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通運輸部
2020-08-06 15:14:08
7月25日,閩西紅土地上的長汀縣古城鎮丁黃村丁屋嶺游人如織。這座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客家山寨,傳承著扎花燈、打鐵、造紙、釀酒、竹編等傳統工藝,被譽為“客家山民原始生活的活化石”。
過去完全不是這幅光景。從前,由于通寨道路狹小、崎嶇多彎,車輛無法通行,不但游客寥寥無幾,連村民出行都成問題。當地交通部門將丁屋嶺通寨公路列入福建省“百鄉千村”路網提升工程,建成了6.5米寬的農村公路,撩開了丁屋嶺這座“寶藏山寨”的面紗。
要想富,先修路。2016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與交通運輸部簽訂了《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加快革命老區交通運輸發展共建協議》,共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聯動機制,合力加快推進福建省交通扶貧工作。2017年6月,《福建省“十三五”交通精準扶貧建設專項規劃》印發,明確重點支持交通基礎相對較弱的建寧、寧化等53個縣,確定了完善國省干線骨架網絡、推進通鄉鎮公路建設、實施“交通+特色產業”精準扶貧、加快通村公路拓寬改造、提升農村路網安全設施水平、實施海島交通運輸精準扶貧、加快陸島交通碼頭建設、推進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建設等八項交通扶貧工程。
如今,53個重點支持縣基本建成“外通內聯、通村暢鄉、海島便捷、安全舒適”的交通運輸網絡,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遠海島漁村等“老少邊”路路通暢;所有縣城100%通上高速公路,100%通上二級及以上普通公路;鄉鎮和建制村100%通水泥路和通客車;海島出行方便安全,有居民島嶼100%建成陸島交通碼頭,500人以上島嶼100%開通班輪,島上客運碼頭接線公路100%硬化,具備條件島嶼100%開通島內客運班車。
福建省“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效顯著,“路長制”、災毀保險等創新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革命老區
致富路越走越寬
福建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全省84個縣中有70個老區縣,做好革命老區脫貧奔小康工作成為福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7月,老區縣壽寧境內的省道207線下黨至尤溪段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100多名施工人員搶抓晴好天氣,全速推進項目建設。福建省公路中心派到下黨鄉掛職副鄉長的沈沖說:“項目進展得很順利,計劃今年通車,我們力爭國慶左右通車。屆時,進出下黨鄉更加通暢,村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這在過去根本不敢想。當地的民謠“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形象道明以往交通道之艱難。下黨鄉作為壽寧縣最邊遠的山鄉,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還沒有一條公路,群眾出行極其困難。
修路筑橋被擺在突出的戰略位置上。在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支持下,在交通等部門積極推動下,溪源至下黨鄉的進鄉公路通了,下黨鄉至碑坑、曹坑、西山、葛垅的出村公路通了,下黨鄉至南平市政和縣的出市公路通了,下黨鄉至浙江慶元縣的出省公路通了……路通車暢,下黨鄉開通了2條至上黨村和下黨村的農村客運班線,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坐上班車,有的村民還買上了小汽車。
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徹底改變了下黨鄉以往的閉塞舊況。鄉親們創業干勁十足,大力發展茶葉、山茶油、臍橙、筍干等特色農產品,依托順暢的交通網絡,源源不斷地銷往全國各地;抓住紅色旅游機遇,辦起農家樂、特色民宿等,引來絡繹不絕的游客參觀。幾年下來,鄉親們的收入穩步提升,日子越過越紅火。
下黨鄉黨委書記項忠紅欣喜地告訴大家,如今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117戶508人全部脫貧;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4777元,是1989年的70多倍。“下黨鄉有今天,皆因路通帶動百路通!”項忠紅肯定地說。
2019年8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得知下黨鄉脫貧后,高興地給鄉親們回信,勉勵大家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干、久久為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少數民族地區
