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張新文?重回山鄉當老師(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行走“三區三州”探脫貧)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2020-07-21 08:53:07

圖為張新文在課間與學生交流。

李建生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地處橫斷山脈的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長期以來既是脫貧攻堅的重點,也是脫貧攻堅的難點。在這里,如何通過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不僅考驗著個人和家庭,也考驗著學校和政府。作為一名離開大山又重回大山的年輕人,小學老師張新文的故事,濃縮著許多人的努力與期待。

一場雨,讓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又涼了下來,也讓山上的石頭變得不太安分:大的沖到公路上裂成一塊塊碎石,小的和著沙土壘成一堆。

從香格里拉市到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的道路,也因碎石堵塞變得愈發難走,汽車不敢提速,不到200公里的距離走了3個多小時。路難行,會不會阻礙脫貧攻堅的進程?

畢竟,眼前這峰巒起伏的橫斷山脈算不上是一片對人“友好”的土地:倘若勤勞,尚可糊口;但凡家中一人遭遇疾病,便很容易被拖垮;如果還想讓孩子多受點教育,更是難上加難。

迪慶州維西縣白濟汛中心完小的老師張新文,便出生在一個負擔重的家庭,自己的求學之路曾經相當坎坷。“好在這已經成為過去式,現在的孩子,都能讀上書了!”

走出大山上大學

終于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張新文眉頭擰成了疙瘩,呆坐了一晚。那是2012年7月,上學比較晚的張新文已經20歲。

錄取通知書于他,是證明。“咱家里窮,但學習行!”

但大學對他而言,卻是“燙手的山芋”。

父親常年生病,全靠母親在外謀生。張新文知道,家里將他供到高中畢業,已經拼盡了全力。

是現在就出去打工,還是繼續讀完大學?

張新文狠狠心選擇了前者,盡可能平淡地向父母說了自己的打算。“我出去打工,咱家明年就能過上好日子!”說完,3個人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那一天,母親沒有出工。“咱就是窮一輩子,也不能慫一輩子!”母親說了很多話,讓張新文印象最深的一句是:“砸鍋賣鐵,也要供你把書讀完!”

“你知不知道娘這輩子不識字,有多難受?我不想你像娘這樣,以后后悔。”母親是文盲,但話語間有著傈僳人特有的倔強。

繼續求學,意味著多出一大筆開支。一家人開始盤算學費從哪里來:土豬能賣些錢,親戚的“賀禮”也有千把元錢。但算來算去還是不夠。一籌莫展之際,村小組組長張建軍帶來了好消息,考上大學,能去縣民政局領2000元資助。

2000元,于張新文而言,可謂雪中送炭。2012年8月23日,張新文終于站到了大學校門前。雖然這是第一次走出維西大山,但他知道,值得期待的未來之門已經打開了。

得益于這份資助,當年維西縣還有許多貧困家庭的孩子走出大山求學。這份關鍵的資助,如今不但依然在,還更加給力:截至2019年末,維西縣累計資助高等院校貧困生1631人次,實現了應助盡助。

返回家鄉當老師

剛開學沒多久,張新文的激情就差點被現實的窘迫打倒。雖然來之前父母借錢,加上自己打工攢了些生活費,但依舊過得緊緊巴巴。

小伙子臉皮薄,只能自己咬牙扛著。但沒多久,心細的班主任看出了端倪。“班主任幫我調來了貧困村的證明材料,爭取了2500元國家助學金,幫我度過了最窘迫的時間。”張新文說。

為了盡可能減輕家里負擔,一到假期張新文就去工地找活干,而且專挑重體力活干,因為能多賺工錢。

“再難也不會跟家里講,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張新文說。

而張新文的母親,則在電話那頭有意無意給他帶來喜訊:

“村里給咱家安排了低保,一年有900元補助。”

“駐村干部送來了豬崽,年底賣了,剩下的咱還能做臘肉。”

……

就這樣,3年的大學時光倏然而過,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變好,但壓在張新文心里的石頭越來越沉。

由于缺乏經驗,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接連失利,加上讀書多年給家庭壓上的經濟負擔,張新文內心充滿深深的內疚。于是,張新文又走進了工地。一天120元的工資,讓他忘記了疲憊,也忘記了讀書的初衷。

“有沒有興趣來學校代課?”維西縣一中教科主任的一個電話,讓張新文的內心泛起了一絲波瀾。

夢想找上門,可張新文并沒有立馬答應,問了問工資后回絕了。“平均一天只有50元錢,還不到我在工地搬磚的一半!”

