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0-07-23 11:04:07
黨的十九大做出了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明確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并強調“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戰略支撐。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目標與推進方向,具有重要意義。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應對內外部形勢變化的戰略要求
總的來看,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變化、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我國邁向工業化新階段的必由之路。
第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符合工業化后期產業升級的一般規律。從主要國家工業化、現代化的歷史經驗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貫穿了整個工業化的歷史進程,特別是進入工業化中期以后,隨著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制造業一般都會經歷綜合成本上升的壓力,這時需通過產業升級實現向價值鏈高端的攀升。歷史經驗表明,那些成功實現了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和地區,最終都順利進入了高收入國家的行列。可以說,制造業的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關系到一國經濟持續發展、收入水平提高和現代化的全局。
第二,內在支撐條件變化和消費升級驅動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我國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但制造業存在的一系列結構性矛盾和問題也不容忽視。比較突出的就是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低端產能過剩,高端、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難以滿足居民消費升級的需求。與此同時,經濟發展的內在支撐條件正在發生變化,處于比較優勢動態轉換的時間窗口期,這些都進一步形成了對制造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倒逼機制。還要看到,居民消費升級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也提出了要求。根據國際經驗,人均國民收入在超過1萬美元后,將進入一個消費升級較為劇烈的時期,特別是高品質、高端化、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消費將快速增長,居民消費結構和層次的提高將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形成直接推動。
第三,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為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世界制造業發展的歷史,也是一部工業革命推動的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歷史。從歷史上看,每一次工業革命都帶來了新的通用性技術擴散應用和生產方式變革的重大機遇,為制造業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正在推動制造業進入“智能化”時代。據埃森哲公司預測,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全新的生產要素,有望將美國、英國等國家2035年的勞動生產率最高提升40%。這對正處于人力成本上升、傳統要素投資回報率遞減的中國制造業來說,是一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機遇,有利于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走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第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妥善應對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客觀要求。全球產業競爭格局的形成與重構,本質上是大國經濟發展和競爭博弈的結果,新冠肺炎疫情作為一種疊加因素,將加速全球產業鏈的重構。目前,我國制造業多數產品的可替代性較強,產業鏈根植性、穩定性和競爭力仍然較弱,尚未形成不容輕易替代的競爭優勢。妥善應對產業鏈重構趨勢,需要加快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競爭合作,拓展新的發展機遇。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邁入工業化新階段的一場系統性變革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提高制造業供給體系質量、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為目標,以提高效率效益為根本要求,以創新為根本動力,優質高效、平衡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是我國邁入工業化發展新階段后,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產業結構、發展動力、體制機制等系統性變革的過程。
我國制造業的新變化將主要體現為:由“規模擴張”轉向“質效提升”,由傳統制造模式轉向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由傳統產業體系全面升級為現代產業體系,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以及全面構建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新機制。
同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也進一步明晰。
一是供給體系的質量不斷提高。制造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取得顯著成效,制約產業發展的基礎能力短板基本補齊;產品質量、品種結構持續優化,品牌認可度進一步提升;供給體系基本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消費升級的需求。
二是運行效率和效益進一步提升。主要體現為技術創新和生產方式創新促進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增加值率明顯提升,制造企業經營效益保持在較好水平,行業平均利潤率有所提高。
三是實現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綠色制造的理念貫穿于制造業生產的全流程和產品全生命周期,充分體現清潔安全和集約生產的內在要求,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
四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明顯增強。制造業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資源要素空間配置效率提高,區域發展協調性、聯動性顯著增強,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制造業升級對農業現代化、現代服務業的支撐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五是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能力。制造業的產品競爭力、產業創新能力,以及中國制造的品牌影響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擁有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中高技術產業、世界級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國際一流水平的領軍企業和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基本形成高質量、富有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制造業創新活力、競爭力明顯增強。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守住三個底線、對標三個高線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關鍵要從制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原因入手,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力度,完善高水平的市場經濟體制,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性和能動性。同時,全面提升產業治理能力,形成引導、規范、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和社會氛圍。
在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路徑上,重點是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機遇,加強規劃和政策引領,促進創新技術和服務要素全方位為制造業企業賦能,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為邁向高收入國家和建設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在推進過程中,主要是守住三個“底線”和對標三個“高線”。
守住三個“底線”,一是守住發展方式不走回頭路的底線,宏觀調控上保持戰略定力,不以短期利益犧牲長遠發展,持續深化制造業降成本的改革,暢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有效渠道;二是守住產業安全的底線,以完善創新的正向激勵機制和創新生態為重點,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守住產業鏈關鍵環節;三是守住生態保護的底線,堅持激勵和約束并舉,朝著市場化法治化方向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綠色產業政策,建立企業環保信用評價制度。
對標三個“高線”,一是產品質量、環保、安全等對標高標準,完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認證認可”三級管理體系,以質量、安全、能效、環境技術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支持企業推廣應用智能制造和精益管理,提高質量控制、能耗和安全管理水平;二是技術創新應用對標高標準,大力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創新應用,進一步完善有利于新技術擴散的制度環境,將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政策進一步拓展至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等領域,探索技術創新推廣應用保險機制,加快健全新業態新模式的準入和標準規范;三是營商環境建設對標高標準,從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入手,進一步加大對內對外開放力度,破除行業準入壁壘,增強監管的透明度,真正確立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落實產業政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同時加快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監管機制,并加強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