“四好農村路”招來人氣財氣
七月酷暑,烈日炎炎,寧化縣治平畬族鄉卻是竹風幽幽,竹韻盎然,萬頃翠竹綠意蕩漾。畬族阿妹雷曉琳身著傳統服飾,與鄉親們手拉著手,上下抬腳,在分分合合的竹竿間跳躍進退。賞心悅目的舞蹈,引得慕名而來的游客連連叫好。
“除了竹竿舞,極具畬族特色的筍宴、竹器、玉扣紙等,都很受游客歡迎。”雷曉琳說。
治平畬族鄉擁有豐富的竹資源和多姿多彩的畬族文化,但過去由于交通不便,始終是“藏在深閨人未識”。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為治平畬族鄉增強造血功能、擺脫貧困的重中之重。在交通部門及各地共同努力下,治平畬族鄉不僅建成了通鄉三級公路和通往所有建制村的水泥路,還新建、改建了一批縣道、鄉道、通組道路和竹山公路。如今,通鄉達村的路網,為治平畬族鄉帶來了旺盛的人氣、財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據了解,福建省是畬族大省,畬族人口數量占我國畬族總人口一半以上;全省有18個畬族鄉、1個回族鄉、1個福安畬族經濟開發區和567個民族村,少數民族人口近80萬。這些少數民族鄉村擁有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但大多地處偏僻,迫切需要提升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將這些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為此,福建省交通運輸廳在統籌全省交通發展時,充分考慮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制約因素,在項目安排上予以傾斜,在省級補助上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扶持力度,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實施“百鄉千村”路網提升工程。如今,全省少數民族行政村100%通上平坦的水泥路,100%開通了客車,高效暢通的公路網絡讓少數民族鄉村走出“深閨”,在奔小康的路上齊頭并進。
邊遠漁村
陸島交通托起海上明珠
昔日孤島枕濤,今朝賓客如潮。作為莆田石南輪渡“南日島一號”的船長,陳亞太見證了南日島從出行難到旅游勝地地幸福嬗變。
南日島上住著6.5萬群眾,石南輪渡運營的石南航線是進出島嶼的唯一通道。“1988年我接手了渡船。當時,一艘船只有50個位置,一天只發一班,碼頭設施非常簡陋,群眾出行不方便、不安全。”陳亞太一回憶起往事就搖頭。
福建沿海島嶼星羅棋布,有居民的島嶼近百個。20世紀90年代之前,沿海島嶼交通基礎設施匱乏,島上居民出行難、坐船難、坐車難,嚴重制約了海島經濟社會發展。在交通運輸部的大力支持下,福建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陸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1990年以來,全省累計投入超25億元,用于改善提升陸島交通條件。“十三五”期間,福建又通過“一島一議”,著力推進海島交通運輸精準扶貧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陸島交通碼頭,修建候船廳,建設島上公路,開通島上農村客運。
如今,全省沿海客渡船達225艘,開通島際和沿海客渡運航線118條,年渡運量520萬人次。依托日趨完善的海島交通,島上群眾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島嶼資源,發展起旅游、海釣、度假、民宿、養殖、有機種植、休閑采摘等產業,過去偏居海角的島嶼成為一顆顆“海上明珠”,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石南輪渡也乘上了東風,擴建碼頭、更新船舶、增加航線……好事一樁接著一樁。前不久,“秀嶼1號”大型客渡船又在石南輪渡投用。這艘客船設計總噸938噸,可載380人,它將與原有的5艘渡船一起,將助力南日島海產品養殖和濱海旅游業發展。“南日島的出行是越來越方便了,歡迎大家來島上旅游觀光!”陳亞太高興地說。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振奮人心。按照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要求,今年福建省持續發力完善鄉村交通基礎設施:實施“鄉鎮便捷通高速工程”,到今年底實現80%鄉鎮便捷連通高速公路;持續推進“百鄉千村”路網提升工程,建設與改造農村公路1000公里,實施農村公路安保提升工程1500公里;加快構建農村三級物流網絡,實現縣級物流節點全覆蓋,鄉、村覆蓋率在90%和70%以上……屆時,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更加舒適的農村交通體系,將為八閩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優質的交通運輸服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