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0-08-29 13:02:08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 題:“繡”出古都新生活——城市精細化治理的北京探索
新華社記者駱國駿、李德欣、王君璐
“繡花”功夫奔小康,京華大地謀新篇。
聚焦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北京市落實“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指示精神,以非首都功能疏解為契機,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以“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接訴即辦”機制為抓手,撬動基層治理大變革,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為構建新時代城市規范高效的基層治理體系、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探索新路。
這是建設中的溫榆河公園示范區(8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疏解整治促提升 騰籠換鳥展新顏
“這棵大槐樹原來就在我家旁邊,腳下的公園步道以前就是我家。”63歲的沈愛新今年第5次來到溫榆河公園示范區,“月季和百日菊開花了,池塘里的睡蓮也長出來了,每次來都有新變化。”
20世紀80年代初,沈愛新嫁到溫榆河畔的朝陽區孫河鄉沙子營村。村里盛產優質河砂,最多時聚集了30多家砂石廠,1000多人的村子,外來人口超萬人。養殖場、廢品收購站……眾多低端產業讓村莊不堪重負。
這是建設中的溫榆河公園示范區(8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2017年開始,北京市全面啟動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動,沙子營村的砂石廠全部關停,低端產業逐步騰退,提前完成大尺度綠化的留白空間,推進溫榆河公園建設加速。
規劃面積約30平方公里的溫榆河公園,有京城最大“綠肺”之稱。目前,約2平方公里的公園示范區已基本建成,一片新景躍然而出:森林、花海、湖泊、梯田,藍綠交織,清新明亮。
徜徉在溪流淙淙、綠草如茵的公園內,沈愛新不時拿起手機拍攝身邊景色,記錄自己“家”的變化過程。
“我們搬遷的新家就在公園邊上。”沈愛新說,“這個大公園就是我們老街坊的新天地,綠水青山、藍天白云。”
在北京城市核心區,“疏整促”也給古都帶來更多時尚與活力。
“這是我創作的冬奧會兔兒爺、抗疫情兔兒爺,把傳統文化和現代元素結合起來年輕人才喜歡。”北京泥彩塑第五代傳承人張忠強手捧兔兒爺站在小店門前,向來往的游客們熱情介紹。
小店所在的楊梅竹斜街位于《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13片文化精華區之一的大柵欄片區,是一個有著豐富歷史和文化遺跡的傳統街巷。
人們行走在北京楊梅竹斜街(8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以前胡同里地面坑洼不平,到處私搭亂建、電線如麻。”張忠強回憶,2010年北京市將楊梅竹斜街選為老城改造更新試點項目后,古老街巷迎來轉機。
“居民依據自愿騰退政策進行騰退,我們對騰退出的房屋進行保護和運營。”北京大柵欄珠糧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策劃總監王文英介紹,越來越多符合首都核心功能定位的特色小店落戶,讓這里成了文藝范十足的網紅打卡地,久違的古都風貌又回來了。
今年北京計劃拆違騰退土地4000公頃以上,深入推進基本無違建區、街道(鄉鎮)建設。“疏解、整治、促提升,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整體,能夠讓大家從身邊感受到,由此能獲得更高的發展質量。”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談緒祥說。
這是建設中的溫榆河公園示范區(8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 全文 ————
高清圖集
在北京市海淀(中關村科學城)城市大腦展示體驗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向參觀者演示“城市大腦”系統在城市中的應用(8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這是建設中的溫榆河公園示范區(8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這是建設中的溫榆河公園示范區(8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這是建設中的溫榆河公園示范區(8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人們行走在北京楊梅竹斜街(8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在北京市西城區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謝妍(左)通過遠程視頻與北大第一醫院急診科醫生汪波交流,為74歲的周自仲(右一)問診(8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