局大臨鐵路項目部副總工程師全斐介紹:紅豆山隧道的施工難點具有獨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復制性,施工中形成了施工工法4項、專利40項,其中“有毒有害氣體地下工程消石灰水光面爆破”“有害氣體隧道快速降毒”等施工方法和“隧道有害氣體監測數據無線接力傳輸系統”等發明得到了業內專家的高度認可。
自2016年5月開工建設以來,面對隧道復雜的地質條件,全體參建人員堅持“科學、快速、均衡”的施工理念,以“資源配置、工法優化、工序管理”為核心,堅持“巖變我變”的推進思路,強支護、控變形,緊盯超前地質預報、監控量測及預警信息管理。今年以來,項目堅持防疫復工兩手抓、兩手硬,確保施工生產安全有序進行。1200人的團隊,歷經1500多個日夜的艱苦奮戰,終于實現了紅豆山隧道順利貫通。
昆明局集團滇西鐵路建設指揮部大臨段落指揮部指揮長陳應武介紹:作為完善國家西部鐵路網的重點工程,大臨鐵路的建設正全面推進,按照集團公司“大干100天,決勝大臨鐵路”的目標,各參建單位加班加點趕進度,全力推進剩余工程建設,目前路基完成99%,橋梁完成98%,隧道完成98%,各項工作按照施組計劃有序推進。
大臨鐵路北起廣大線大理站,從大理州跨越瀾滄江后到達臨滄市,線路全長202公里,設計時速為每小時160公里。建成通車后,大理到臨滄將由現在公路運輸的近5小時壓縮到1.5小時,結束臨滄市不通鐵路的歷史,有效改善滇中、滇西區域交通格局,起到助推我國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的積極作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