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2020-08-27 09:45:08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國內外大勢,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著眼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全面深刻地闡述了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的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強調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要求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以前,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外部環境下,充分利用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優勢對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外部環境和我國發展所具有的要素稟賦的變化,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而我國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國內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客觀上呈現出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此消彼長態勢。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已經在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經常項目順差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現在的不到1%,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個年份超過100%。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特征會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

構建新發展格局,就要增強戰略思維、底線思維、辯證思維,全面把握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時代背景和豐富內涵。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統攬全局的戰略視野,把新發展格局放在國內外發展大勢中去把握,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去考量。要認識到,面對嚴峻復雜形勢,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同時,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也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構建新發展格局正是我們著眼解決中長期問題、做好打持久戰準備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的重要途徑,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還要認識到,新發展格局中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是一個相互聯系、不可偏廢的整體,必須以辯證思維來理解和把握。在當前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進而帶動世界經濟復蘇。同時要看到,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將持續上升,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會更加緊密,為其他國家提供的市場機會將更加廣闊,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正是要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就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好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的決策部署。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擴大內需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著力釋放內需潛力。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就是要發揮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依靠改革破除發展瓶頸、匯聚發展優勢、增強發展動力。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關山萬千重,山高人為峰。面對風險挑戰,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堅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決心意志,危中尋機、轉危為機,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將會更加光明,也必然更加光明。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減少食物損失和浪費意義重大

減少食物損失和浪費意義重大。中國關于減少食物損失和浪費的措施非常重要,并且廣受歡迎。事實上,全球每年約有1/3的食物在生產與消費過程...[詳細]
人民日報 2020-08-27

“虎媽”丈夫耶魯法學院教授被指控性騷擾,將停職兩年

@中國日報網8月27日消息,本周,耶魯法學院教職員工收到校長一封郵件,稱由于法學院教授JedRubenfeld被指控有性騷擾行為,將暫時停職兩年并...[詳細]
@中國日報網 2020-08-27

寫在世界屋脊上的“中國奇跡”

[詳細]
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0-08-27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