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9-01 16:05:09
新華社上海9月1日電(記者周蕊 屈凌燕 劉巍巍)長三角是中國的外貿重鎮,今年二季度以來,上海、浙江、江蘇等地的外貿數據相繼轉正,這背后是“上云”、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手段的“加持”。
“云”上相見 三省一市外貿全部正增長
直面疫情影響,長三角外貿迎難而上。今年7月,安徽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521億元,同比增長20.9%;浙江省進出口額達到3366億元,同比增長12.9%;江蘇省進出口總額4047.2億元,同比增長4.2%;上海市實現進出口2992.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
上“云”洽談是不少長三角企業獲得全球客商新訂單的“密碼”。
近日,在面向輕工行業的“出海優品 云洽全球”供需對接會上,上海思樂得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與馬來西亞的客商進行了線上磋商。
“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到馬來西亞的客戶。”思樂得總經理張斌說,對接會提前進行了供需匹配和前期了解,縮短了“貿易距離”,也給了企業更多開拓新興市場的信心。
“云”上賦能的除了洽談環節,還有交易環節。
海關總署7月1日起開展跨境電商B2B出口監管試點,試點首月,江蘇跨境電商B2B出口1291萬元,推動了外貿穩中提質。
南京錦盛合供應鏈有限公司幾乎每天都有商品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銷往國外。企業負責人楊磊介紹,7月以來,公司通過“跨境電商B2B直接出口”模式出口了室內拖鞋、夾克、花灑等貨物,貨值超50萬元。“我們出口的商品,種類多、單量大、單票貨值低,跨境電商B2B模式節省了申報時間。”
直播賣貨 210多萬種小商品搭上“新快車”
擁有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中心的浙江義烏,是觀察全球國際貿易冷暖的“窗口”。今年上半年,義烏市進出口總值1362.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其中出口1309.0億元,增長0.6%;進口53.5億元,增長31.7%,實現了外貿出口“半年紅”。
從飾品、日用百貨到防疫物資,210多萬種義烏市場的商品通過社交拼團、會員電商、直播電商、網紅帶貨等新興模式抵達消費者端。
“以前商戶是拒絕主播進入店鋪的,因為直播電商拿貨量少,習慣了批發生意‘一單吃半年’的義烏市場商戶看不上。”中國小商品城飾品行業商會會長陶小燕說,如今半數以上商戶轉換觀念,接受直播賣貨甚至主動觸網直播。
“義烏小商品市場是全球日用消費品貿易中重要的一鏈,它的繁榮與否對于穩定外貿、提振內需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小商品城集團黨委委員、市場總監張奇真表示,下一步義烏市場要發展成為國內國際大循環的重要節點,不僅是進出口貿易、物流的節點,還要為全國乃至全球中小企業提供要素保障。
“算法”幫忙 超10萬家企業外貿轉內銷
外貿轉內銷,究竟賣得怎么樣?這組數據很有說服力——截至5月底,僅拼多多平臺上新入駐的外貿轉內銷企業就超過11.3萬家,帶動商品訂單量超過3000萬單。
“從沒想過產品賣到了距離我們工廠兩三千公里的邊疆小城里。”這是寧波三禾廚具“外貿轉內銷”以來的全新體驗。
產品遠銷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三禾廚具,在國內市場曾經是個“門外漢”。三禾廚具董事長方成說,企業對轉內銷曾有畏難情緒,“外貿轉內銷需要建立線下銷售渠道,投入巨額費用打品牌,一口出廠價幾十塊的鍋,加上層層分銷成本,到消費者手里,就要數百元。”
在加入電商平臺拼多多推出的“新品牌計劃”后,像三禾這樣的企業獲得了專門的研發流程再造輔導和流量傾斜支持。
“消費者的‘痛點’被拼多多的大數據‘計算’出來,企業根據反饋安排生產,研發周期縮短了50%。”方成說,大數據顯示,零售價99元的價位是市場空白,企業由此進行深度開發,做出了一款更符合國內用戶消費習慣的產品,成為線上“爆款”。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李黨會說,優質產品出口轉內銷會進一步豐富國內市場供給,帶動消費升級。國際市場長期形成的通用規則也有助于改善國內營商環境,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