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2020-09-01 09:15:09
由人民日報社指導、《環球時報》社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高峰論壇暨《2020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發展評估報告》發布會近日在北京舉行。論壇圍繞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應對外部壓力,推動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展開全方位討論,形成諸多共識。
發布會上,成都市榮獲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桿城市。根據環球輿情調查中心的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調查顯示,成都在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取得積極成效,為企業在蓉穩步發展賦能加力的同時,也為企業發展提供了高效的服務保障。
成都市網絡理政辦副主任趙仕品在論壇接受采訪時說,成都瞄準世行標準、國家標準和國內城市最高標準,制定的營商環境3.0版本即將于近期正式出臺,大概涉及到126個改革點,是對2.0版的全面完善,多項“紅利”將讓企業更加便捷。如企業開辦時間將從1.0版時的5個工作日壓縮到0.5個工作日,工程建設審批時間也將實現從120個工作日到90個工作日,再到80個工作日的壓縮。
除了高標準對標之外,成都將網絡理政工作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積極構建以城市大腦為核心的網絡理政新平臺,集成全市266個信息系統,接入9.7萬路視頻數據、11.6萬個點位物聯傳感數據,把經濟運行、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政府職能,連同社會訴求,全部搬到網絡理政中心,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精心構建網上政府、數字政府,培育“辦事不求人,辦成事不找人”的社會文化和工作機制,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社會訴求“一鍵回應”,著力打造“蓉易辦”政務服務平臺及營商環境品牌。
秉持“企業與城市相互賦能”的理念,成都將企業需求和城市機遇有機鏈接,更大力度實現從“給優惠”向“給機會”“給場景”轉變,分類發布政府需求、政府供給能力、企業能力、企業協作需求四張清單,今年已發布7批次共2300余條供需信息,成功對接800余條,為新經濟小微企業實現融資超100億元。積極幫助企業找市場,分行業分領域面向社會每月推出100個新場景和100個新產品,累計關注流量超過1億人次,推動政企間、企業間供需信息、資源要素高效對接和精準匹配。
《中國特色城市營商環境發展評估報告》從政務管理效力、產業發展實力、城市品牌影響力、社會普惠發展推動力和商業可塑活力這5方面對城市發展進行綜合評估。成都營商環境指數為92.2,排名僅次于北京和上海。其中,成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指標特別突出,指數為99.6,在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
根據最新的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28.3萬戶,同比增長18.7%,新登記數量和增速均位居副省級城市第1名;企業登記數達92.2萬戶、位居副省級城市第2名。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298.6億元、增長0.6%。其中,二季度增速達3.9%,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853.3億元、增長4.1%,進出口總額逆勢增長23.5%,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增長45.4%。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