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永久保存?永續利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做好新時代敦煌文化的“繼承者、創新者、傳播者”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2020-08-11 10:32:08

圖為敦煌莫高窟九層樓。

吳 健攝

圖為敦煌莫高窟第五十五窟數字化采集現場。

孫志軍攝

核心閱讀

文化遺產需在保護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開放利用中加強保護。只有做好文物保護,將其貫穿于開發與利用的全過程,方能形成保護與發展的良性循環,保證文物的可持續利用

保護和發展文化遺產事業,必須與時代同行、與科技發展相融合。數字技術的發展是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逐步完善和升級的過程。我們應以智慧化為發展方向,緊跟科技發展步伐,不斷開拓創新

敦煌,是人類歷史上不同文化的交匯之地;敦煌石窟藝術,1600多年來綿延至今,體現著中華文化兼收并蓄的氣度與胸懷。1961年,莫高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我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迄今為止,國際上同時符合世界文化遺產六項標準的遺產地只有三處,敦煌莫高窟是其中之一。

面對這樣的敦煌,守護好、研究好、發展好、弘揚好,是我們的使命。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敦煌莫高窟視察,肯定敦煌研究院75年來所做的工作,為敦煌研究院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立足未來,回望幾代敦煌人走過的路,應當繼續做好敦煌的科學保護和敦煌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人類共有的這一文化瑰寶得以永久保存、永續利用。

文化遺產價值的傳播與利用,當以做好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為前提

1000多年來,敦煌經歷了輝煌,也經歷了近500年無人看管維護的荒涼。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長常書鴻先生剛到敦煌時,眼前一片破敗。70多年來,常書鴻先生、段文杰先生,以及幾代莫高窟人薪火相續,使得以留存至今的石窟、彩塑和壁畫,逐步得到修復和保護,敦煌昔日的容顏逐漸清晰起來。

經過數十年的搶救性修復保護,我們發現,過去一些修復過的壁畫又重新產生了病害。壁畫由泥土、礦物顏料、動植物膠制作而成,受風沙侵蝕、地質災害、洞窟小環境溫濕度波動等因素的長期影響,容易產生酥堿、空鼓、起甲等壁畫病害,無聲無息地侵蝕著這座文化寶庫。如果莫高窟被破壞,將無法替代,不可再生。

我們開始對壁畫制作材料、病害機理以及保護修復材料和工藝進行深入研究,揭示了環境對壁畫造成破壞的規律和原因,對壁畫病害的產生機理也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逐步走向針對不同壁畫病害采用不同修復材料和工藝的科學系統的修復保護。經過長期不斷的研究探索,已經形成一整套壁畫保護的技術和規范,使石窟壁畫的修復從過去的搶救性保護,轉化到形成科學保護體系,使莫高窟許多洞窟的病害壁畫得到科學的修復保護,延緩病害產生的速率,同時也推動國內壁畫保護科學技術的進步。

當大量壁畫得到科學保護之后,我們又向預防性保護過渡,進一步建立起防止環境對壁畫本體造成損害的預防性保護體系。規范的預防性保護是現代世界文物保護的發展方向。

不過,各種自然因素破壞和游客參觀仍是壁畫長期保存的風險因素。為延緩壁畫衰變的過程、預防各種病害發生,我們開展了以“莫高窟游客承載量研究”項目為代表的預防性保護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壁畫所處環境的溫度、相對濕度和二氧化碳閾值,只要處在安全范圍內,就會大大降低壁畫毀壞衰變的速度。

為此,敦煌研究院在國內文博界率先開展合作,采用物聯網技術,建立石窟預警監測體系,采用各種監測設備,對窟外環境溫濕度、降雨量、巖體裂隙、沙塵、洪水、地震等進行監測,實時獲取危害巖體和洞窟壁畫安全的風險因素的變化數據,并采取必要措施預防文物本體災害的發生。在所有開放參觀洞窟安裝溫濕度和二氧化碳傳感器,實時監測洞窟內溫濕度和二氧化碳的變化。建立敦煌研究院監測中心,整整一面墻,24個屏幕可切換展示每個開放洞窟的環境變化數據。洞窟相對濕度或二氧化碳一旦超標,監測系統會自動報警,并通過管理措施使開放洞窟暫停開放,得到“暫時”休息。如遇極端氣候,也有停止開放等相應的管理措施。

我始終堅持文化遺產需在保護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開放利用中加強保護?!吨腥A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制定的“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文物保護方針,已明確規定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辯證關系。

只有做好文物保護,將其貫穿于開發與利用的全過程,方能形成保護與發展的良性循環,保證文物的可持續利用。

“數字敦煌”,摸索出“互聯網+中華文明”的創新之路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給敦煌石窟建立科學記錄檔案的過程中,我深深意識到莫高窟洞窟及其壁畫退化、病變的嚴重性。我們試圖用膠片拍照和錄像的方式,為后人“留下”莫高窟,但是這兩種方式不僅精準度和精細度不夠,而且膠片放久了會褪色,膠片所拍的照片和錄像均無法永久保存。

上世紀80年代末,我到北京出差。一位專家知道我在關注科技保護,帶我去看電腦。從那時起我知道了,只要壁畫能變成數字圖像,就可以永久保存。經過不斷琢磨,一個大膽的構想漸漸清晰起來:我們要為敦煌石窟的每一個洞窟及其壁畫和彩塑建立數字檔案。

