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2020-07-28 14:27:07
盛夏時節的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圣水峪鎮東仲都村,清風習習,蛙聲陣陣,龍灣湖碧波蕩漾,閱湖尚儒研學文創基地書聲瑯瑯。抗戰時期的“五間學堂”和窗明幾凈的書吧;粗狂的瓦房和設計感十足的傳統技藝體驗館;被歲月抹滑的石碾和新穎的戶外拓展器材……民俗與創意、傳統與現代、時尚與文藝在這里交相輝映。
“老師,這藍色的燃料是用什么做的???”“為什么把布泡進去就會上色呢?”“這個我能試試嗎?”午后,東仲都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兒童樂園里,由青島大學美術學院在校大學生組成的志愿者團隊正在為山區50多名孩子上著一堂生動的手工扎染體驗課。
巧手扎染齊歡聚,發揮想象增樂趣。扎染是我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原理樸實易懂,制作過程趣味十足。孩子們興奮地把玻璃球用白色棉布包裹住,再根據個人的喜好將棉布扎成任意形狀,最后由志愿者將布料浸濕在液體燃料里。等待的過程中,志愿者詳細地講解傳統燃料的成分和扎染上色的原理及過程,孩子們探著小腦袋仔細觀察,“哇”“好神奇”的贊嘆聲不絕于耳。當馮淑芊小朋友的扎染作品展開的那一剎那,大家簡直驚呆了,真是無比驚艷。孩子們在扎染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小手扎出獨特的造型,在實踐中解鎖扎染的奇特密碼,在實踐中體味蘊含在傳統手工技藝中的風土人情和民族智慧。
泗水縣是魯西南地區的一個山區小縣,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全縣常年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超10萬人,留守兒童較多。為此,該縣在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上不斷探索。2018年底,該縣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納入鄉村振興規劃,成立了由縣委書記擔任組長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采取“盤活資源,筑巢引鳳”的工作思路,探索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在盤活農村各類公共文化資源上下功夫,傾情筑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個“暖心巢”,不斷吸引社會公益組織和各大高校志愿者團隊這兩只“金鳳凰”,并盡最大努力提供生活便利,搭建起既服務群眾又服務志愿者的“雙向服務”綜合性平臺。今年季夏之月,青島大學29人的暑期志愿者服務團隊如約而至,給這個內陸小山村帶來一縷沁人心田的“海風”。
已經連續兩年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接受暑假志愿者服務的徐梓浩然說:“我今年8歲了,平常在家里只有我和奶奶,現在來了這么多哥哥姐姐,陪我寫作業,教我畫畫,和我一起玩,很開心!” 志愿者們每天支教時間約6個小時,上午課業輔導,下午素質拓展。充實而樸質的實踐生活,讓第一次參加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志愿者徐瑩瑩感受頗多:“我是大一學生,感謝東仲都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個平臺,在這里遇到了那么多可愛的孩子,我感到特別自豪,覺得自己做的事很有意義!”
為了讓農村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的教育,該縣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引進泗水縣微公益協會兒童服務站項目,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開設“四點半課堂”“兒童平安小課堂”“紅領巾服務隊”和“周末特長班”等特色課程,為孩子們提供課業輔導、興趣培養、安全教育和心理輔導等服務,幫助留守兒童培養獨立自主能力,鼓勵孩子樹立“爸媽不在家,我做小當家”的自信心。同時,以承接山東省鄉村振興合伙人招募試點為契機,在東仲都村打造了閱湖尚儒研學文創基地,以研學實踐活動為主題,精心設計陶藝體驗、木工制作、繪畫寫生、柳編(草編)特色技能培訓等121項課程,對附近村莊的群眾免費開放,由“合伙人”提供常態化志愿服務,讓農村老百姓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高品質的文化熏陶。泗水縣縣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說:“實踐站建好了,如何能有效的常態化利用起來是我們思考最多的問題,在建立村級本土志愿者隊伍的同時,我們積極探索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與社會公益組織、社會資源相結合的路子,采取項目化和品牌化運作的方式,讓村級實踐站更加具有生命力?!?/p>
在豐富老百姓文化生活的同時,該縣還把“孝老敬老愛老養老”主題教育融入實踐站建設之中,啟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幸福食堂”試點工作,交由社會公益組織運營管理,為農村60歲以上的獨居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通過在餐前餐后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孝老敬老愛老養老”的文明鄉風。目前,該縣已建成像東仲都村這樣的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01處,并通過搭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建立與縣級融媒體中心互聯互通,實現了縣、鎮、村三級聯動和志愿服務“群眾點單、平臺下單、志愿者接單”的線上線下互動模式,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真正成為融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技能傳授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城鄉基層綜合平臺。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 通訊員 包慶淼)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