回到家,張新文閑談時跟母親說起了拒絕代課老師的事,哪知母親一下子來了氣。“不要只看眼前這點錢!你在工地,咱們家還是老樣子。去做老師,咱們的生活才會有變化。”

說不清是怕母親生氣,還是想為自己爭口氣,張新文成了一名代課老師,白天上課批改作業,晚上看書備考。2016年,張新文再戰事業單位考試。

終于,被錄取的好消息傳來!張新文第一時間給父母撥通了電話。電話那頭,父母激動得不斷重復著說“好”。

隨著張新文入職,有了穩定收入,他家按照政策在2017年脫貧出列。

未來教育會更好

正式入職后,張新文主動申請擔任了班主任。“學生不放假,班主任不放假”,盡管學校離家只有20分鐘的車程,可張新文只有在周末孩子放假時,才回趟家。

站在易地搬遷后的新家庭院里,當了4年小學老師的張新文,指著遠處的新學校感慨:以往的木房換成了鋼筋混凝土房,操場也升級成了塑膠跑道。

做老師的時間越久,張新文就越能感受到教育的意義。在白濟汛完小,大部分孩子是當地的傈僳族,學前教育的基礎較差,有些偏遠山村的孩子入學之初甚至聽不懂普通話。為了更好地教他們知識,張新文就先講一遍普通話,再用傈僳語翻譯一遍。“我帶過的第一批孩子現在都已經上了四年級,普通話比我說得還標準。”張新文說,教育不僅改變了自己,也正在改變這片山區。

脫貧攻堅,改變著維西大山。隨著公路更加通達,互聯網更加方便,越來越多維西人走出大山,大山外的信息也源源不斷進入大山。“以前是黑板,現在是電子白板;這不僅是由黑變白,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孩子還是老師,獲取信息的渠道已經翻越了這片大山。跟山外、跟大城市的孩子同步了。”

不過,在當老師的過程中,張新文并非毫無苦惱:“最難應對的是孩子厭學。”前陣子,班上一個孩子厭學不肯來上課,好說歹說才勸回來。

后來,這個不善表達的孩子在作文里流露了真情:“爸媽不在家,外公帶我不容易。”“我想好好孝敬外公,那要先有份好工作。以后要想找份好工作,現在我得先好好完成功課。”

語文老師把作文轉給張新文,他才徹底放心。“就好像看到了幾年前的自己。”張新文說,“年紀越小,其實越不容易看得長遠。有些孩子的家長因為文化水平有限,家庭教育可能比較弱,這樣的家庭更需要我們老師和學校發揮作用。”

看著校園環境一天天變好,身邊同事中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研究生,孩子們開始學會上網,對大山外的世界有了更多期待,張新文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午休前,幾個在樓道內圖書角讀書的孩子看到張新文路過,拉住他問這問那。張新文索性坐下來,跟孩子們一起讀了一篇故事。“愛讀書的孩子,心不會被這大山圈住。”他感慨。

圖為張新文在課間與學生交流。

李建生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地處橫斷山脈的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長期以來既是脫貧攻堅的重點,也是脫貧攻堅的難點。在這里,如何通過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不僅考驗著個人和家庭,也考驗著學校和政府。作為一名離開大山又重回大山的年輕人,小學老師張新文的故事,濃縮著許多人的努力與期待。

一場雨,讓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又涼了下來,也讓山上的石頭變得不太安分:大的沖到公路上裂成一塊塊碎石,小的和著沙土壘成一堆。

從香格里拉市到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的道路,也因碎石堵塞變得愈發難走,汽車不敢提速,不到200公里的距離走了3個多小時。路難行,會不會阻礙脫貧攻堅的進程?

畢竟,眼前這峰巒起伏的橫斷山脈算不上是一片對人“友好”的土地:倘若勤勞,尚可糊口;但凡家中一人遭遇疾病,便很容易被拖垮;如果還想讓孩子多受點教育,更是難上加難。

迪慶州維西縣白濟汛中心完小的老師張新文,便出生在一個負擔重的家庭,自己的求學之路曾經相當坎坷。“好在這已經成為過去式,現在的孩子,都能讀上書了!”

走出大山上大學

終于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張新文眉頭擰成了疙瘩,呆坐了一晚。那是2012年7月,上學比較晚的張新文已經20歲。

錄取通知書于他,是證明。“咱家里窮,但學習行!”

但大學對他而言,卻是“燙手的山芋”。

父親常年生病,全靠母親在外謀生。張新文知道,家里將他供到高中畢業,已經拼盡了全力。

是現在就出去打工,還是繼續讀完大學?

