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0-08-28 08:08:08
◆劉永凌
加快構建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是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具有涵養、熏陶、滋潤、教化等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政策促進發展行動計劃》指出:“發展可以最終以文化概念來定義,文化的繁榮是發展的最高目標?!蔽幕暮诵氖莾r值觀,生態文化是生態文明體系的精神靈魂,其核心是生態價值觀念。
筆者認為,應從中華民族優秀生態智慧在新時代的弘揚和傳承、從工業文化的科學揚棄、從共有一個生態系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視角,全面構建生態文化體系。
堅持民族文化自信,推動中華生態智慧復興和回歸
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飽含著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生態智慧。老祖宗很早就認識到“生生之謂易”,“易以道陰陽”,“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主要由儒釋道構成中華文化主流精神的中國哲學,其所蘊涵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眾生平等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智慧,成為中華民族尊重自然、道法自然的民族基因,并使中華文明在2000多年的農業文明中,整體上維護了人與自然和諧的、動態的平衡。近現代以來,濫食濫用、暴殄天物的消費文化和生活方式一度盛行。但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度包容性、穩定性和繼承性,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應對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漢學家葉爾馬科夫說:“中國文明的獨特性在于繼承性。這是一根不斷的紅線。它將古老與現實聯結起來,為子子孫孫保留著數千年歷史的特征,建立起智慧的寶庫,并通過歷史折射未來。”因此,我們需要認真總結此次疫情中文化的影響力,更加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文化特別是優秀生態智慧在21世紀的復興和回歸。
全面審視人與自然關系,積極構建生命哲學和環境倫理
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的一些庸俗主義、獵奇性消費文化,在無限消費野生動物中,實質是要把野生動物趕盡殺絕?!胺凑叩乐畡印?,“毋太過”,物無美惡,過則為災??v觀本世紀頭20年出現的各種疫情,迫使我們重新拷問人與自然的關系。把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文明上升為人與一切地球生命系統共存共生的需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取利除害要適度,堅決反對無故傷害生命;保護和拯救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樣性;倡導適度消費,反對無節制的高消費;崇尚簡樸生活,反對奢侈浪費。將人的活動同遵循自然規律、維護整個“生”的系統聯系起來,構建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相適應、相一致的生態文化,構建生命哲學。
揚棄工業文化,不斷培育生態意識和生態理念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文明崇尚技術引領、效用為先,不斷地異化生產、刺激消費。人們在感嘆工業文明神奇力量的同時,卻無視對整個生態系統的破壞,使得整個地球系統不堪重負。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不是個人危機,也不是一國、一政府、一社會組織的危機,自工業文明以來形成的由工業文化主導人類文化的形態可能面臨轉折點。這都最終會使人們的視野從工業文明“人與商品”的狹隘空間,拓展到生態文明“人與自然”更宏大的時空中。
隨著疫苗的問世,這場疫情最終可能消亡,但只要人類依然沿用工業文明的生活方式,依然堅持征服自然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發展方式,類似的疫情就可能會與人類永遠相伴。對人類生態文化的歷史性構建,也應該從這次疫情的時代背景出發,整體研判大勢。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僅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寫入了憲法,而且形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建設生態文明既是破除制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環境、資源危機和生態系統危機的現實需要,更是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需要,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崛起、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愿景。于全人類而言,生態文明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永續存在的前提,更標志著人類社會人與自然的最終和解。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傳播和蔓延,更加凸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緊迫性。當今世界生態環境和發展之間的兩難,根源在于傳統發展模式的局限。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實踐中走出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共贏共生之路。與中國生態文明相伴而生的生態文化,將引領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方向。
作者單位:山東社會科學院國際儒學研究與交流中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