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8-25 10:53:08
天色漸暗,金平河畔的伉偭小鎮熱鬧起來。42歲的苗族漢子黃小風擺好凳子,燃起木炭,架上烤架,隨后來到妻子鄧不座旁邊一起準備肉串,招呼著來吃夜宵的鄉鄰。
煙火氣里升騰著生活的希望,期許已久的項鏈承諾著未來……今年七夕節前夕,記者走進大山深處的云南省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尋訪那些在精準脫貧攻堅戰中燃燒了時光、溫暖了歲月的愛情故事。
夫妻燒烤店里的煙火氣
“和以前比,真是天上地下!”回憶往昔,黃小風不由感嘆。
位于云南南部的金平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直過民族聚居區,屬于云南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
去年12月,金平縣伉偭小鎮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第一期建成,2000余名貧困群眾搬入小鎮,黃小風夫婦也住進了83平方米的新房。
在當地,“伉偭節”是男女青年聚會、感情交流的傳統節日。“伉偭小鎮取此名,也寓意著搬遷群眾的生活甜甜蜜蜜。”金平縣縣委書記晉洪江說。
回顧以往,漏風漏雨的土墻茅草房是黃小風兩口子揮之不去的記憶。這些年來,四處打工、生活艱辛,夫妻倆也沒有放開彼此的手。
住進了新居,下一步要把日子過紅火。開燒烤店是個不錯的主意,但祖祖輩輩都沒干過這一行,夫妻倆犯了難。
如何取得健康證、如何辦營業執照……掛鉤聯系的扶貧干部得知后,主動上門來講解。
燒烤店選址在新家斜對面。“店面73平方米,一年租金7000元。”鄧不座掰著指頭介紹,裝修加買各類器具一共花了3萬多元,其中借了兩萬元。
營業半年多,燒烤店已經賺了七八千元。“還上兩萬元的借款不算難事。”黃小風說。
夜幕降臨,煙火升騰,小店里香味四溢。火光映照下,夫妻倆的臉上滲出點點汗珠。
“媳婦要是戴上項鏈,一定更好看”
“給妻子刀艷買一條項鏈。”在金平縣金水河鎮龍鳳村,同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29歲布朗族青年陳自強也有著對未來的期許。
結婚時,陳自強家里太難了,別說沒辦婚禮,連幾千塊錢的彩禮都是到處借的。
雖然名叫“自強”,但自強自立過上好日子談何容易。布朗族屬于直過民族。陳自強回憶,小時候糧食不夠吃,父親還得到森林里打獵。
“結婚后第一個春節,沒錢給媳婦買新衣服,沒殺年豬,首飾更是想也不敢想。”提起過往,陳自強用手背抹了抹眼角。
2016年底,陳自強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府幫扶下,他種起6畝甘蔗,10多畝草果、板藍根。人勤快,脫貧也快,2018年,陳自強順利摘掉“窮帽”。
“去年本想著給她買條金項鏈,但夏天的一場山洪把買項鏈的錢‘沖跑了’。”陳自強家的甘蔗田、草果地受災嚴重。
決不能讓群眾因災返貧。金水河鎮給受災群眾免費發放了雞苗、草果苗等,陳自強也領到了25只雞苗、夠種兩畝的草果苗和4畝的靈香草。
夫妻倆盤算著,加上自己種的3畝土連翹,今年收入能突破4萬元。“賺錢不容易,還是要省著花。”心疼丈夫的刀艷從未開口要過什么。
“媳婦要是戴上項鏈,一定更好看。”這次,陳自強不想聽妻子的。
“現在的生活最有滋味”
金水河鎮火炭洞村的一片香蕉園里,56歲的瑤族建檔立卡貧困戶盤貴才在做活的間隙,不時望向遠處的勐拉鎮。那里,與他相伴30多年的妻子鄧云妹正在做工。
老兩口的日子平平淡淡,但盤貴才說:“現在的生活最有滋味。”
“以前的竹篾房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吃水也是難事,要走一個小時山路把水背回來。”盤貴才說。
他本以為就要這么熬下去,但脫貧攻堅讓生活發生了巨變。
2018年,火炭洞村啟動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盤貴才家的老房經過增設框架、結構加固、更換磚瓦,煥然一新。
放下手中的鐮刀,盤貴才細數自家的三大變化:頭一樁是住,房屋安全結實;第二樁是腰包,靠種香蕉、橡膠和養豬、養雞,去年全家收入近5萬元;第三樁是精氣神,如今一家人心氣暢快,再也不苦悶著臉了。
今年5月,金平縣退出貧困縣,近2.7萬戶、12萬人脫貧摘帽,火炭洞村也在其中,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8000元。
去年10月,盤貴才的兒子盤正強花兩萬多元買了一輛農用三輪車,平時拉糧食、香蕉。有時盤貴才想老伴了,就讓兒子開著三輪車載他到鎮上,一路上說說笑笑。
“熬過了苦,才能嘗出現在的甜。”盤貴才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