張新文狠狠心選擇了前者,盡可能平淡地向父母說了自己的打算。“我出去打工,咱家明年就能過上好日子!”說完,3個人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那一天,母親沒有出工。“咱就是窮一輩子,也不能慫一輩子!”母親說了很多話,讓張新文印象最深的一句是:“砸鍋賣鐵,也要供你把書讀完!”

“你知不知道娘這輩子不識字,有多難受?我不想你像娘這樣,以后后悔。”母親是文盲,但話語間有著傈僳人特有的倔強。

繼續求學,意味著多出一大筆開支。一家人開始盤算學費從哪里來:土豬能賣些錢,親戚的“賀禮”也有千把元錢。但算來算去還是不夠。一籌莫展之際,村小組組長張建軍帶來了好消息,考上大學,能去縣民政局領2000元資助。

2000元,于張新文而言,可謂雪中送炭。2012年8月23日,張新文終于站到了大學校門前。雖然這是第一次走出維西大山,但他知道,值得期待的未來之門已經打開了。

得益于這份資助,當年維西縣還有許多貧困家庭的孩子走出大山求學。這份關鍵的資助,如今不但依然在,還更加給力:截至2019年末,維西縣累計資助高等院校貧困生1631人次,實現了應助盡助。

返回家鄉當老師

剛開學沒多久,張新文的激情就差點被現實的窘迫打倒。雖然來之前父母借錢,加上自己打工攢了些生活費,但依舊過得緊緊巴巴。

小伙子臉皮薄,只能自己咬牙扛著。但沒多久,心細的班主任看出了端倪。“班主任幫我調來了貧困村的證明材料,爭取了2500元國家助學金,幫我度過了最窘迫的時間。”張新文說。

為了盡可能減輕家里負擔,一到假期張新文就去工地找活干,而且專挑重體力活干,因為能多賺工錢。

“再難也不會跟家里講,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張新文說。

而張新文的母親,則在電話那頭有意無意給他帶來喜訊:

“村里給咱家安排了低保,一年有900元補助。”

“駐村干部送來了豬崽,年底賣了,剩下的咱還能做臘肉。”

……

就這樣,3年的大學時光倏然而過,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變好,但壓在張新文心里的石頭越來越沉。

由于缺乏經驗,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接連失利,加上讀書多年給家庭壓上的經濟負擔,張新文內心充滿深深的內疚。于是,張新文又走進了工地。一天120元的工資,讓他忘記了疲憊,也忘記了讀書的初衷。

“有沒有興趣來學校代課?”維西縣一中教科主任的一個電話,讓張新文的內心泛起了一絲波瀾。

夢想找上門,可張新文并沒有立馬答應,問了問工資后回絕了。“平均一天只有50元錢,還不到我在工地搬磚的一半!”

回到家,張新文閑談時跟母親說起了拒絕代課老師的事,哪知母親一下子來了氣。“不要只看眼前這點錢!你在工地,咱們家還是老樣子。去做老師,咱們的生活才會有變化。”

說不清是怕母親生氣,還是想為自己爭口氣,張新文成了一名代課老師,白天上課批改作業,晚上看書備考。2016年,張新文再戰事業單位考試。

終于,被錄取的好消息傳來!張新文第一時間給父母撥通了電話。電話那頭,父母激動得不斷重復著說“好”。

隨著張新文入職,有了穩定收入,他家按照政策在2017年脫貧出列。

未來教育會更好

正式入職后,張新文主動申請擔任了班主任。“學生不放假,班主任不放假”,盡管學校離家只有20分鐘的車程,可張新文只有在周末孩子放假時,才回趟家。

站在易地搬遷后的新家庭院里,當了4年小學老師的張新文,指著遠處的新學校感慨:以往的木房換成了鋼筋混凝土房,操場也升級成了塑膠跑道。

做老師的時間越久,張新文就越能感受到教育的意義。在白濟汛完小,大部分孩子是當地的傈僳族,學前教育的基礎較差,有些偏遠山村的孩子入學之初甚至聽不懂普通話。為了更好地教他們知識,張新文就先講一遍普通話,再用傈僳語翻譯一遍。“我帶過的第一批孩子現在都已經上了四年級,普通話比我說得還標準。”張新文說,教育不僅改變了自己,也正在改變這片山區。

脫貧攻堅,改變著維西大山。隨著公路更加通達,互聯網更加方便,越來越多維西人走出大山,大山外的信息也源源不斷進入大山。“以前是黑板,現在是電子白板;這不僅是由黑變白,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孩子還是老師,獲取信息的渠道已經翻越了這片大山。跟山外、跟大城市的孩子同步了。”

