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0-08-05 10:26:08
7月的夏日,行走在遼寧大地,處處洋溢著綠色生態和人文特色的和諧之美。世界文化遺產地6處、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9項、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12個……自然資源與文化遺產形成了遼寧旅游發展的特有品牌。
農家樂讓游客真正“樂”起來
“剛好孩子放假了,我們全家出來避避暑。這里不僅風景好,相關配套設施也很完善,非常適合休閑度假。”7月17日,在遼寧本溪市本溪縣同江峪村的國家4A級景區“小市一莊”里,古風建筑與小橋流水相映成趣,來自沈陽的王女士帶著孩子欣賞沿途美景。
同江峪原本是一個普通的北方小村莊,因臨近本溪水洞,不少村民在馬路兩旁開起農家樂。尤其是2016年后,“小市一莊”依托滿鄉山水資源優勢,深入挖掘滿族文化內涵,以“體驗滿族民俗風情、觀賞青山綠水、品嘗特色美食”為主題,大力發展滿族特色鄉村旅游業。
“來我們家住吧。房間干凈,還有在綠色無污染的農家院剛摘的蔬菜,想吃什么都能做!”同江峪村民張成就是當地旅游開發的受益者之一,據他介紹,開農家樂以前,他主要就是種地,農閑時候打點零工,一年收入就幾千塊錢。2017年張成把自己的房子重新裝修開了家民宿,前兩年每年的經營額都超過20萬元。
“小市一莊”景區董事長韓國華對記者說,開發這個旅游景點,最初的目的就是想帶領鄉親們致富。“之前景區管理松懈,很多農家樂質量參差不齊,甚至還有宰客現象,引得許多游客怨聲載道。”韓國華表示,如今實行統一管理,明碼標價,讓游客真正“樂”起來。
品牌打響了,“小市一莊”的農產品也越來越受歡迎。據悉,僅手工煎餅和豆皮這兩項,每年的線上銷售額就達到600多萬元,并間接帶動全村400多人就業。
荒山變青山 青山變金山
除了山水旅游資源的充分利用外,在如今的遼寧,逐漸成熟的“鄉村旅游”也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遼寧丹東鳳城大梨樹村,鄉村旅游依托生態建設成果,從萬畝果園“春賞花、秋摘果”起步,隨著滿族特色新村建設,形成了村莊就是景區,景區就是村莊,景區與村莊融為一體的發展格局。
大梨樹村黨委書記毛正新介紹,目前,旅游業已成為大梨樹村最具活力和發展前途的綠色產業,占地2.6萬畝的萬畝花果山栽植著桃、梨、李子、蘋果、杏等100多萬株果樹,葡萄城里還栽植了葡萄、大櫻桃、藍莓。每年4、5月間,百萬株果花競相開放,可以在山間盡情拍照。到了秋季,就可以來采摘應季水果,此外,還有藥王谷、影視城等景區。
“你們肯定很難想象,30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山禿嶺,1989年至1998年,‘全國時代楷模’毛豐美帶領大梨樹村村民開發荒山修造梯田,踏平20多座山頭,才為村民的美好生活打下了基礎。”大梨樹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副總經理于麗介紹,如今,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碩果累累的萬畝果園,破舊不堪的村子變成中國美麗鄉村和全國鄉村旅游示范村,村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數據顯示,近三年來,大梨樹鄉村旅游年平均接待量為50.5萬人次,年旅游綜合收入平均為6310萬元,由旅游業帶來的人均收入約占60%。“老書記帶領村民將‘荒山禿嶺’變成了‘綠水青山’,咱們這代人的任務就是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毛正新說。
讓旅游把紅色精神傳承下去
7月17日,記者來到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天橋溝抗聯一軍軍部舊址陳列館,一件件珍貴的實物、一幅幅塵封的圖片、一段段感人的歷史,再現了東北抗日聯軍那段奮起抵抗侵略、浴血奮戰的烽火歲月。
據了解,紅色文物是寬甸的重要文化遺產,寬甸縣正利用其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三個歷史時期的革命歷史遺存,在加強紅色文物保護的同時,大力發展紅色旅游。
史料顯示,抗日英雄楊靖宇曾先后率領東北抗聯等抗日武裝,多次進出天橋溝一帶,在深山里創建密營和游擊根據地,開展抗日斗爭。抗聯一軍軍部舊址陳列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這一件件承載民族歷史的實物、一幅幅喚醒塵封記憶的圖片,可以向游客們展現東北抗日聯軍那段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
“看到這些珍貴的史料,我感到非常震撼,抗戰時期無數革命先烈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才為我們創造出現在美好的生活。”當天正在陳列館參觀的沈陽理工大學學生李曉華表示,作為大學生要時刻銘記這段歷史,把這種紅色精神傳承下去。
寬甸滿族自治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寬甸將持續推進紅色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催生紅色旅游產業新業態,在傳承紅色精神的同時,讓村民真正分享發展紅色旅游帶來的成果。
(本報記者 訾謙 劉勇 王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