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地評線】荔枝網評:科技“賦能”讓防汛救災更科學高效

來源:荔枝新聞

作者:

2020-07-18 20:43:07

  

       特約評論員/李建

6月以來,我國南方出現持續強降雨,累計降雨量大、覆蓋范圍廣,長江中下游地區江河水位暴漲。截至17日8時,鄱陽湖標志性水文站水位21.97米,仍超出警戒線2.97米,鄱陽湖流域防汛形勢依然嚴峻。雷達流速儀、大數據預警、紅外無人機搜救被困人員……面對兇猛的洪水,高科技正在重新定義新時代的抗洪“戰術”。越來越多的抗洪科技利器被運用到抗洪搶險一線,讓搶險救援更加科學高效。

防汛救災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關系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國家安全。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防汛救災工作十分重要。防汛抗洪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唯有科學應對、精準施策,才能掌握主動權。當前,我國多地進入主汛期,一些地方發生洪澇地質災害,防汛形勢復雜嚴峻。要打贏這場防汛抗洪的“硬仗”,不僅要有勇氣,還要依靠科學。面對嚴峻的防洪安全形勢,各地充分發揮“技防”優勢,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不斷提升汛期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實現云端作業、智慧防洪、科學減災。

 裝備升級讓防汛更科學。此次防汛抗洪過程中,無人機、“龍吸水”、動力舟橋、機器人、5G智慧無人救生船、水下探視儀……一批抗洪搶險利器被投入“戰場”,各式各樣的“智能+”抗洪手段,正廣泛運用到抗洪搶險中,為高效調度和應急處置提供科學依據,有效提高了預警搶險的機動性和時效性。比如,搭載了可見光、紅外雙波段視頻相機、大視場測繪相機、光學相機等不同傳感器的無人機,盤旋在鄱陽湖區上空,為災情研判、蓄滯洪區運用論證提供科學支撐。水利部舉辦的新聞通氣會上表示,如今,水利部收齊全國12萬個報汛站的水雨情信息僅需10到15分鐘,一次洪水作業預報的時間也僅需幾十分鐘。

 數據分析讓防汛更高效。從氣象和水情預報到防汛監測與預警;從上天入地的科技設備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不斷提高的防汛抗洪科技含量,讓防汛抗洪效率和安全性更上一個臺階。以前巡堤要靠人到現場看,再通過口述、筆記記錄反饋巡查情況,汛情研判效率較低。如今系統自動記錄管轄段水情變化,實時顯示堤防沿線視頻監控畫面,一旦發現異常,管理員立即將畫面配以文字描述及時上傳,研判效率大幅提高。比如,擔負氣象水文值班任務的某部官兵利用氣象水文信息綜合顯示應用系統、精細化數值預報系統和一體化預報保障平臺,對轄區內主要干支流200余個水文站點進行監測,動態預報雨情水情變化趨勢及幅度,為抗洪部隊提供保障建議60余條。

智能技術讓防汛更智慧。防汛抗洪一線的數字化應用越來越普遍,智能防汛正逐漸成為主流。手機程序及時更新最近的汛情和預警,智能機器人“沖”在抗洪第一線,海綿城市的透水地面迅速吸收降水……防汛領域管理思路和應用技術的創新,讓防汛抗洪變得更智慧。堤壩安全是防汛抗洪的重點之一,及時探測險情,才能防患于未然。拿出一卷卷黃色電纜,將上面串著的上百個金屬電極打入堤壩土體內,再將電纜接頭與三臺黃匣子連接,就能給堤壩做“CT”檢查……這一技術的原理是通過DSDT-1型雙分布式三維電阻率成像系統“透視”壩體結構,快速判斷堤壩是否存在空洞、裂縫、土層結合松散、管涌、滲流等隱患,有效做到提前防范、提前預警。(李建)

[責任編輯:楊凡、韓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安徽長江干流全線超警戒水位 防汛應急響應升至I級

中新社合肥7月18日電安徽長江干流全線超警戒水位1.31米至1.9米,35條河湖超警戒水位,461座水庫超汛限水位……鑒于當前十分嚴峻的防汛抗洪...[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07-18

98年獲救胎兒 如今身著迷彩綠奮戰在九江抗洪一線

連日來,在永修縣艾城堤壩上,陸軍第73集團軍某旅“抗洪搶險英雄營”的官兵和時間賽跑,加固堤壩、處置險情,其中有個身影格外賣力,黝黑精...[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江西頻道 2020-07-18

把自己“釘”在堤壩上的村支書洪棉雪

新華社南昌7月18日電(記者郭杰文)夜幕降臨,洪棉雪手持手電筒、木棍走在剛筑起不久的子堤上,不時用手中的木棍戳打堤面,仔細查看有無滲...[詳細]
新華網 2020-07-18

甘肅嘉峪關草湖濕地面積擴大 成鳥類遷徙國際通道“驛站”

中新社蘭州7月18日電甘肅嘉峪關草湖國家濕地公園18日披露稱,截至目前,該公園濕地面積由2013年711.5公頃擴大至796.88公頃,水域面積為125...[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07-18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