不過,在當老師的過程中,張新文并非毫無苦惱:“最難應對的是孩子厭學。”前陣子,班上一個孩子厭學不肯來上課,好說歹說才勸回來。

后來,這個不善表達的孩子在作文里流露了真情:“爸媽不在家,外公帶我不容易。”“我想好好孝敬外公,那要先有份好工作。以后要想找份好工作,現在我得先好好完成功課。”

語文老師把作文轉給張新文,他才徹底放心。“就好像看到了幾年前的自己。”張新文說,“年紀越小,其實越不容易看得長遠。有些孩子的家長因為文化水平有限,家庭教育可能比較弱,這樣的家庭更需要我們老師和學校發揮作用。”

看著校園環境一天天變好,身邊同事中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研究生,孩子們開始學會上網,對大山外的世界有了更多期待,張新文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午休前,幾個在樓道內圖書角讀書的孩子看到張新文路過,拉住他問這問那。張新文索性坐下來,跟孩子們一起讀了一篇故事。“愛讀書的孩子,心不會被這大山圈住。”他感慨。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外媒關注中國影院復工首日:票房破百萬 上映片單豐富

參考消息網7月21日報道。據衛星社網站7月20日報道,數據顯示,截至7月20日6時26分,中國全國影院復工首日的預售分賬票房達140.4萬,觀影人...[詳細]
參考消息網 2020-07-21

中歐存在緩和意識形態紛爭的現實空間

社評 中歐存在緩和意識形態紛爭的現實空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0日開始了英國和丹麥之行,他此訪的主要目的就是勸說這兩個國家配合美國大戰...[詳細]
環球時報 2020-07-21

國產新支線客機ARJ21載客逾100萬人次

7月20日晚,隨著一架身披成都航空“中國夢”涂裝的EU6674航班客機從上饒三清山機場起飛,至成都雙流機場降落,ARJ21飛機迎來了第100萬名乘...[詳細]
新華社客戶端 2020-07-21

每分錢都花在緊要處

編者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要大力提質增效,各項支出務必精打細算,一定要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詳細]
人民日報 2020-07-21

安徽六安:全力轉移洪水圍困群眾

7月20日,救援人員用橡皮艇將被困群眾送往安全地帶。2020年7月20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固鎮鎮境內,來自安徽、河南、江蘇、湖北等地的武警...[詳細]
人民網 2020-07-21

吉林長春:機場電梯無接觸按鈕上線

7月20日,工作人員在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候機樓內安裝電梯感應裝置按鈕。連日來,吉林省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對電梯按鈕進行改造,安裝紅外線感應...[詳細]
新華社 2020-07-21

江蘇海安:鹽通高鐵鋪軌忙

江蘇海安 鹽通高鐵鋪軌忙。2020年7月20日,中鐵十一局工程人員正在鹽通高鐵海安段進行500米長鋼軌鋪設作業。鹽通鐵路全長157公里,設計時速...[詳細]
人民網 2020-07-21

院線復工首日票房不斷摸高 電影市場復蘇存不確定性

院線復工首日票房不斷摸高電影市場復蘇仍存不確定性。全國影院在停擺近180天后,終于按下“重啟鍵”。據了解,20日在全國各地影院上映的影...[詳細]
經濟日報 2020-07-21

西門子高管:新基建將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能

新華社北京7月20日電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高管20日表示,中國政府正致力于發展新基建,推動在5G、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創新,這將為...[詳細]
新華網 2020-07-20

“今夜不眠!”——蒙洼蓄洪區7小時生死轉移

——蒙洼蓄洪區7小時生死轉移。受近期強降雨影響,淮河干流王家壩站水位19日快速上漲,當晚7時,王家壩水位29.09米,距離保證水位僅0.21米...[詳細]
新華網 2020-07-20

貴州:“三個緊急撤離”確保人員轉移避險落實到位

新華社貴陽7月20日電(記者李黔渝)記者從20日舉行的貴州省防汛抗旱救災會商調度視頻會議上了解到,貴州持續加強主汛期地質災害防范應對工...[詳細]
新華網 2020-07-20

習近平同贊比亞總統倫古通電話

新華社北京7月20日電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20日晚同贊比亞總統倫古通電話。習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全世界是一次嚴重危機和嚴峻考驗。在中國...[詳細]
新華網-首頁要聞 2020-07-20

習近平同巴勒斯坦國總統阿巴斯通電話

新華社北京7月20日電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20日晚同巴勒斯坦國總統阿巴斯通電話。習近平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向巴勒斯坦政府和人民抗擊新冠肺...[詳細]
新華社移動端-訂閱號-國際-新華國際 2020-07-20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