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2020-08-24 17:23:08
江西省腫瘤醫院旁邊有一條街道,每到飯點,腫瘤醫院的一些病人家屬就會帶著他們購買的食材在這里燒制飯菜,人們把這里稱之為“抗癌愛心廚房”。
在“抗癌廚房”,有為了照顧妻子,50歲才第一次拎起菜勺的丈夫。也有母親生病,16歲就要站在灶前的孩子,還有不懼病痛為自己燒飯的患者。這個小巷子里的露天廚房雖然簡陋,但這里每天升騰起滿滿的生命氣息和希望。《面對面》專訪廚房的主人萬佐成、熊庚香夫婦,講述“抗癌廚房”背后的故事。
“小孩是骨癌,就想吃媽媽做的菜”
萬佐成今年67歲,1993年開始和妻子熊庚香在腫瘤醫院附近開飯館,后來因為道路擴建,館子被拆了,他們就搬到這條巷子里,擺早點攤賣油條。
2003年的一天上午,一位十幾歲的骨癌患兒想吃媽媽做的菜,母親找到了萬佐成的油條攤,想借爐灶給孩子做頓飯,萬佐成沒有遲疑,答應了。“小孩是骨癌,已經截肢了,就想吃媽媽做的菜。聽了好心酸。” 萬佐成告訴這位母親,以后可以天天來炒菜,并以“是多余的火”而拒絕收錢。
沒過多久,小巷里這爐“多余的火”,就在腫瘤醫院的病人家屬間傳開了。一開始,每天有十幾個人借爐子炒菜,后來增加到幾十上百人。“爐子不夠用了,六個爐子排隊,到吃飯的時候要排到好晚。我一口氣買了十套爐灶,來了好多人。”
萬佐成說,他們這里對于病人及其家屬來說是一個短期的家。“有飯吃才是家,沒有飯就不是家,要吃到自己親人做的飯。”
“我們能幫助人家,就感覺好快樂”
剛開始,病人家屬來炒菜是免費的,“后來他們提起‘老板這樣搞,我們也不好意思,是不是可以收點費’。”萬佐成說,為維持基本的水煤開支,也為了讓病人家屬安心,開始收取較少費用。
陌生的城市,素不相識的人們來這里找一捧尋常煙火。巷子里,20多個小煤爐一字排開,多的時候,五六十人同時洗菜做飯,他們為此只支付的費用是:炒菜一塊錢、燉湯兩塊五、米飯一盒一塊錢。而這些錢也僅僅是讓夫妻二人收支平衡。
萬佐成說:“一個人不要剩下很多錢,不要賺好多錢,沒有用。我們能幫助人家,人家很感謝我們,我們就感覺好快樂。”
“跟鐘一樣的在這個圈子里面24小時轉”
17年,這里人來人往,爐火不熄,萬佐成夫婦每天從早上四點忙碌到晚上十點,全年無休。“好多人都說我有病、說我原本可以出去玩。”熊庚香說,“我這不比旅游還幸福,這么多人圍著我。”
萬佐成說,他們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守在這里。萬佐成說這里有火、有高壓鍋擔心出安全問題,“這些火在哪里全在我腦袋里,一天都不能關。三十兒晚上我女兒用車把我接過去吃飯,一個小時我就過來。跟鐘一樣的在這個圈子里面轉,24小時轉。”
“得了癌癥的病人臨終時心中都有我”
離開時,很多病人家屬會把電話號碼留在墻上,邀請萬佐成夫婦倆日后到他們家做客。
萬佐成說,得了癌癥的病人心中臨終時都有他,一些放棄治療的病人臨回家前,會到這里和他打個招呼。“有個病人四五十歲,他說讓我回家去可以,先要把我拉到那個廚房的老板老板娘那里去坐一次。“謝謝我給他的幫助關心,眼淚都流下來了。面黃肌瘦,臉上一點血色都沒有,回到家里就走了。”
“我沒盡到做丈夫的責任,對我老婆愧疚”
每天,為了讓病人按時吃上飯,萬佐成和熊庚香要提前把廚房準備好,等做飯的家屬全部離開后,他們才顧得上自己吃飯。下午3點多,萬佐成夫婦給自己炒點菜,算是中午飯,而他們的晚飯則更晚,差不多要到晚上9點多。
妻子熊庚香說起丈夫萬佐成,滿臉驕傲:“爐子自己會搞,好會做事的,他好聰明。”而她負責“指揮”丈夫。
對于妻子熊庚香,萬佐成則表示了愧疚:“我沒盡到做丈夫的責任,對我老婆愧疚。她已經這么大年紀了,還跟著我在這里干這個事,很苦。”
“堅持到倒下去為止,無能為力為止”
2019年下半年,萬佐成夫婦倆關掉了經營十幾年的油條攤,但沒有關掉“抗癌廚房”,也沒有回到子女身邊照顧孫子、孫女,他們依然守在這里,守護著病人們的一日三餐。今年春節期間,小巷口設起了防疫卡口。原本春節就不打烊的“抗癌廚房”爐火依舊。
受到媒體關注后,萬佐成夫婦和他們的“抗癌廚房”,從病患家屬的口耳相傳中,走進了大眾視野。當地政府已經撥款裝修了廚房并補貼房租,平日里也有義工過來幫忙。鍋碗瓢盆,柴米油鹽,小巷的煙火里,五味人生仍在繼續。
當問起這事還能堅持多久時,萬佐成說:“堅持到倒下去為止,無能為力為止。只要我有力量,我就幫他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