我認為,只有把敦煌石窟所有文物的信息數字化,才能切實地讓敦煌石窟信息永久保存,才能真正地讓后代永續利用。數字敦煌包含兩個方向的探索:一是數字化的敦煌壁畫信息庫建設,真實反映壁畫當前狀態,真實保存壁畫信息,同時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獻、研究成果以及相關資料匯集成電子檔案;一是將洞窟、壁畫、彩塑以及與敦煌相關的一切文物加工成高級智能數字圖像。

上世紀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開始了壁畫數字化試驗。最初效果并不理想。但我們堅信數字技術是唯一能完整記錄并永久保存壁畫信息的技術手段。因此,我們全力以赴,并且和多家高校展開合作,在探索和實踐中攻克各種難題。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我們初步探索出了基于軌道平行拍攝的壁畫數字化方法和VR虛擬漫游整窟采集方法。目前,我們已探索出彩塑、洞窟和大遺址的三維重建方法。

“文物保護一定要靠科技”。在各合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敦煌研究院已完成200余個洞窟的圖像采集、100余個洞窟的圖像處理,原本在自然光中看不清楚的細節、被建筑遮擋的壁畫,都得以清晰地呈現出來。此外,我們完成200余個洞窟的VR節目制作,全景式360度拍攝;完成莫高窟、榆林窟兩處大遺址外景三維重建;完成4.5萬張底片數字化,等等。所有數據都按規范建立數據檔案,不僅推動敦煌保護邁上一個歷史性臺階,也推動敦煌學的國際交流,為中國人自己的敦煌學研究助一臂之力。

數字化技術不斷成熟,不僅推動敦煌石窟數字化進程,還可以有效平衡文物保護和利用的關系,推動公眾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大量游客進入狹小的洞窟,會加劇洞窟微環境的劣化,不利于石窟保護。借助先進技術,我們創作了4K超高清寬銀幕主題電影《千年莫高》和全球第一部展現文化遺產的8K高分辨率球幕電影《夢幻佛宮》。參觀者可以通過觀看這兩部數字電影“洞外看窟”,了解石窟歷史文化背景、欣賞精美的敦煌藝術。

“實現敦煌文化藝術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數字化共享?!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敦煌的鼓勵和期許?!皵底侄鼗汀笔刮奈铩盎钇饋怼保瑥亩纯咧凶叩綗o法來到敦煌的大眾身邊,走到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實現敦煌文化藝術的全球共享?!皵底侄鼗汀闭褂[中,觀眾可以戴VR眼鏡展開洞窟虛擬漫游;1∶1實景洞窟三維模型的構建,將遠在大漠中的千年瑰寶展現在世人面前;“數字敦煌”上線,全球網民只要輕叩鼠標,就可以進入“數字敦煌”資源庫,欣賞敦煌動畫,高速瀏覽超高清分辨率圖像,并對30個洞窟展開720度全景漫游。

用多好的技術保護和發展文化遺產都不為過。保護和發展文化遺產事業,必須與時代同行、與科技發展相融合。數字技術的發展是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逐步完善和升級的過程。我們應以智慧化為發展方向,站在時代的高度,緊跟科技發展步伐,不斷開拓創新。

在倡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時代,面對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如何永久保存、永續利用,是時代交付給我們的使命。經過幾代敦煌人的摸索與付出,敦煌研究院在這一方面初步積累了適合敦煌、適合我國國情的探索經驗。

敦煌只有一個,和敦煌一樣,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文化遺址,在中國大地還有許多;和敦煌一樣,不可永生、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遺存,在中國大地還有更多——我們以百年大計、千年大計來保護莫高窟,我們也要以同樣的歷史眼光來保護其他文物古跡;切不可只圖眼前利益,而犧牲古老的文化遺存及其賦存環境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敦煌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之路,或將對大家有所助益。

期待一代代中華兒女不僅可以將中國大地上寶貴的文化遺存完好地交付給后代子孫,還可以為文化遺存的合理適度發展做出自己這一代的創造性貢獻。

(作者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制圖:蔡華偉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把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落實落細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關系人民生活幸福和國家長治久安。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詳細]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0-08-11

從六個視角讀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前不久出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收入了自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至2020年1月13日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著作92篇,生動記錄了...[詳細]
人民網 2020-08-11

郭慶松: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推進偉大事業的實踐力量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后,在國內外產生了強烈反響??偟膩砜?,《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的出版發行,...[詳細]
經濟日報 2020-08-11

專家解讀7月CPI、PPI:經濟的總體態勢在回暖

人民網北京8月10電(王子侯實習生肖聰聰)今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0年7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價格指數)數據。...[詳細]
人民網 2020-08-11

黨建引領治理 社區煥發生機(深度關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②)

社區書記吳亞琴(中)和居民座談了解情況。7月23日,在吉林省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長春市寬城區團山街道長山花園社區,了解社區黨建、基...[詳細]
人民日報 2020-08-11

“庫布其治沙,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

從黃沙漫漫到草木蔥蘢,從“死亡之海”到“經濟綠洲”,中國堅持不懈推進防沙治沙事業,率先實現荒漠化土地面積零增長,為實現聯合國提出的...[詳細]
人民日報 2020-08-11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